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 20年长跑渐入佳境

尽管外界口诛笔伐的声音不绝于耳,“二选一”的戏码在年终促销决战前夕再次上演,“电商老兵”当当对即将到来的店庆和“双11”的备战却丝毫不敢懈怠。

在互联网大潮中翻滚20年的当当早已熟稔“攻守之道”。从1999年11月创立,到2010年头顶“中国亚马逊”的光环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直至2015年携着私有化要约重新回到媒体的聚光灯下之后,经历过多轮经济周期和资本浮沉的当当决定一洗旧尘,重塑架构。

2019年以来,当当不断反思B2C和C2C不同DNA公司的成长轨迹,下大力度进行自我革新,向平台化学习,进行了公司创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机构改革,打破传统的采销体系,全体人员从过去“盯着一盘货”,到“面向一群人”,研究人们的阅读场景,寻找阅读需求。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更好地加固自己的优势,成为当当如今的商业信仰。

过去20年间,人们对中国互联网江山座次的更改已经习以为常。与互联网开疆拓土的上半场相比,下半场将会是一场耐力赛。

站在2019年10月末的历史新节点上,当当即将迎来20岁生日。这个构筑起从“由小到大”,进而“由大到稳”发展曲线的公司,正在互联网发展的“耐力赛”中渐入佳境。

三年稳居盈利梯队

当当网副总裁阚敏如今经常形容当当为“稳而美”。“我们希望把市场营销费用让利给顾客购买更实惠的商品。”阚敏曾对记者表示。

与互联网“元老级”公司不同的是,新生代们思维更加活跃和激进。他们擅长“讲故事”,提倡模式创新,依靠资本补贴战打下江山并快速占领市场。在一众踏上迅猛发展节奏的互联网公司中,“出世”的当当显得非常“异类”。

然而,中国互联网的梯队之战永无完结。为了能够保持或者跻进第一梯队,不少公司被拖进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中。在光鲜的外表下,大多数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面临着商业模式不清晰,连续亏损的困扰。

凭借着稳定的盈利能力,当当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领域中“扳回一城”。

当当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2018年,当当销售额从93亿元涨至116亿元,经营利润从9100万元增至4.7亿元;2019年当当经营利润预计到6.1亿元,理财收益1亿元。

与多数互联网公司在壮大后不断拓展自己疆界不同的是,当当似乎对更加多元的新业务兴趣寡淡,外界也因此给当当贴上了“保守”的标签。

事实上,在重重压力之下,当当也曾试图撕掉这一标签,并将手伸向了百货、3C类等毛利率较低的领域。但彼时的市场中,背靠资本大打价格战、挺进新市场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模式。然而,人们很快发现,风口过去之后,失利、流血、退出等结局在市场上比比皆是,“以补贴换市场”下少有幸存者。当当也逐渐发现,在资本的裹挟下,当当所坚守的初心将越行越远,多品类的发展战略甚至不断拖累当当的前进步伐。

在回忆起2016年以5.56亿美元市值完成私有化退市时,阚敏曾坦言:“一味地讲故事,很多业务形态就会走形,后来我们退回来,回到国内资本市场,现在把方向调回来了。”

随后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卸下资本包袱、调整方向的当当继续深耕图书市场。与此同时,当当选择放弃多数百货品类的自营,聚焦平台业务,而且只邀请服装、百货行业的知名大品牌直接入驻开立旗舰店。一系列的“修枝剪叶”举措带来的直接好处是:仓储物流成本大幅减少、运营和客服负担减轻、品牌商销售井喷式增长、顾客接收到的服务更快更好,而百货目前整体是盈利状态。

事实证明,当当的模式经受住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聚焦图书业务,坚守文化基因的当当,在资本寒冬中迎来了属于它的“小春天”:先是在2016年成功引爆了“423当当书香节”。书香节当天,当当图书销售超过3000万册,实现了20倍增长,书香节亦成为全国读书人的狂欢。今年4月书香节期间,当当图书销售册数同比增长超过50%。

当当还将物流体验这一“顽疾”作为消费升级的突破口之一。运输管理TMS和仓库管理WMS等在运作中不但提高了货物位置的精准性,更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2018年,私有化回归3年后的当当经营业绩超过预期,并提前3年归还私有化贷款。

科技撬动未来新增长

巨头环伺之下,不想缴械投降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加快衍变的步伐。

当当积极投身于科技的建设。其中,场景化阅读或将成为撬动当当下一个增长点的利器。

2017年,调整业务线后的当当开始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将流量和资金释放到更有效率的图书和其他招商活动中。

往上走,当当在手机化、碎片化、小程序方面持续发力,为“价格力、产品力、服务力”提供更多场景。

据当当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用户的持续使用,当当的场景推荐系统会越来越完善。目前场景化触达顾客的订单行占比在15%左右,提升了用户购物体验和用户忠诚度。

针对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场景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当当小程序不断发力。数据显示,当当小程序日活环比增长30%,跻身电商小程序TOP3。此外,当当还和超过5000个公众大号建立长期合作。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当当的微信小程序总用户已达1亿,月活顾客近千万,用户转化率9%。

根据易观国际《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历程分析2019——书香中国二十年》的数据显示,2018当当网图书商品数已是2009年的7倍,在2018年书香节期间,当当网收订册数达到了2009年的10.8倍,收订账户数也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了5.7倍。

为了解决阅读个性化需求的特性,当当于2018年启动基于特定用户群体的场景化促销。

以程序员群体为例,2018年10月24日,当当打造“1024程序员节”,在图书、电子书、线下店、社区、小程序、公众号、抖音全场景,将出版社的编辑资源、作者资源、大V资源和各方垂直资源完美结合,从话题搭建、页面设计、产品组合、备货、营销上环环相扣,实现销售同比增长18倍,是2018年计算机品类增速60%的好推手。

与此同时,当当还不断向下扎根。2016年,当当网同步耕耘线下市场。截至2017年,当当网全国已开业160余家实体书店,运营近千场线上线下多元活动。当当建设实体店的目的不为盈利,而是考核举办活动的场次,以及店内读者流量。据了解,每年在全国书店举办近千场活动,包含作家和读者的见面会,读者与读者的分享会,打造城市生活的文化客厅,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

当当内部的科技衍进,为企业场景化创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年来,当当持续加大机器学习的能力。连续几年赌对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就是当当加码“黑科技”的一个生动案例。在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当当已经基于算法进行筛选,该作者作品已经由当当提前独家买断半年多的时间。

作为国内最大的图书电商,当当是中国国民精神消费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承载着国人的阅读情怀。对于往昔的荣光,当当并不慨叹和感到遗憾,因为如今的当当,更想成为一个稳健的“长跑选手”。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