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to B一年的“三節課”能否跑通在線新職教業務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上升和互聯網的下沉,催生了大量新型職業,數據分析、策略產品經理、電商運營、小程序開發、電子競技等新型人才需求擴大,新職業教育應運而生。相比傳統職業教育公司,新職業教育公司不僅在形式上呈現在線化趨勢,也在內容上呈現快速迭代的特徵。

切入to B一年的“三節課”能否跑通在線新職教業務

在新職業教育領域,“三節課”是頗具代表性的公司,除了to C業務面向個人用戶進行授課,“三節課”從2018年開始切入to B業務,先後服務於百度、阿里巴巴、京東、好未來等企業。根據其官方披露的數據,to B業務線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to C業務,前者的收入佔比約為35%。

當前“三節課”的to B課程,在內容上基本承襲其C端內容,以RAC學習引擎(認識、還原、創造)為教學、教研的基礎方法論,課程品類有互聯網運營、新媒體、營銷等6大類,其面向B端企業的研發週期為3-4周,體現了快速迭代的能力。在這其中,中臺系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系統起到了將所有服務環節線上化,優化服務效率的作用。

對於面向B端的業務來說,強交付性是保證其跑通業務的根本。從這一點上說,“三節課”在完成B輪融資時表示,此輪融資將用於拓展品類開設院校;與互聯網公司與行業知名企業合作,共建核心人才評估標準,完善從業者能力模型與職業能力測評工具,並推廣至企業端;強化RAC學習引擎與教研、教學中臺系統能力,提升服務品質與服務效率。

切入to B是存在其必然性的。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企業運行的業務環境發生了變化,在線化的相關技能成為專業能力基礎上的必備技能,從業者需要不斷學習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於企業來說,這種需求是大規模的,亟需職業教育企業對此需求的整體承接。

而對於職業教育企業自身來說,若能跑通B端業務,實現快速複製與擴張,將能為企業帶來業務與口碑增長。首先,針對B端,很大程度上也是針對在職人群的職業教育,這種需求隨著市場變化已經成為新的增長極。以IT培訓行業為例,最早的北大青鳥開展基於落榜生的職業培訓,大學擴招之後,達內從給落榜生培訓轉變為給在校大學生進行IT就業技能培訓,而隨著行業發展,在職人員想要在領域中持續精進需要不斷吸納新知識,因此在職人群的教育成為新的增長極,這段時間出現了北風網、三節課、勺子課堂、高頓等職業教育企業。

且面向B端,極大改變了過去的職業教育一直被詬病的三點:一是單品類可抵達的上限太低,二是跨品類擴張難度大,三則是客戶週期短:傳統的職業教育和麵向C端的職業教育都面臨著,客戶週期可能在客戶完成證件考核或一個階段的學習後就結束的問題,而對於B端企業來說,招新所帶來的職業教育的需求是源源不斷的,這為職業教育企業的業務增長注入了持續的動力。

職業教育是一門生生不息的生意,市場需求、政策利好,這是一個增量巨大的市場,但是行業是不斷髮展的,技能的驗證週期大大縮短,消費者對企業的交付能力要求更高,企業若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將會加快被淘汰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