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壩區“種”出好日子

多彩貴州網訊(張楊德麒)銅仁市萬山區高樓坪鄉大樹林壩區立足山地資源稟賦,大力推廣“九豐農業+”模式,累計發展標準化大棚蔬菜示範基地57個,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思南縣芭蕉堯民壩區圍繞稻田綜合種養、農事勞作體驗、休閒旅遊觀光、農耕文化傳承等,積極推廣“一田多用”模式……

贵州铜仁:坝区“种”出好日子

近年來,銅仁市貫徹落實省市關於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決策部署,堅持“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思路,以500畝以上壩區為突破口,聚焦“八要素”,落實“五步工作法”,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科技支撐為核心,構建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振興農村經濟、打贏脫貧攻堅的產業發展之路。

堅持黨建引領發揮組織優勢,實現要素變活

金秋十月,石阡縣聚鳳鄉廖家屯500畝以上大壩蔬菜基地裡的墨茄,在日照下顯得格外鋥亮……

石阡縣的20個500畝以上大壩裡,聚鳳鄉佔了6個。眼前的廖家屯大壩,是該縣重點打造的6個壩區之一,同時也作為省級示範性壩區建設打造。

贵州铜仁:坝区“种”出好日子

“這些墨茄,已經是重慶批發市場預定好了的訂單商品,市場不愁……”廖家屯村的種植大戶,也是廖家屯村朝陽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廖釗笑道。

該鎮廖家屯大壩涉及廖家屯和安樂兩個行政村,兩個村各有自己的專業合作社。目前,廖家屯朝陽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與重慶市場進行了銜接,安樂村級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已與湖南、貴陽等地市場進行銜接,實現了蔬菜的“訂單式”銷售,兩家合作社預計年產蔬菜500萬斤,可實現產值350萬元。

銅仁市充分發揮合作社與農戶的粘性作用,將村集體及農戶自願入股的資產資源、財政扶貧資金、產業扶貧項目資金、財政獎補資金等各類資金進行合理的折股量化,將扶貧項目資金以股份形式量化給貧困村村集體和貧困戶,大力推廣”資源開發型、盤活存量型、異地發展型、產業帶動型、股份合作型、服務創收型、市場經營型等“八型”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盤活村集體資源,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破繭成蝶”。

基層黨組織是凝聚人心的‘主心骨’”。銅仁堅持把基層黨建延伸到農業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圍繞“黨建+產業”做文章,通過“黨組織引領、黨員幫帶”的方式,在村級合作社建立黨支部的基礎上,壩區按照產業類型,在種植、養殖相關產業鏈上劃分黨小組,並結合各村區域面積、人口數量、黨員人數等實際,科學劃分黨小組,全面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同時推行“民心黨建+‘三社’融合促‘三變’+春暉社”改革,使黨組織與精準扶貧進一步深度融合,使村級黨組織主體、幹部群眾主力、社會企業參與推進產業革命的合力更強,使產業得到更好發展,使產業效益最大化。

堅持科技服務:發揮人才優勢,實行產業變優

塘頭鎮位於思南縣城西南部,是該縣第一大鎮。近幾年來,這裡試行發展綠色稻+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在科技特派員的幫扶下,通過農業專業合作社形式,帶領當地群眾在稻田裡發展青蛙、小龍蝦、稻花魚養殖。

該鎮按照《思南縣“人才+基地+經營主體+”產業發展精準服務實施方案》要求,依託全鎮現有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和資源稟賦,因地因村因產派人,對太坪、尖峰、沙壩等6個貧困村產業發展進行重點服務,結合全鎮“一山五壩”產業和養殖業需求分別選派3至4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跟蹤服務,確保農技人才全覆蓋。

贵州铜仁:坝区“种”出好日子

初秋,在思南縣貴棲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養蛙基地,來自貴州省農科院油菜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員、高級農藝師程尚明,正在和基地負責人黎青春交流養蛙技術和病蟲預防知識。

“綠色稻+種植模式,能讓稻田更加科學的利用,無論是養蝦、養魚、養鴨,都能起到滅蟲、除草、疏鬆土壤,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率,從而改善農業面源汙染……”省農科院油菜所的科技特派員程尚明介紹道。

銅仁市依託“萬名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組建了包含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副職、農業輔導員的11個“三農”服務專家團,統籌來自省、市、縣農業技術服務單位、大專院校的專家2700餘人,深入田間地頭,圍繞科技培訓、農技服務、就業指導等方面紮實開展工作,打通貧困地區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農村產業革命離不開科技支撐,銅仁市利用“智慧黨建雲”平臺,開設農技專家服務三農專欄,通過線上諮詢服務,線下現場指導培訓等方式,切實為貧困地區提供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技術攻關和現代設施農業等技術幫助。同時,還加強本鄉本土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帶頭領辦創辦企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群眾發展產業。今年來,全市三農專家共開展農民素質提升培訓47萬餘人次、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7萬餘人次。

堅持龍頭帶動:發揮主體優勢,實現增收致富

時下,走進九豐農業博覽園,棚內蔬果飄香,蔬菜生機盎然,一幅幅田園豐收圖美不勝收……

“全省4A級農業旅遊景區,全國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單體智能觀光大棚,種植品種達220種,品質全部達國家無公害標準,年生產優質蔬菜6.6萬噸,實現年產值3億元以上……”介紹起九豐農業博覽園的成效時負責人馮資源如數家珍。

贵州铜仁:坝区“种”出好日子

萬山區從解決村集體經濟薄弱、後勁不足的問題入手,實施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從而壯大村集體產業,做實村集體經濟,助推精準扶貧鞏固提升,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讓農業惠民、讓農業富民”。基於九豐農業成功的技術、管理和市場優勢,萬山區在全區積極推廣“九豐農業+”大棚蔬菜技術培訓和產業發展模式,全力打造“武陵菜都”,吹響這場綠色產業革命的號角,讓標準化大棚蔬菜基地覆蓋全區37個村。

萬山區高樓坪鄉大樹林壩區,立足山地資源稟賦,大力推廣“九豐農業+”模式,累計發展標準化大棚蔬菜示範基地57個,種植蔬菜12000畝。同時,壩區還集“種、研、訓、遊、養”五大功能於一體,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打造旅遊觀光和生態養老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近年來,銅仁市從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出發,探索建設好基層組織、發展好主導產業、聯結好群眾利益“三好”機制,培育壯大集體產業,全市90.3%的村集體經濟積累均超過5萬元。同時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市有207家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和750家發揮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壩區建設,從而帶動壩區群眾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