滕久壽:血灑淞滬,中日對決戰死沙場的第一位中國將軍

滕久壽:血灑淞滬,中日對決戰死沙場的第一位中國將軍

滕久壽

主人公小傳

滕久壽(1899~1932),字祺之,貴州省三都縣都江鎮人。1919年畢業於貴州陸軍講武堂炮兵科,在黔軍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26年,其所在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先後任中央軍校潮州分校教官,潮州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後調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二師及第十軍二十九師任參謀長。1929年被調到第十九路軍吳淞要塞司令部任參謀長。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滕久壽奉命督戰。在他的指揮下,屢次擊敗日軍的兇猛進攻。在激烈的炮戰中,滕久壽不幸壯烈犧牲。

1932年2月,日軍入侵上海,在遭到我英勇的第十九路軍沉重打擊後,以現代化的立體攻勢向吳淞口發動了猛烈進攻。面對燃起的硝煙,面對侵略者的炮火,一位年僅33歲的上校,在身負重傷、隨身護兵要他暫時退避時毅然拔出手槍,厲聲道:“我是軍人,負有保國衛民之責,速還炮殺敵,後退者槍斃!”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他就是滕久壽。

出身豪門 投軍報國

滕久壽出身豪門,其父騰子清,清朝末年于都江廳任職。滕久壽從小聰慧過人,為人正直仗義,幼時先入私塾,後進當地小學堂讀書。

1917年,滕久壽考入貴州陸軍講武堂,進校第一年,被授入伍訓練,第二年再進入講武堂,學習戰術學、交通學、地形學、兵器學及典範令。講武堂紀律嚴明,頗得社會好評。學生要嚴格遵守軍隊內務、衛戍服制,衛兵勤務、服裝、武器揹負保存等規定。每一學期對上述規定中的任何一項違反3次者將受處分。考試時不論學科、術科,有兩門不及格者,不得升級,3科不及格者,將勒令退學。滕久壽就是在這樣嚴明的學習環境中嚴格要求自己的,而且他來自貴州邊緣之地,明白只有好好學習,才能獲得出路。當時,貴州陸軍講武堂是貴州最好的軍事學校,也是西南地區著名的軍事學校。滕久壽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相信,將來某一天,黔軍就是他們施展才能的陣地,是他們實現理想的地方。

1919年,滕久壽畢業。先後在黔軍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頗具軍事才幹,很快得到上司的重視,連連擢升,成為黔軍嫡系派人物。他治軍有方,用兵有策,具有出色的軍事指揮和領導才能;他英勇善戰,智勇雙全,在危急關頭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他身體力行,關心部屬,公道正派,很受士兵們的擁戴。

隨軍北伐 擔任教官

滕久壽:血灑淞滬,中日對決戰死沙場的第一位中國將軍

1926年,川軍各將領提出“川人治川”,要求黔軍退出四川省。國民黨中央黨部陸續派陳漢瑜、吳玉章動員黔軍參加北伐,王天培接受了吳玉章的動員,決心加入革命行列。1926年6月,廣州國民政府任命王天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王天培在綦江宣誓就職,隨即出師取道湖南東部,加入大革命。滕久壽隨王天培第二師入湘,沿舞陽江而下,在洪江解決了巨匪唐大王、唐三王,沿途肅清其餘殘匪。到芷江,王天培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兼左翼軍前敵指揮。滕久壽所在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後亦隨軍北伐。

1926年,滕久壽被調到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當教官,當時何應欽為分校教育長兼代校長。在這裡,滕久壽遇見了自己的老師和上司,也認識了曹萬順、杜起雲,這兩人就是後來第十七軍的長官。

1927年秋,滕久壽任第十七軍二師參謀長。王天培死後,第十軍內部陷入混亂。1928年初,滕久壽調任第十軍二十九師上校參謀長,輔佐師長陳克遜在江寧整頓部隊。1928年3月,第十軍被編入第一集團軍一軍團,滕久壽再次參加北伐。4月俘虜直魯聯軍軍長、旅長各1人,並負責進攻濟南,在山東配合友軍作戰。

北伐勝利後,第十軍被縮編為一個兩團制的旅,各級軍官也都陸續降級。其中第二十九師被縮編為第十師二十九旅五十七團,師長降任團長,滕久壽也隨之降任該團中校團副,仍行使參謀長的權利。在第五十七團幹了一年多,那些被降職的將領因不得志陸續離開了部隊,滕久壽也在這個情況下另尋出路。

滕久壽與鄧振銓是貴州陸軍講武堂的同學。在1927~1929年中,兩人關係一直不錯。1929年,吳淞要塞司令部參謀長杜作鎮因病請辭,於是在要塞司令鄧振銓的幫助下,滕久壽當上了吳淞要塞司令部上校參謀長。

艱難一戰 血灑淞滬

滕久壽:血灑淞滬,中日對決戰死沙場的第一位中國將軍

1932年1月28日,日本悍然發動對上海的進攻。日本海軍陸戰隊兵分三路,一路900人進攻北火車站,一路700人攻天通庵車站,另外還有1600人,以裝甲部隊掩護,對閘北地區展開襲擊。除了進攻上海城區,吳淞要塞也是日本人勢在必得的戰略目標,不過,大敵當前,要塞司令鄧振銓卻臨陣辭職,跑到南京去了。參謀長滕久壽臨危受命,擔負起守衛要塞的大任。滕久壽很清楚,面對從海空兩面夾擊、軍力和裝備都佔絕對優勢的日軍,滕久壽孤軍奮戰必然凶多吉少,但是作為一名中國軍人,他別無選擇。他登上炮臺,率領全體炮兵奮勇還擊,屢次擊敗日軍的兇猛進攻。

在多次擊退日軍進攻後的第7天,雖然傷亡慘重,吳淞要塞卻依然掌握在中國軍隊手中。2月4號上午10點左右,日本十餘艘的戰艦,在黃浦江口外來回移動,企圖向吳淞要塞的炮臺進攻,並趁勢登陸。在炮臺督戰的滕久壽下令,向敵艦瞄準射擊,一時炮聲大作,雙方互相發炮,愈戰愈密,激烈的程度前所未有。就在炮戰激烈對峙之際,日本派出二十餘架戰機在炮臺上空輪番轟炸,擲下了炸彈無數。激戰約兩小時後,吳淞全鎮幾成火海,炮臺內到處都是一兩丈深的炮彈坑。此時此刻,滕久壽是巋然不退,堅守陣地,指揮剩餘炮火奮力還擊。

猛然間,一枚彈片擊中了滕久壽的左臂,隨身的護兵要他暫時退避,滕久壽拔槍怒喝道,“我是軍人,負有保家衛國之責,速還炮殺敵,後退者槍斃”。話音未落,滕久壽又被敵彈擊中,整個右手刀切一般的被彈片削斷。緊接著,又一枚炮彈爆炸,彈片直接穿透他的胸腹,滕久壽壯烈殉國,時年33歲。

滕久壽犧牲後,炮臺的炮兵更加堅決擊敵。在戰火中,他們將滕久壽的遺體用棉絮包裹後,就地掩埋。

得知滕久壽犧牲的消息後,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親自寫下“血灑淞滬”條幅,以慰英靈,宋慶齡也發表演說,讚揚第十九路軍和滕久壽將軍奮勇抗敵的愛國精神。上海《新聞報》、《申報》、《時事新報》都報道了滕久壽的英勇事蹟。大夏大學教授王遽常雖“與將軍實無一面之緣”,但出於愛國熱忱,特從報上彙集資料,為滕久壽撰寫了《滕將軍傳》。

同年3月中旬,普善山莊藍十字會前往掩埋之地,找到滕久壽遺體,家屬備棺收殮,將靈柩用輪船運到上海,由第十九軍軍長蔡廷鍇為主委的治喪委員會經辦喪事,安葬在霍必藍路永安公墓。國民政府追授滕久壽為少將軍銜。他是中日對決之中戰死沙場的第一位中國將軍。

滕久壽:血灑淞滬,中日對決戰死沙場的第一位中國將軍

滕久壽同志的《革命烈士證明書》

1984年6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滕久壽將軍為革命烈士。同年7月6日,國家民政部正式為滕久壽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