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娡已成農婦,又生過孩子,拋夫棄女後為何還能入宮成為皇后?

獨立feel


王娡這個人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位皇后。之所以說她特殊,並不是說她在政治上有什麼特別出眾的表現,也不是說她多麼有人格魅力。而是因為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二婚、並且還帶個“拖油瓶”的皇后!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二婚“皇后”(實際上應該叫皇太后)是漢文帝劉恆的生母薄太后(薄姬),但薄太后與前夫魏王豹並沒有孩子,而且薄太后的身份僅僅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妾,並不是妻!王娡卻不同,她是漢景帝正牌的皇后(繼後,第二任皇后)。



在被漢景帝劉啟納為側室之前,王娡不僅結過婚,而且與前夫金王孫生下了一個女兒,即後來的修成君金俗。這個女兒不僅史籍中有記載,而且漢王朝官方也是公開認可的,漢武帝劉徹甚至還將自己這位同母異父的姐姐封為了修成君。雖然漢初對女子再婚的限制很少,為了彌補戰爭造成的人口損耗,漢王朝官方甚至鼓勵孀居女子再婚並予以政策傾斜。但是,一個二婚並且生過孩子的女子能夠成為皇太子的側室,繼而成為皇帝的后妃乃至皇后,王娡恐怕絕對不是“農婦”那麼簡單!



曾經高貴的王族血統

提問者說王娡是“農婦”顯然有失偏頗了。王娡可不是什麼“農婦”,她的母親(史籍稱“臧兒”)是漢初著名的異姓諸侯王——燕王臧荼的親孫女!雖然燕王臧荼在漢高祖劉邦剪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因反叛伏誅,臧氏家族也因此沒落了。但是,他們仍然屬於漢王朝的貴族圈子,只不過是過氣貴族而已,遠不是普通平民可比的。這或許就是臧兒能夠輕輕鬆鬆將兩個女兒送入時為皇太子的漢景帝宮中為妾的原因所在吧。普通“農婦”是不可能有這個能力的,不是嗎?



漢初反叛的異姓諸侯王韓王信的曾孫韓嫣和漢武帝的關係就無須多說了。另一位叛逃匈奴的燕王盧綰,他的孫子盧他之歸漢之後也被漢景帝封為了亞谷侯。可見,漢王朝對於這些反叛的異姓諸侯王曾經的功勳還是認可的,臧氏家族雖然沒有獲得列侯待遇,但仍然位於貴族圈子的邊緣處,多少還是能夠和在位的諸侯王、列侯們攀上些舊關係的!



不甘心沒落的過氣貴族

王娡原本已經嫁做人婦,從生下一個女兒來看,恐怕最初她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打算安安心心過日子。但是,他的母親臧兒作為燕王臧荼的親孫女,對家族曾經的榮光卻一直戀戀不忘,她並不甘心一直沒落!可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又能如何呢?



就在這個時候,相士給了臧兒希望!相士是個什麼玩意兒,現而今的我們心知肚明。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此卻頗為篤信。相士對臧兒說,她的女兒將來是要大富大貴、生下天子的!此言一出,臧兒的利慾徹底被點燃了!一不做、二不休,臧兒不僅逼得已婚的長女王娡與丈夫金王孫和離,而且將次女王皃姁與王娡一起送往了時為皇太子的漢景帝宮中為妾!臧兒也是夠拼的了,不知道到底哪個女兒會大富大貴,索性將兩個女兒全部送出去,雙保險!



爭氣的王氏姐妹

王氏姐妹成為漢景帝的側室之後,很快便得到了漢景帝的寵愛。而且,王娡和王皃姁都屬於特別能生的類型,王娡為漢景帝生下了三女一男,王皃姁更是生下了四個兒子!換言之,漢景帝十四個兒子當中,王氏姐妹就佔據了三分之一強。在漢景帝原配薄皇后無子的情況下,所有皇子都是庶出,理論上機會均等,這也為後來王娡的崛起提供了條件。



工於心計的王娡

王娡出生時,臧氏家族已經沒落,但是她骨子裡流血燕王臧荼的血,遺傳了先輩工於心計的性格特徵。表面上看起來文文弱弱,內心裡卻異常精明!“金屋藏嬌”的典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件事情本身是否真實存在歷史上一直有爭議,但這件事背後的歷史事件卻是真實存在的。



漢景帝原配薄皇后無子,加之來自朝野的壓力越來越大,漢景帝最終冊立了庶長子劉榮為皇太子。這件事本來與王娡並沒有太大關係,可接下來的事情卻給了王娡一個天大的機會!為了“親上加親”、穩固自身利益和地位,漢景帝的胞姐堂邑長公主劉嫖找到了侄子劉榮的生母慄氏,企圖將自己的女兒陳阿嬌(漢武帝陳皇后)許給劉榮。不知道慄氏是不瞭解自己這位大姑子的能量、還是哪根筋搭錯了,不僅一口回絕了堂邑長公主,而且還私下裡在他人面前數落起了自己這位大姑子的不是!正所謂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些話很快便傳到了堂邑長公主耳中,後果可想而知!



就在這個時候,工於心計的王娡得到了消息並主動找到了自己這位大姑子,極盡巴結討好之能事。在做完一系列鋪墊之後,王娡向堂邑長公主提出了一個“不情之請”,那就是將女兒陳阿嬌許給自己的兒子劉徹。僅此而已,王娡並沒有提及什麼儲位、皇位之類的東西,“咱論的只是姑嫂情分”!堂邑長公主轉頭一想:“都是庶出的侄子,拉下那個侄子、讓這個侄子當皇太子,那我不依然是未來皇后她媽嗎?”於是,堂邑長公主開始在漢景帝面前大肆抹黑慄氏,順帶著說一說王娡多麼賢惠、侄子劉徹多麼聰明……



雖然漢景帝與自己這位胞姐非常親近,但他深知堂邑長公主的為人。起初,她的話漢景帝也並不全信。於是,漢景帝開始了對慄氏的試探,可慄氏的回覆讓漢景帝的心涼了一大截。堂邑長公主還嫌不夠,繼而玩起了火上澆油的把戲。找與慄氏關係親密的大臣,攛掇他們上書請立慄氏為後!這下把漢景帝的怒火徹底點燃了:“你慄氏不僅不賢,野心還不小!兒子剛當上皇太子,你就迫不及待想當皇后了。”不久之後,漢景帝廢皇太子劉榮為臨江王……經常被胞姐誇讚的兒子劉徹自然成了漢景帝的首選。為了給劉徹一個名正言順的“嫡子”名分,漢景帝在冊立劉徹為皇太子前正式將王娡立為了皇后。



一個二婚並生過孩子的女人就這樣成為了漢王朝的皇后!但王娡什麼也沒有做,她只是給兒子定了一門娃娃親而已。這就是王娡工於心計之處了,迫不及待反而容易招致漢景帝的反感。與其如此,倒不如什麼也不做,讓大姑子替自己出頭!有了這層姻親關係,還用愁堂邑長公主不賣力嗎?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王娡是誰呢,她就是漢武帝的親生母親,同樣也是漢武帝父親漢景帝的皇后。

王娡在進宮之前,曾是普通百姓金王孫的妻子,而且還為金王孫生了一個女兒。

那王娡為何進宮成為皇后了呢?其實這都是因為王娡的母親。

王娡母親非常的迷信,她相信占卜,有一次她算出自己的女兒命中不凡,是個富貴命。

於是就強行讓王娡和金王孫離婚,想將王娡送進宮去。金王孫死都不同意,但奈何王娡聽她母親的話,最終王娡入了太子宮,就是劉啟的宮,當時劉啟還是太子。

王娡確實命中不凡,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因為王娡的容顏,長得閉月羞花,太子宮中的女人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她。

王娡在入太子宮之後,就被封為了美人,劉啟對她是喜愛的不得了。

當時王娡在生劉徹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太陽進入腹中,劉啟便覺得這是富貴之相。

在劉徹還未出生之前,劉啟便當上了皇帝,他把這個功勞都歸功於了未出生的劉徹以及王娡。

可以說王娡入了宮後,便平步青雲了,有皇帝的寵愛,更有皇太后的寵愛。

為何會被皇太后,也就是竇太后寵愛呢?

因為王娡懂得為人處事,知道如何面對竇太后,更知道如何博得竇太后的歡心。

有了皇帝和皇太后的寵愛,王娡在宮中也算是一家獨大了,在漢景帝的第一任皇后薄皇后被廢黜後,王娡便成為了皇后。薄皇后是我國第一位被廢黜的皇后。

王娡的命運正如她母親所說,大富大貴。雖然早期嫁給了一介平民,但後來的時來運轉,讓王娡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當上了皇后,而且自己的兒子也成為了皇帝,這份殊榮自古又有幾人呢?


理科男讀歷史


王娡還在豆蔻年華時,就被母親臧兒作主嫁給了一個叫金王孫(人名)的農夫,夫妻相處和睦,不久後,還生了個叫金俗的女兒,男耕女織的,本可平淡地過完一生。但臧兒相信算命之術,一位叫姚翁的算命人士來給她全家人算命時,告訴臧兒說:“王娡會生下天子,將是大貴之人”。臧兒心花怒放後,對此話深信不疑,於是處心積慮地做通了王娡的思想工作,又拿出潑婦的架式將女兒強行從金王孫的身邊帶了回來。可憐的金王孫勢單力薄、身份卑微,眼睜睜地看著妻子漸行漸遠,也只好忍痛割愛了。

臧兒敢於這樣做是有來頭的,她出身名門,她的祖父是燕王臧荼。可惜後來家道中落,臧兒成年後下嫁給了商人王仲,但小時候養尊處優的生活已刻骨銘心了,所以她骨子裡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算命先生的一句話燃起了她內心的希望之光。她決心通過女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長袖善舞的臧兒託關係把己是母親的女兒送到了太子府,有母親的殷勤調教,天生麗質的王娡很快得到劉啟的寵愛。為穩固地位,王娡又把胞妹王皃姁推送到太子面前,劉啟對她們倆甚是寵愛。二人肚子也爭氣,王娡共生下了3女1男,王皃姁生下4子。為皇室開枝散葉,傳宗接代作出了貢獻,王娡的婆婆竇太后(文帝劉恆的皇后)非常喜歡她倆。

王娡情商高,在懷第四胎時,就懂得為兒子脫穎而出而努力,她告訴劉啟說,我做了一個夢,“日入其懷”——說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落入了自己的懷抱、沒入了腹中,夢醒後發現自己懷孕了。劉啟有金句:“此貴徵也”。顯然,王娡在給兒子將來上位創造機會。

景帝劉啟的皇后無子,劉啟立慄姬的兒子劉榮為太子。劉啟的姐姐館陶公主欲將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劉榮,將來劉榮坐北朝南,女兒可就是皇后了;但當劉嫖找慄姬商議此事時,慄姬因劉嫖早前樂此不疲地為老公送美女而一口回絕了。館陶公主是皇帝的親姐姐,是竇太后的貼心小棉襖,是一個傲嬌的人,受不了這份窩囊氣。她轉身找到了王娡,如此這般地羅列了一下二者聯姻的好處,王娡心有靈犀,自是心花怒放,二人為兒子劉徹與女兒陳阿嬌訂了親。

自此,劉嫖天天 在皇帝面前說慄姬壞話,誇王娡品性好。王娡也會火上澆油,借薄皇后去世之機,煽動大臣上書立慄姬為皇后。劉啟本對慄姬已強烈不滿了,現在又以為她急不可耐,暗中唆使朝臣上書了,於是勃然大怒,一氣之下廢黜了劉榮,立劉徹為太子,王娡就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后的位子。

王娡情商高:七國之亂時,梁王劉武立了大功,就廣散珠寶給後宮的妃嬪們,王娡說:“梁王新送的珠寶,戴之不妥”——意思是戴小叔子送的東西並不好,顯然是為討劉啟歡心的。也是七國之亂,竇太后募捐軍餉,在其它妃嬪暗生抱怨時,王娡說:“我運氣不好,玉鐲金簪,請您老人家笑納。” ,傾其所有來彰顯自己的高風亮節!


希望星晨58298869


王娡在生過孩子後還能入宮,後期成為皇后,首先與其生活的朝代——漢朝的大環境有關。


漢朝,是一個相對比較開放的年代,女子地位比較高,比如如果結婚後,女人對自己的婚姻不滿意,那麼可以選擇離婚。如果自己的男人死了,那麼寡婦也可以選擇再嫁。如果是男女兩人有意,而父母不同意,那麼即使私奔也不會受到別人的詬病。

在漢朝,家世比較好,地位比較高的女子享有的權利就更多了,甚至還可以封侯,享受爵位和封邑:

漢高祖劉邦就曾封兄伯妻為陰安侯,呂后當政後,也曾封蕭何夫人為酇侯,樊噲妻呂嬃為臨光侯。漢宣帝劉詢賜外祖母號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兩縣戶萬一千為湯沐邑。

更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漢朝的公主竟然也可以明目張膽地蓄養面首,比如漢武帝的姑母館陶公主劉嫖寡居,寵幸董偃,一時“名稱城中,號曰‘董君’”。漢武帝也尊稱董偃為“主人翁”,一時“董君貴寵,天下莫不聞”。



所以女人離婚再嫁人,在漢朝是不會引起別人的誤會或者議論的。而且皇室的女人的再嫁的情況更是普遍:

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初嫁曹時,再嫁衛青;漢宣帝的女兒敬武公主初嫁富平侯張臨,再嫁臨平侯趙欽,趙欽死後,又嫁給高陽侯薛宣;漢桓帝劉志的鄧皇后之母初嫁鄧香,再嫁梁紀。

上行下效,這就註定了生活在漢朝的女子是比較幸福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王娡作為沒落貴族之後,日後能進宮封后,得益有一個眼光長遠的厲害媽媽臧兒。

王娡媽媽一直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她的祖父臧茶在項羽時期曾被封為燕王,所以臧兒有過一段錦衣玉食的日子。後來因為造反,臧兒的祖父被殺,家道中落。

嫁給平民王仲為妻的臧兒,育有兩女一子。當然,後來臧兒丈夫去世後,她又改嫁,又生了兩個兒子,那是後話。



臧兒先把女兒王娡嫁給老實巴交的農民,並生了女兒。但是不服輸的王娡找高人給兩個女兒算了一卦,顯示兩個女兒都是大富大貴之命。

對此,臧兒深信不疑。把寶壓在了女兒身上的她,立即把已出嫁的女兒拽回了家,並迫使她離婚。之後,臧兒使錢財打通關係,把兩個女兒都送到了當時是太子的劉啟的府中。

王娡姐妹聯手,權傾後宮。

王娡本來貌美,又工於心計,把太子劉啟迷的團團轉。而且王娡還有同盟軍,她的胞妹王兒姁。姐妹二人聯手,權傾後宮。



姐妹倆生育能力都挺強,姐姐王娡為漢景帝劉啟生了三女一子,其子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王兒姁生了4個兒子,可惜她紅顏命薄,都沒有看到劉啟登上皇位的那一刻。

館陶公主劉嫖助力,薄後無子被廢,慄姬無心無肺又傲,王娡巧借力,用計榮登後位。

女人就怕長得又漂亮,又情商高,又有心計的,而且如果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貴人相助,那麼就一發不可收拾,不想往上走都不行,王娡就屬於這一類的。

太子劉榮是庶長子,其母慄姬雖然不是皇后,但是因為兒子的緣故,特別的驕傲,而且沒有心術。表現在兩個事情上。



一是館陶公主本來看好太子劉榮,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但是慄姬小看了館陶公主的能量,竟然不許,原因就是他經常給皇上劉啟送美女,導致慄姬失寵。

二是皇上劉啟曾經暗示慄姬以後要善待後宮裡的女人和他的孩子們,但是慄姬竟然不買賬,寒了劉啟的心。

後來因為皇后薄後無子的原因被廢。館陶公主一看,在太子劉榮那裡無戲了,轉頭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王娡的兒子劉徹。王娡欣然應允與劉嫖打成一片,二人一起聯手,在不和適宜的時候,慫恿別人上書請立慄姬為皇后。



漢景帝劉啟正在氣頭上,覺得是慄姬上下打點,指使別人來做的。可憐的慄姬吃虧就吃虧在情商太低上,做人太傲上,終被人算計。

劉啟索性把太子一起廢了,立王娡的兒子劉徹為太子,王娡也被封為皇后,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歷史漫談君


因為在西漢的時候,儒家思想還沒一支獨大,男權社會還沒發展完善,女性地位還是比較高的;什麼二婚再嫁,寡婦再嫁,門當戶對觀念也不嚴重,下嫁現象也有。西漢對女性的束縛還是很少的,後來儒家思想成為官方意識形態,男權社會漸趨完善,女性受到的束縛越來越多,漸漸用各種條件變成男性的附屬物,什麼處女情結、貞烈觀,這些東西就被士大夫炮製出爐了。

漢文帝的親媽薄姬,是劉邦奪取的對手的妾室,充入了自己後宮,才生下了漢文帝劉恆。

漢武帝的親媽王娡不但已經嫁過人,還生了個女兒,就這還進了宮,成了漢景帝劉啟的妃子,生下了漢武帝劉徹。

漢景帝跟竇漪房的女兒長公主劉嫖,也就是漢武帝的姑姑,丈夫死後,還豢養男寵,還都是非常好看的那種。

除了這些,漢朝對門第觀念也不是很強烈,

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出身非常卑微,就是個平民,也沒讀過什麼書,識字還是以後學的。

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三婚才嫁給衛青,衛青身份最初也只是平陽公主的馬伕,身份很低。

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是衛青的姐姐,出身同樣很低,也正是平陽公主家的丫鬟。連皇室都沒有這麼多成見,平民百姓之間更是多見,社會風氣對女性很寬容。不像後來的王朝乾的。


過去即歷史


西漢有個女人,這個女人很傳奇。不僅僅她是雄才大略漢武帝的母親,更多的是她令人匪夷所思的跨越奇蹟。

她叫王娡!



首先,她出身於平民,身份卑微;

第二,她有過一次婚姻,並生有一個女兒;

最後,她離婚改嫁,進太子宮,終成漢朝的一代皇后。

這就是王娡的身份與經歷,有人驚奇,這樣也能行?司馬遷將其簡潔明瞭的記錄在了《外戚世家》當中。

平民出身,又是已婚婦女,生過孩子的王娡為什麼還能入宮成為皇后?

一,身份卑微有先列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怒吼出幾乎所有人的心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確實這樣,劉邦就當了皇帝,建立大漢王朝。很多出身貧寒之家的人隨著這股時代的浪潮,翻身成了地主階級。



西漢是由平民建立的,所以,西漢初年的時候,沒有太多出身講究,很有寬容精神,很有平等觀念。

大漢第三位天子漢文帝劉恆的母親薄姬,以及妻子竇氏,出身都不高貴,都較為的卑微。薄姬是母親私通所生,後被送進魏豹後宮,劉邦解決掉魏豹後,淪為俘虜,進漢宮織室,偶遇劉邦,進而被納娶進的後宮。而竇氏是在呂后在時,以良家子的身份進宮侍候呂雉,後來被賞賜給了代王劉恆。

(薄姬)

有先列,所以出身卑微,也能成皇后。當時竇氏尚在人世,誰敢議論出身?

二,離婚再嫁是權利

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女性地位卑微可憐,夫權登峰造極。而秦漢不是。更多講究的是男子的貞節,對君主忠誠,忠君愛國。

男女潔誡。夫為寄豭,殺之無罪

這是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在會稽山立碑所說的。關於貞節的內容,說了很多。什麼禁止兩性關係混亂,什麼禁止寡婦有子女,不準改嫁。等等,最精彩的一句就是這句,若是丈夫淫亂,視他為配種的公豬,殺了也無罪。男的也好,女的也罷,都要“潔誡”。若是離婚,需去官方登記認可,否則治“棄妻不書”之罪。



漢承秦制,西漢又是平民建立,歷經過秦末大戰亂,奉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女子的地位絲毫不減,也是相當高的。而且儒家思想的東西,由於各種原因並沒被統治者採納,將其實行,社會化。班固在《禮樂志》裡悉數記載。

劉邦在位時:

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通為奉常,遂定儀法,未盡備而通終

漢文帝時期,賈誼認為:

漢承秦之敗俗,廢禮義,捐廉恥……漢興至今二十餘年,宜定製度,興禮樂

草擬了,但是

而大臣絳、灌之屬害之,故其議遂寢

竇老太在世,她愛黃老學說,所以

不說儒術,其事又廢

之後,董仲舒提出將儒術用來教化天下,但

上方征討四夷,銳志武功,不暇留意禮文之事。

所以,漢武帝隆重的迎接回他的姐姐金俗(王娡前夫金王孫生女俗),並封她做修成君。平陽公主三次嫁人,南宮公主也是兩嫁。館陶公主寵幸俊美的董偃。

(平陽公主與衛青)

最刺激還屬這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女人可以因為丈夫貧賤,提出離婚。案例是朱買臣。這傢伙酷愛讀書。當然,是個落魄書生。不過,家裡有老婆。二人常以砍柴為生。朱買臣每次砍柴下山,都會“行且誦書”。時間久了,自然獲得“書痴”稱號,傳來傳去,受到指指點點,妻子感到很難堪,便勸他,停止誦書,朱買臣不以為意。妻子提出了離婚。朱買臣挽留說,“過不了幾年,我便富貴,以此報答你。”妻子執意如此,“像你這樣的人,終將餓死山溝,怎會富貴?”妻子離婚再嫁好人家,後來見朱買臣飛黃騰達,估計羞愧,就上吊自殺。買臣負薪、覆水難收便說的這件事。

(覆水難收)

第二件事是女人因丈夫不能幹,提出離婚。張耳是這樣抱得的白富美,並以她的家財起家的,史載:

外黃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乃卒為請決,嫁之張耳…女家厚奉給張耳,張耳以故致千里客

三,長袖善舞締造傳奇

無論是有先列,還是有權利,這只是條件。若沒過硬的能力,怎會最終成皇后?而王娡便是長袖善舞締造傳奇。

王娡的母親臧兒是位賭徒,投機分子,只因相士的一句“兩女將會大富大貴”,就毅然讓王娡和貧賤的金王孫離婚,或許聽多了母親臧兒曾經追憶的那些奢華生活,灰姑娘王娡也有嚮往,夢想著富貴,所以,離吧。



努力,奮鬥。富貴,我來了!

且不說最後成功與否,光這份自信、意志、魄力,就足夠讓人欽佩。

臧兒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臧荼。當年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臧荼為燕王,後來投降了劉邦。由於不得信任,所以起兵反叛,臧家敗落。通過重金打點,輾轉相委託,熟米包裝成生米、拋夫棄女的王娡踹著包袱進了太子宮。

王娡絕色麼?絕色的女人多了去,頂多風韻猶存。會成功嗎?王娡堅定點頭,死死抓住自己的優勢——少婦姿色。除了給足劉啟床笫之歡的新鮮感,還讓他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



因為不同,所以記憶。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在皇宮就得靠貴人。審時度勢,處理好人際關係,長袖善舞,為自己贏得機會。

當然,最漂亮的一招是與館陶公主聯姻,建立聯盟關係。不僅如此,對於劉啟,王娡充分利用君王愛祥瑞的心理,謀劃兒子脫穎而出之道。王娡前三個都是女兒,第四胎時,她告訴劉啟,我做了一個夢,“日入其懷”,一個光芒四射的火球從天而降,沒入腹中。夢醒後發現,自己懷孕了。劉啟答覆她,“此貴徵也”。



沒機會創造機會,有機會敏銳的抓住它。七國之亂,梁王劉武立大功不說,還發大財,廣散錢財,給後宮妃嬪送珠寶,王娡表態,“梁王新送的珠寶,戴之不妥”。七國之亂,國庫空虛。竇太后主辦遊戲,以此向妃嬪,募捐軍餉。在其他妃嬪抱怨時,王娡態度明朗,“我運氣不好,玉鐲金簪,請您老人家笑納。”

這樣一個高情商又聰明的王娡怎麼不登天,實現夢想?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劉啟立王娡為皇后,膠東王劉徹為太子。


史小二記


公元前150年夏四月乙巳日,曾經的村婦王娡被劉啟立為皇后,她七歲的兒子劉徹被立為太子。


王娡的婚姻是個傳奇般的存在。王娡剛成年時,她的母親臧兒為她包辦婚姻,把她嫁給了一個叫金王孫的農夫,夫妻也算恩愛,不久便生了大女兒金俗。本來一個平平淡淡的農戶家庭,因著算命的一句話蕩起了漣漪。

王娡的母親非常相信算命之術。一天,她請一個叫姚翁的算命人士來給全家人算命。這個算命的告訴王娡的母親:“王娡是大貴之人,會生下天子”。王娡的母親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她做透女兒的思想工作後,把女兒強行從金王孫的身邊帶走。苦逼的金王孫雖然惱怒,但因身份卑微,只好眼睜睜的看著深愛的妻子漸行漸遠。



王娡的母親臧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臧兒出身名門,她的祖父,便是秦朝末年大名鼎鼎的義軍領袖臧荼。他早年追隨項羽,因戰功赫赫被封為燕王。可惜後來家道中落。臧兒成年後只好嫁給了商人王仲,但小時候錦衣玉食的高貴生活早已深深的刻在她的心裡。她對自己的婚姻感到萬般委屈,骨子裡的不服命運,她更不想漂亮的女兒也窩窩囊囊的活一輩子。古代女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就是嫁個好郎君。算命先生的一句話,讓她重新有了人生的希望,不惜把嫁出去的女兒重新奪回來,從頭開始。




算命的一句話拆散了一個家庭,也改變了女主的一生。

王娡的母親臧兒掏錢開始託關係,找朋友,不惜重金把女兒重新包裝,把一個活脫脫的“少女”,送到了太子劉啟面前。聰明美豔的王娡很快得寵,隨後她就像趙飛燕所用的手腕一樣,把胞妹兒姁推送到太子面前。劉啟對她們倆甚是寵愛,但她們和趙飛燕,趙合德不同的是,姐倆都非常能生。王娡共生下了3女1男。王皃姁生下4子。王娡的婆婆竇太后也非常喜歡她。

王娡在懷著劉徹的時候,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中,這個夢令劉啟異常驚喜,他說:“這是貴顯的徵兆。”生劉徹這一年,劉啟登上了皇位即漢景帝。

漢景帝為寵愛王娡打破兩個世俗

漢景帝非常喜愛他這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劉徹,很想表達一下他的父愛。於是景帝打破太子與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舊例,立長子劉榮為太子,立劉徹為膠東王。另外一個世俗忌諱是:皇帝活著時,皇帝妻妾不能稱太后,漢景帝不顧所有人的反對,立心愛的女人王娡為(膠東王)王太后。

王娡情商高

劉嫖有個美麗的願望,她希望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能成為皇后。劉嫖是誰?她是漢朝的第一位長公主,竇皇后的唯一的親生女兒,漢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她想把女兒嫁給18歲的太子劉榮,但是劉榮生母慄姬不願意啊,她看見劉嫖就惱火。因為劉嫖老是給自己老公提供一批又一批的美女,每提供一個美女她都要酸上大半天,於是面對劉嫖提出的婚事她簡單粗暴地拒絕了。劉嫖氣的臉都綠了,這位高傲的公主轉移目標,看上了王娡“夢日入懷”而生的劉徹(4歲),面對公主的提議王娡愉快地答應了。



從此,劉嫖開始在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稱讚王娡的兒子。這樣的耳旁風吹得多了,景帝更加喜歡劉徹。

公元前151年,薄皇后和漢景帝夫妻20多年,因沒有子嗣被廢。可憐的薄皇后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廢黜的皇后,皇后位空缺下來。

王娡的競爭對手太弱智

景帝有一次身體不好,心裡脆弱,可能以為自己要掛。他就把已封王的兒子們都託付給慄姬,並含情脈脈對她說:“我百歲之後,你要好好照顧他們。”言語之間明擺著有心立慄姬為後,讓她執掌後宮,畢竟她兒子是太子。可是讓景帝大跌眼鏡的是,慄姬腦回路給別人不一樣,她非但不高興,而且很生氣,不肯答應,另外還出言不遜!景帝心裡的怒火要爆炸,他用盡洪荒之力才忍住沒有發作。

王娡致命的一招

4個月後,滿有心機的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慄姬為皇后,這在表面上看是在幫慄姬,實則是趁火澆油。大臣上奏:“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號宜為皇后。”

王娡為什麼要讓人上奏這樣的話呢?1,景帝心裡對慄姬還窩著火呢,哪壺不開提哪壺。

2,另外景帝和薄皇后夫妻20多年,相敬如賓,薄皇后從未有過任何過錯,只因“無子”而被廢掉,實屬無奈,這也成了景帝心中一道深深的傷疤,現在竟被下人揭開,什麼心情可想而知!

於是景帝大怒:“這是你應該說的話嗎!”遂下令誅殺大行,廢掉太子劉榮為臨江王。

自然,王娡被冊封為皇后。


小姐姐講史


在漢朝的時候,風氣很開放的。嫁不嫁人無所謂。只要夠漂亮就行,王娡夠漂亮這就行了。

在明清之前,應該準確說是在南宋之前。中國的風氣還是比較開放的。並沒有後來的樣子。當時沒有程朱理學,沒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那種迂腐的思想。甚至寡婦必須得嫁人。不嫁人的話影響生育。寡婦若不嫁人的話,國家還要強配。


看下春秋戰國

齊襄公和妹妹文姜亂倫,並宰了他妹妹的老公魯恆公。而他侄子魯莊公。對他媽和他舅舅之間的那種莫名其妙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修了一間房子,讓他們兩個亂搞。

衛宣公搶了自己的兒媳宣姜,宣姜最後還二婚給自己繼子,而衛宣公之前還把自己的小媽夷姜立為正室。

楚平王一樣強娶自己兒媳。

一個春秋戰國私生活亂成一團,貴圈真亂!


看一下大漢。

若花兒們有興趣的話,去看一看漢史。漢史有個最大的特點,私生子在漢史裡面閃閃發光,如滿天星辰一般。說明大漢朝是個多麼開放的朝代。

先看一下我們的漢高祖劉邦。從出生的那一天。據記錄,他媽在河邊的時候被一條龍趴在身上生出了他。這說明什麼?她媽在跟別人打野戰,還被自己的老公捉姦在場。

《漢書》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母媼芸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上。己而有娠,遂產高祖。

劉邦也確實不像劉家人,劉邦的兩個哥哥都幫著家裡勞作,劉邦卻好吃懶做,遊手好閒,這還算了吧!劉邦做了皇帝后對自己的爹的態度,明顯就看出來,那不是他親爹。

漢武帝的上位皇后衛子夫也是私生女。

衛子夫的父親叫鄭季,在平陽侯曹壽家裡做官。曹壽是駙馬,娶的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鄭季和曹壽一個姓衛的妾私通,一連生下了二男一女,其中最有名的是衛子夫和衛青,兄妹三人都隨母親的姓。

公然紅杏出牆給曹壽戴綠帽,而頭上青青草原的曹壽同志也沒把她們母女怎麼樣,這種事情在當年好像已經很常見了。

而平陽公主在老公死了以後,跳著腳的嫁給了自己的養馬奴衛青。而且他的弟弟武帝還特別的支持,這種事情在大漢朝習以為常。

而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也是私生子。

小霍的媽就是衛子夫的姐姐衛少兒,在平陽侯家裡做侍女,和平陽縣的小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了一代名將霍去病,霍光就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



言歸正傳吧!主要讓花兒們瞭解下漢朝前後多開放的社會風氣,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王娡能休夫再嫁了,而且還是嫁給皇家。

王娡的媽也是二嫁,王娡也是個拖油瓶,但王姑娘的媽不得了!

她媽叫臧兒,是項羽封的燕王臧荼的孫女。後投劉邦,看見劉邦一再貶斥功臣,再也坐不住了,跳起腳來造反,主動讓劉邦來抓他,劉邦果然如約來抓他了。

臧荼雖然魯莽,但是他這種不甘心束手就擒,主動出擊的英雄性格,讓他孫女繼承了,讓他曾外孫女王娡也繼承了,還青於藍隱忍而且會看勢頭,善於抓住機會。

臧兒先嫁給一家姓王的,生了一男二女,長女就是王娡,王死後又嫁給田家,生了兩兒,其中有大名鼎鼎的田蚡。

大王姑娘最後嫁給了一家叫金王孫的人家。這家也算是富裕人家,總而言之過得還算不錯,還生了一個女兒。

但是,臧兒媽請人給兩如花似玉的女兒算了一卦。

卜人“日兩女皆當貴”

女人貴就是當皇后撒!

然後她就跑到女婿家,強行的把她女兒從金家裡面搶了出來,不過,大王女兒也是非常配合的。

金王孫當然不肯就此以驕妻訣別,任他捶胸頓足哭天搶地,強勢的老丈母孃還是女兒拖起走了。然後徑直把兩個女兒送給當時太子劉啟的宮中,對於美人劉啟當然不會拒絕了,笑納了!

王娡對於休夫也是非常配合的,沒有她的配合,她媽怎麼整也不行的,她當時不理丈夫絕望的眼神,不理襁褓中的女兒,心大的王娡也相信自己能用美貌做敲門磚,進入富貴的行業。

漢再開放,但是再嫁也只是寡婦和被休的女人,金王孫又沒有死,王娡也並沒被金王孫給休掉。一旦事情傳開,王娡將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甚至已陷入千夫所指的窘景,所以隱婚入宮等於自斷後路,是冒了極大的風險的。

還好,金王孫是厚道人也沒有去鬧,還記掛著夫妻情深,又是一個愛你只希望你快樂的深情男人!


最後漢武帝知道的這個事情。把他的那個姐姐給接了回來,還把他那個姐姐生了女兒嫁給了淮南王劉安的兒子劉遷。

但劉安生怕武帝這個外侄女將自己的造反計劃給抖了出去。就出了一條計策,讓自己的兒子劉遷冷落這位民間公主。

從新婚起,就不和她同入洞房,劉安聽說後假裝大怒,於是把劉遷和公主關在一個房間。當然劉遷繼續用白眼掃公主不與她親近。公主忍無可忍,只好請求劉安把她送回長安,然後再繼續找人家再嫁。


蓉兒總結一下。

其實漢朝的風俗在前後的朝代,和明清相比迥然有別,那時候婦女再嫁如家常便飯。是常有的事情,人們並不會因此在背後指指點點,當時的社會對女性是極為寬容,對於私生子也是很寬容的,對女人的私生活也能理解。

像漢開國功臣陳平的老婆,嫁了六次,最後還不是嫁給了他。

卓文君也是寡婦再嫁,又死了老公,然後又跟情人司馬相如跑了,最後還跑到她爹面前開酒肆噁心卓爹,卓爹也沒把他們兩個抓來沉豬籠。

劉備也娶了劉章的寡嫂,還立為正室。

這種寬容一直延續到了宋朝,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相范仲淹的母親就曾改嫁他人,也未曾見人非議。

著名女詩人李清照。一樣的改嫁了呀。最後還休了自己的二老公。

風氣的轉換主要是程朱理學引起的,從明清開始才有了貞潔牌坊這種東西。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視力有殘,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蓉兒是妹紙


什麼樣的女人孕育出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王娡,漢景帝的皇后,漢武帝的親孃,雖然在西漢歷史上她的存在感,幾乎為零。可是若深入瞭解下去,你就會發現王娡,這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女同學。

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王娡的婚姻完全都是父母說了算,甚至她離婚也都是母親臧兒一手按排的。本來恩愛無比的一對小夫妻,因為女方母親勢利,所以決定讓自己的女兒另攀高枝。

在已經結婚生女的情況下,王同學居然能夠因為榮華富貴,拋夫棄女,入宮服侍太子劉啟,後來更是一步蹬天,當了大漢朝的堂堂國母。王娡的人生也是充滿了傳奇。

母親棒打鴛鴦

王娡的傳奇人生裡,她的母親臧兒扮演著總導演的角色,是她將自己的女兒從一個家婦,打造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臧兒自小出生在王候之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後來家道中落,於是這位落難千金不得不,選擇了早早嫁人,為的是找個長期飯票。

雖然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可是臧兒想要恢復祖上榮光的心從未變過。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一位相士,看過她的兩個女兒面相後,來了一句“兩女將會大富大貴”,臧兒似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當時大女兒王娡已經嫁給了一個叫金王孫的男子,夫妻感情甚好,還生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為了實現自己的富貴夢,臧兒棒打鴛鴦,讓金家跟她女兒斷絕關係,為防止對方糾纏,這個女人一不作二不休,直接將王娡送入了宮中。

姐妹共侍一夫

王娡本就生得貌美,再加上渾身散發出的一種熟女氣質,把太了劉啟深深地吸引住了。備受恩寵的王美人,接二連三給太子生孩子,可生的全是女兒。

得知消息的臧兒導演,心生一計將姿色更加嬌美的小女兒王皃姁,也送到了太子的身邊,果不其然,劉啟對王娡妹妹的寵愛更甚於她。不久,王娡終於給太子生了一個兒子,他就是未來的漢武帝劉徹。

與館陶結娃娃親

劉徹自小生得聰明伶俐,很受漢景帝的喜愛。當時的太子慄姬的兒子,館陶公主本想拉攏慄姬,所以提議將女兒陳阿嬌許配給太子劉榮,可是慄姬直接拒絕了。

再後來便是館陶找到了王娡,與她結成了娃娃親,後來在館陶的推波助瀾下,劉榮的太子之位被廢除,不久,劉徹便被立為太子,無子無寵的薄皇后被廢除後,母憑子貴的王娡,就這樣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紅顏逸聞


王娡[zhì]這個女人的名字大家估計不怎麼耳熟,但要認真理論起來的話,她完全能夠在歷史的勵志榜排名上游,她可是從平民一步一步的走到皇后的寶座上,還生下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算得上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女人。

不僅如此,她的人生可以說從二婚才開始起步,她二婚時嫁給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是真正的嫁給了一個金龜婿。


王娡是臧兒的女兒,而臧兒是項羽封的十八路諸侯王燕王臧茶的親孫女,也就是說,臧兒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名門之後。但由於後來家道中落,才不得不嫁給一個平民(王仲),還為他生下一子二女,但之來由於王仲死後她又嫁給了田氏。從這些經歷看得出來,王娡的母親就有改嫁的傳統。

王娡的第一任丈夫是臧兒為她找的一個老實本分的農戶金王孫,並且王娡還為金王孫生下一個女兒金俗。

後來在藏兒找人為王娡算命,算命的人說了一句:“王娡是大貴之人,會生下天子。”

從此王娡的人生目標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打那個時候起她就以這個為人生理想,並且還成功地觸碰到了人生的天花板。

臧兒當時聽了這個話後非常高興,王娡對此也是深信不疑。因此臧兒就教唆王娡和金王孫斷絕,但你想一想在古代去娶一個媳婦有很難?因此金王孫雖然名叫金王孫,聽上去很高大上,其實是一個普通農戶,他肯定不答應啊。

於是臧兒強行將王娡接回去,並且用了自己所有的資源關係將王娡送給太子當了女人。



王娡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本來就是已婚婦女,不會像少女一般青澀,有點對付男人的小手腕和心得,不久之後很快就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美貌贏得了太子劉啟的寵愛,還為劉啟生下了三個女兒。

在古代生兒子才是王道,加之劉啟也曾誇過王娡的妹妹漂亮,因此王娡將自己的妹妹王皃(mào)姁也接入宮中一同伺候劉啟。王皃姁也很爭氣,一口氣為劉啟生下四個兒子,只可惜也是一位紅顏薄命的主,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在劉啟登基的那年,王娡又在劉啟的寵愛下懷孕了,也即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

在懷孕期間,她還告訴過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她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中,當然夢這種東西,只有做夢的人說了算,有沒有也只有她自己知道,看來在懷孕時王娡就很有先見之明,為以後打基礎了。

自從生下兒子之後王娡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她可是還記得當年的預言,並且正走在這個預言只差一步之遙的路上,不可能半途而廢吧。於是為了自己的兒子能當上天子,自己能實現夢想,在宮裡就更加小心謹慎了。


本來就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在漢景帝和竇太后之間可以說是左右逢源,將兩邊都哄得甚是開心。因此在劉徹四歲的時候,就打破其他子不與太子同年而封的舊制,將劉徹封為“膠東王”,王娡被冊封為王太后。

之後長公主劉嫖想與當時身為太子的劉榮聯姻,但由於劉榮之母慄姬的堅決反對,長公主這才和劉徹聯姻,也正是因此,長公主嫉恨上了慄姬。於是經常在皇帝的面前進言慄姬的壞話,並與王娡聯手將慄姬拉下馬,劉榮的太子之位也丟了,劉徹也順理成章的登上了太子的寶座。

所以說,母憑子貴和子憑母貴是相輔相成的,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就是用來形容慄姬這樣的人的。如果不是她的反對,她兒子也不會丟掉太子之位,她也不會與太后之位失之交臂。


反觀王娡,之所以能登上皇后的寶位,與她自身的努力密切相關,畢竟俗話說的好,一入宮門深似海,在深宮裡混,沒有一定的智慧,能不能活下來都難說,那就更不必說爭權奪利了,當然與機緣和兒子爭氣也是有必然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