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個體戶和公司的老闆們,你們今年生意好做嗎?談談你們的感想有哪些?

Janhov


生意難做,前途迷茫,看不到希望,節省開支,現在都不消費了,也很正常,沒辦法。


用戶9502856607367


現在生意難啊。我的一個朋友的心得,他07年就在開店。沒有換過行業,都是賣鞋子。店鋪30多平米算個小店吧。房租不談。開始開店的時候100多 兩百多的鞋子最貴300多也能賣出去(那時候是做皮鞋。07年的物價)。大部分人穿著覺得好穿都買了。很少有個說你這個好貴,最多問問能不少點,能少就少點不能少就算了一樣買走了。主要都是問是不是皮的。

他又2010年做布鞋到現在,前面還好。從前年開始就很難做了,今年是最奇葩的一年。你們能想象一雙20塊的鞋子,每天有好多人說好貴的情景嘛。同樣的鞋子前幾年是賣29塊 基本沒人講價的。現在差不多一半的人還價15塊。。一雙賣價20的鞋子利潤能有多少。他說前段時間又在他旁邊開個店是賣皮鞋。比以前的皮子更好的鞋子現在150-200左右.每天賣出去的很少。經常是零蛋。真正的頭層牛皮的喲。不是那些什麼二層皮忽悠人的。遇到好多穿到腳上很喜歡的。試過去試過來的。猶豫半天還是沒買。幾乎都是嫌棄很貴的。而且那個表情好想是你這個價位能把尿都要嚇出來的感覺。好像說的不是人民幣,說的是美刀一樣。再旁邊有個大東的。每天生意不錯,19塊 39塊一雙的鞋子,賣得飛起。大部分都說不好穿人造革的嘛。想象19, 39 這種價位人家還要賺錢。或許這就是PDD現在這麼火爆的原因。號稱3億人都在用。大家不知道是歪貨嗎?可能大部分知道吧,但是真的便宜啊。

總結就是,大部分的普通消費者真的不能說節約來形容了。吝嗇比較恰當。給人的感覺是大部分人都捨不得花錢了或者是沒有多餘的錢來花了。不過那些有錢的倒是還是眉頭都不皺一樣,喜歡就買了,價格都不還的。已經很少很少的。

座標雲南省會紅河州。這邊普通人工大概3K左右吧。具體的我也不怎麼了解。我接觸的大部分都是這個水平的工資。房價1.2左


數碼智慧生活6


我玩了兩年了 做了十來年生意了,現在沒生意做了,感覺不做還穩妥一些,周圍投資的虧的多,不是房租問題,我僅僅說開實體店的,工廠的不敢評論,我不懂,實體店房租都在降了,沒有幾個漲的,人工費用高了,利潤少了,消費者都知道這個東西淘寶多錢可以拿到,心裡有價位了,他多花錢不平衡,但是淘寶很多店鋪真的是做零利潤的生意,我也做過幾年淘寶,把店鋪也做到皇冠了,很多貨品多錢來多錢賣,甚至虧一點賣掉,目前這樣的商家很多,為什麼這麼做,首先很多做品牌代理的有進貨任務少的幾十萬,多的幾百萬的任務,進的貨不加速消化掉壓資金,稍微虧一點賣了 加速資金流了,算起來不虧,而且能完成進貨任務廠家會有返利獎勵,算起來不虧,進貨量大 價格有優勢,所以淘寶很多這樣店鋪零利潤的。但是會把商品的價格坐的透明瞭,消費者都知道價格了,不願意多花錢了,而且老百姓手裡錢少了緊張了,不捨得花了,都不捨得花,資金流動慢消費低迷。各行業都不景氣。


一壺茶一畝地


前些天和一些做門店的老闆聊到近期的生意,基本都是表示今年的生意特別難做。感覺好像大家都不願意消費了,店鋪銷量差,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小玉是一家水果店老闆,80後,初中文化,做了五年的水果生意。“我兩年前就加入了美團,今年年初還做了一個小程序商城。“”美團一般搞打折活動的時候會有量,但是打完折加上給美團的扣點,我就基本沒利潤了。“”小程序商城基本沒什麼用,沒人看,搞到現在沒人下過單,現在都基本不用了。”小玉表示現在看不懂所謂的新零售轉型,她覺得她已經按照大家說的去轉型了,但是沒有得到她想要的效果,生意越來越難做,讓她很迷茫。

小芳是一家母嬰店的老闆,90後,中專文化。“之前靠發朋友圈可以走一些量,但是現在似乎沒什麼效果了。”“也開了網店,沒錢燒流量,一個月也出不來幾單。”“現在基本就靠一些社區老客戶在維持,賺不到錢。”“前兩年順帶也做一些微商和直銷產品,現在基本沒法做了。”未來何去何從,小芳也覺得看不到方向。

唐總是一家汽車服務店老闆,80後,大專文化,做汽車服務7年。“生意很難做,精品基本賣不動,車主基本就是過來洗洗車或者換個機油,沒什麼利潤可賺。”“和一些線上服務平臺合作,帶來的量也不大,服務單價被壓得太低,不好做。”“人工貴,難請人,租金年年漲,壓力大。”“之前賣保險和做二手車中介還有點利潤,現在也越來越難做。”服務業門店也面臨轉型壓力,無法找到新的突破口。

不難看出,大家現在都遇到了瓶頸的問題。一方面大家已經在盡力尋找轉型的出口,一方面也因為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所以很迷茫。針對於店鋪轉型,這裡給大家一些小建議,看是否對大家有用。

作為實體門店,我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把店鋪只當作自己的個體資產,而是應該主動開放式地去與優質供應商進行深度融合,互相共享資源,從而實現業態重組,得到更大的競爭優勢。與供應商進行深度融合,就是把門店變為品牌的一個形象展示與服務體驗窗口,摒棄以前商品琳琅滿目的思維,主抓爆款與優質服務體驗,成為整個業態結構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成為消費生態圈裡流量導入與流量變現轉化的重要端口。這才是新時代新零售業態背景下實體門店的價值所在。也唯有如此,實體門店才能脫離孤軍奮戰的苦境,獲得整個生態鏈的資源加持,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那要怎麼做呢?

第一、重新分析自己的產品與服務定位。

為什麼說要重新分析定位呢?是為了便於尋找匹配的品牌供應商進行深度融合。相當於做相親前的準備,找出自己的優勢與亮點,也定位好對未來合作伙伴的要求標準。店鋪的產品採用減法策略,儘量只保留極具優勢的爆品,其它產品全部轉成線上展示,提升店鋪的專業形象。

第二、做好流量池佈局。

未來的商業一定是平臺與平臺的競爭,而平臺競爭的核心就是流量競爭。作為實體門店,我們所掌握的流量池越大,那麼將來我們在與平臺合作的話語權就越大。意味著,門店不單止要學會引流客戶,還要對客戶進行留存服務,不斷擴大自己的客戶存量。現在做流量池最好的工具就是微信群,門店可以通過不斷地把新客戶拉進微信群裡進行服務留存,增加客戶的信任度與黏性。

第三、著重於細分行業的價值輸出。

就是要把自己塑造成在所在商圈裡本行業的專家,持續為商圈裡的客戶輸出你從事行業的知識價值。比如前面講的小芳是做母嬰產品的,那她就要成為商圈裡母嬰知識的專家,持續為大家提供各種高價值的母嬰保健等知識,成為商圈裡母嬰行業的問題導師,從精神上佔領市場!

第四、做好跨行業的流量共享與轉化。

把商圈裡的非同行優勢門店整合起來,共享客戶資源,共享活動資源。這部分我在《倒閉or轉型,社區門店的最後選擇》一文中有講到如何操作。像唐總的汽車服務店,更多的是應該往客戶資源二次變現的方向去走,令門店實現多元立體的盈利收入。

僅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能對大家有用!


文寶話商論見


今天我去意爾康湖南總代理那裡玩,他們有幾百個店鋪,說要一年關幾十個,把那些虧本的都關掉,他們說最多撐三年,撐不下去就不搞了,想想,他們都做不下去,一般的小店就不要說了,我一個朋友以前在貴州做紅蜻蜓的總代理,他自己有八個直營店,全部都關掉,生意好的就被房東的租金,喝茶費逼走😠😠


線下唯品會


我搞不懂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生意難做的!先說說我吧!本人是擺地攤賣炒粉 炒螺的 雖然苦點累點 但是還能填飽肚子!隨著豬肉的漲價來到了35一斤!但是我們的炒粉也漲了兩塊錢一碗 現在是12塊錢一份!豬肉錢一個月比以前多了大概2000左右!但是炒粉每個漲兩塊錢 一晚上炒150份左右 這點豬肉錢也就一個星期就回來了!剩下的20多天都是賺的 最主要是客人都不嫌貴 就算嫌貴的不吃 也永遠不會缺少來吃的客人!


lianjia24


今年的生意快要結束了,行情如此之差,我問了很多朋友今年賺錢了沒?大多朋友都有賺,而且賺得五花八門:有賺個屁的,有賺個錘子的,有賺個毛的,更有甚者賺個妹的,奢侈之極!最恐怖的是賺個鬼的!有的還可以,賺個球!剛才我碰見一美女老闆,問今年上半年賺了嗎?她望著天空喃喃自語:賺個鳥!


張小兵80


今年生意是要差很多,我開超市的,也幹了一年多了,多的不敢說就這一年來,附近從我跟另一家搞到現在的5家超市,我的隔壁還開了一個蘇寧小店,隔三差五半價賣,對面超市剛開起來為了拉客戶,一個勁的壓低價格,而且我感覺到隨著物價的上漲,人的消費水平也有所下降,買東西的人少了不說,大多數人進超市也沒有以往那種闊綽,營業額下降了不說,房租不見降,執法部門隔三差五過來查,說這裡存在安全隱患,哪裡不能搞宣傳,本人現在負債十幾萬,真的是難啊


阿勇的時刻


我是做實體店玉器生意的,自2006年從事此生意已十餘年了,在2015年以後,生意就不好經營了,於是我在2017年我就把批發市場商鋪出售轉讓了。現在家休息了2年了,明年就到退休年齡了,我做過生意已近三十年了,我個人體會是近幾年來,生意太難做了。。


用戶7801250745633


京城4大傻,我佔了2傻:創業、賣房創業。

開了製造業公司,欲哭無淚,每天如履薄冰,內心極度掙扎。

今年北京廠房租金比之前貴了一倍,員工工資也需大幅上調。

辦公司5年,嚴重虧損5年。儘管國家對小微有點補貼,但杯水車薪:房租近百萬,獲得補貼1萬多。

如果沒賣房多好,當初那套房子漲了100多萬。

裡外裡的虧,都虧到姥姥家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