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麼多錢銀子都去哪了?

將軍故里湖北紅安


這其實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古代的銀子就很多嗎?古代難道人們家裡和商鋪裡全部是銀子嗎?其實不是,在古代,並不見得什麼地方都有銀子,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銀子。

因為銀子在古代,基本上是官宦人家和富紳家裡才能見到,一般人家只有一些最低端的貨幣,因為在古代的貧富差距很大,所以才造成了這種現象。其實我們認為古代銀子很多,是受到很多影視劇的影響。但古代經常說銀子銀子的,他們千百年留下的銀子去哪裡了呢?

有這麼幾個去向

第一:銀子是中遠集權制的地方下發指令,才可以製造和生產,生產出來的銀子,是國家採購東西的時候才會用到,積攢下來的銀子,去過這個朝代被取代了,國庫裡的這些銀子,就很可能被姓王分發,或者乾脆掠奪,佔為己用,然後繼續傳到下一個朝代。

第二:進入外國。宋朝開始,中國已經和外國大量的貿易往來,而交流的貨幣一般都是金銀,試想一下,你拿個銅板或者銀票給了外國人,外國人能把商品給你嗎?要知道在古代外國,也是有很多使用銀幣的,當時很多銀錠就走向了外國,一直到清朝末年,這種情況才有所緩解。

第三:外族搶奪。明朝開始,外族勢力就不斷進入中原,直到清朝時期,外族已經完全自由出入中原,這個時候爆發了大大小小非常多的戰事,以至於很多銀子被外族搶去。而且外族在和漢人做生意,只能是銀子交易,或者金子交易,其餘東西一概不要,所以,金銀在清朝之後流失的很厲害。

第四:清朝的賠款。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太多太多,光是一個《辛丑條約》就陪了9.8億兩白銀,更不用說其他賠款了,而且洋人面對這些賠款,只要銀子。





歲月秘聞


首先我們來分析我國古代的白銀狀況

白銀礦產儲量少

按現在探明的白銀儲量來看,中國排名第五,但是相比於國土狹小的秘魯和澳大利亞,儲量卻少了一半還多。

所以,相比於龐大的國土面積,中國的白銀儲量還是較少。


白銀開採技術水平低

要形成成品的白銀還需要很多技術和過程:

首先,探明。

以當時的探明技術,中國也不會高到哪裡去。中國地大物博,要找到符合開採條件的白銀礦山需要走遍大大小小山川河流。

其次,開採。

工業革命以前,所有的開發活動都是以人力進行,人力又容易受地形和環境的影響,所以開採難度上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開採都不會太容易。直到元明以後,火藥的出現,逐漸運用於戰爭和生產才開始慢慢降低了開採難度。直到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人類史上才真正的出現了生產力的大幅躍進。

最後,冶煉。

不可否認,我國春秋時期就開始了青銅的冶煉,經過一千年的發展,冶煉技術有很大提升,但是,冶煉的損耗不可避免,而且時間越往前損耗越大。我們都知道,直到清朝的時候,銀塊的熔鍊過程也都會有損耗,這就是“有名”的“火耗”稅。


我們可以從中國的歷史典籍的記載看到,各大盛世描寫都是串了錢的繩子爛在倉庫裡。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都是體現當時國家的強盛和富足,而當時主要存儲和流通的就是銅錢。可以想見,即使是盛世用的較多的都還是銅錢。

綜合來看,古代的白銀產量並不會太高。


中國的航海技術發展的巔峰是在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時期,發展了大量的國際貿易,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遠銷世界各地,帶來了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使得中國的白銀存量有了長足發展。

那經過這麼多朝代的積累,這些白銀又去了哪裡呢?

中國的白銀大量流失主要發生在清朝末年。

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戰爭賠款。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行了大大小小各種戰爭,每次戰爭帶來的都是割地賠款等不平等條約。自鴉片戰爭後中國共計賠款950000000多兩白銀。

第二,國際貿易。

鴉片戰爭以後打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政策,開放了沿海港口通商。外國商品和技術湧入中國市場,由於本土商品的生產技術和效率完全不能和國外相比,導致國外商品佔領了市場,賺取了大量的白銀,導致白銀大量外流。

第三,購買技術和武器。

鴉片戰爭打開了國門,驚醒了一批大臣,也開始了晚晴轟轟烈烈的“洋務”救國運動。李鴻章、張之洞都是比較典型的洋務運動代表人物。比如李鴻章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張之洞的漢陽鐵廠都是從國外購買的技術和設備。

鴉片戰爭的失敗使得當權者意識到現有的武器裝備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在的戰爭需要,於是開始購買國外先進的武器和戰船。到甲午戰爭之時,清政府已經組建起當時號稱亞洲第一的水師艦隊。

第四,八國聯軍的擄掠。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擄掠了圓明園和紫禁城的珍寶財富,掠奪了百姓的財富導致了大量的白銀和珍寶的流失。


所以,中國古代積累的白銀在清朝末年很大部分都流失到了國外。


北都


古代的銀子金子在當時是屬於高等貨幣,一般平民的生活消費大多是用不起銀子來消費更何況是金子。當然銀子金子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除了消費以外還有製作成首飾、工藝品等裝飾配件來的。當時的金銀來源主要從開礦挖礦和海外貿易來的,在當時加上中國幅員遼闊已經有很多的金礦銀礦了。同時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在海外是很受歡迎的,這樣就加劇了海外金銀流向中國的進程。



但是即使有這麼多的流通渠道,世面上仍不會有更多的金銀流通,一方面是當時的古代達官貴人沒把金銀製作的首飾、把件等作為收藏,這樣製作的物品就不能夠當做貨幣開始用了,等到有人死去還需要大量的金銀珠寶去陪葬。另一方面清末時期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賠款無數,數不清的金銀錢財流向列強。



中國人是非常守財的民族,就像現在一聽說金子漲價了有很多的人去購買金子儲存在家裡這樣也限制了金銀的流通。


工男說史


個人猜想有幾個方面吧:

1:老百姓用的基本還是銅錢,白銀主要用於官俸,漕,鹽稅務等,比較集中,也可能少量因災難埋入地下。

2:因為戰爭被軍閥掠奪,因為打仗,沉銀江灘河道,比如張獻忠寶藏。

3:古代對外貿易流入國外,比如鄭和下西洋。

4:近代戰爭割地賠款,這是最讓人痛心的!比如甲午戰爭。

5:戰爭時被侵略士兵私自掠奪一部分,比如八國聯軍,日本鬼子。

5:現在的其它因素,破四舊時期被熔化一部分。

6:被博物館和錢幣愛好者收藏一部分。

7:品相不好的舊銀被熔後做成新的飾品銷售。


河南王小白


中國本身產銀量不多,所以才喜歡白銀,對外貿易時由於當時歐洲國家沒有什麼等值的商品往中國輸入所以只能用白銀交易,而正好地理大發現後美洲白銀大量產出而湧入我國,後來清朝國門被打開,而歐洲已經找到了很多東方特產的工業化替代品,所以輸入中國的白銀開始減少,反而隨著低價工業化產品的輸入以及賠款以及工業化鴉片什麼的湧入,導致白銀大量外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