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捺不住的新閩系 地產百強將只剩一家三盛

按捺不住的新閩系 地產百強將只剩一家三盛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上海報道

浙系三盛宏業的“爆雷”,也讓新銳新閩系的代表三盛集團以澄清公告這種特殊的方式站在聚光燈下。

雖然是房企中的“閩系”出身,然而相比其他閩系房企的快速增長崛起,三盛集團卻是“非典型閩系房企”。在來到上海之前,三盛集團一路低調潛行,有著自己的發展節奏和路徑,已完成全國化市場佈局、多元化產業佈局和完成上市,展現出全面發展之勢,堪稱新閩系的代表。

而引入明星經理人“雙馮”、設立上海總部,遠赴尼泊爾進行誓師大會,這一連串的戰略調整的背後,則是這家新銳閩系房企不甘偏居一隅向“雙千億”目標進發的衝鋒號。

走得快不如走得遠

近期,因深陷流動性危機,無法兌付理財產品本息,三盛宏業員工上門討債一事引發行業關注。由於名字中同樣帶有“三盛”二字,來自福建的三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盛集團”)受到殃及。《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誤將兩家公司混為一談的大有人在,而由三盛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三盛教育此前也被投資者詢問過是否與三盛宏業存在直接關聯。

為避免混淆、消除誤解,三盛集團及時發佈了澄清公告。10月23日,三盛集團宣佈,針對媒體發佈的“三盛宏業”新聞和動態,“三盛宏業”並非公司關聯企業,與該公司並無任何業務往來,所有經營活動均與三盛集團無任何關係。

公開資料顯示,深陷危機的三盛宏業起家於浙江,2000年將總部遷至上海,開發過九亭三盛頤景園等項目。最近幾年,三盛宏業逐漸“脫實就虛”,重點發展包括大數據、融資租賃、財產保險的金融投資業務。

而1988年發軔於福建的三盛集團,則圍繞“智教康養 築家理想”的戰略定位,依託紮實的地產開發、產業運營、投資和產業資源整合能力,深耕與中國家庭美好生活密切相關的居住、教育、健康、科技智造產業,目前控股三家中港上市公司:三盛控股(02183.HK)、三盛教育(300282 SZ)及幹照光電(300102 SZ)。從戰略到產品與服務,三盛始終踐行“專注中國家庭頭等大事”企業使命賦予“美好生活”中國願景更豐富的內涵。

據公開資料,三盛為亞洲領先的橡塑發泡廠商,2002年涉足房地產。發展至今已躋身全國房地產企業60強,於20餘座城市匠造60餘座精品項目,服務50萬+業主,收穫“亞洲品質典範地產”等諸多美譽。2017年三盛集團收購三盛控股,完成地產板塊的上市之路。而上市僅半年,三盛地產即實現市值翻番,成為內房股的新生力量。

2016-2018年,三盛地產的銷售額從138億元升至35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0%。根據三盛控股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期內三盛控股實現合約銷售金額21.18億元,簽約銷售面積約18.99萬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90.47%及98.89%。在房地產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三盛地產取得了高於行業增速的成績,其潛力不容小覷。

值得注意的是,有著製造業基因的三盛地產是業內公認的“非典型閩系房企”。始終強調“穩健發展”、“有質量增長”的三盛地產打破了人們對於閩系房企“激進”、“冒進”的固有看法,堪稱是行業的一股清流。

這份穩健源於三盛事業的起點——製造業。三盛集團董事長林榮濱的事業起源於橡塑發泡產業,其後亦在製造業領域深耕至今。林榮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穩健,是製造業的重要基因”。林榮濱認為,製造業教會了他“打磨”的精神,他也將這種精神帶入了三盛的房地產板塊,因此無論在產品質量還是盈利能力上,三盛都有自己的追求。

積極踐行“雙千億”目標

按捺不住的新闽系 地产百强将只剩一家三盛

走過風華正茂三十載,穩健發展的三盛在第三個“十五年”的起點之年將總部遷入上海。在9月份舉辦的入駐儀式上,林榮濱表示,三盛來到上海是基於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機遇。而三盛集團也表示,適時設立上海總部,是三盛集團基於不斷提升的運營能力、不斷升級的產業及業務,契合行業格局變化而進行的戰略選擇。

這份戰略選擇的背後,是三盛集團日漸強烈的進取之心。據悉,2019年初,基於三盛地產上市之後的優異表現,林榮濱制定了三盛集團在地產板塊的“雙千億”戰略,即三年實現總資產規模過千億,合併收入過千億,做“中而美” 的地產商。

如何細化“雙千億”戰略並落實到執行層面,無疑是三盛的管理團隊所必須面臨的挑戰。據悉,為保障“雙千億”目標的實現,三盛計劃架構以財務、戰略管控為導向的企業價值管理體系,對戰略、機制、體系、人才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林榮濱透露,在落地上海總部之前,三盛集團就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集團戰略上,深化以地產為主體,以教育和科技製造為兩翼,以地產相關產業鏈業務為補充的戰略佈局,初步形成了以上市公司為核心企業的“1+N”發展模式,即圍繞上市公司進行N個橫向或縱向產業鏈整合。同時構建起三年滾動戰略管理閉環,並通過有效的戰略分解,將戰略總目標落實到區域戰略與職能戰略,推動集團雙千億戰略落地;

區域戰略上,三盛集團圍繞海西、環北京、山東、長三角、成渝、大灣區等六大區域20多個城市的戰略深耕,核心關注二線和強三線城市,密切關注機會性進入機會,增加對區域的戰略覆蓋密度;

機制上,搭建起“共創、共進、共生、共享”的事業大平臺,財富共同體,建設起盛利盛創共享計劃等多層次激勵體系,讓機制穿透人心;組織上,實施精總部,強區域,對區域進行分級管理,給予差異化區域授權與獎勵,建立賽馬機制,扶強除弱機制,加強剛性考核,提高人均效能,激活組織,實現從總部驅動到區域自我驅動。

人才方面,三盛按照“雙千億戰略”升級核心團隊,已經形成了多元專業背景的互補型、強強聯合型、具有強烈使命感的高層團隊。據悉,自2018年下半年起,三盛即啟動人才升級計劃,包括中海、新城、龍湖、佳兆業等房企及三盛內部的人才陸續在此完成職業生涯的升級,其中2018年底及今年5月加入的明星經理人馮輝明、馮勁義打造的“雙馮”組合尤為受關注,全新配置的團隊將帶領公司到達何種高度,令人們充滿想象。

“企業興旺在於管理,管理優劣在於文化。”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認為,文化的濃度和含金量,決定了一家企業可以走得多遠、去向何方。目前,三盛集團已對企業文化進行全面升級,確定“專注中國家庭頭等大事”企業使命,推崇“激情投入,坦誠共贏,穩健進取,專業高效”的企業精神,並要求三盛員工以無需提醒的自覺,身體力行“三盛18條行為標準”,構建強績效文化,為溫情文化注入狼性和剛性力量等。

就在總部遷至上海後數日,三盛集團“沙場秋點兵”,來自全國各地的66位集團高管以“向上同行”之名齊聚尼泊爾,在徒步中共同總結過去,商討未來。作為一次“戰略遠征”,尼泊爾遠征的意義是,只有把握好前行的節奏與速度,才能走得更為穩健。馮勁義認為,在地產格局變化莫測的時代中,只有“向上”的力量帶動整個團隊往前走,才有同行的機會。

業內人士直言,在行業整體大環境嬗變加速的態勢下,如何實現長效穩定的發展,對房企們的綜合運營能力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考驗。而對於三盛地產來說,引入“雙馮”、移師上海、至上而下的人才升級和盤點、遠赴尼泊爾進行誓師大會……一系列的動作不僅表現出三盛不甘偏居一隅而走出福建、衝擊“雙千億”的決絕,亦是三盛清晰的定位與極具前瞻性佈局的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