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這一政治行為,千古以來帝王屢用不爽,毀掉了太多的女人

眾所周知,《易經》作為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窮天人之際遇,上觀天文,下察地理,中論人事,是一部飽含許多哲理的傳統經典,同時也是玄學的入門書籍之一。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古代許多帝王也非常愛研究《易經》,易經也是帝王之學。

那麼《易經》作為古人的一本“政治書”,這些帝王都從中學到了什麼了?小編這麼算來算去,有一個是許多帝王都用過的政治招數。

易經中的這一政治行為,千古以來帝王屢用不爽,毀掉了太多的女人

帝乙歸妹

帝乙歸妹,它說的是,商紂王的父親帝乙繼位初期,東邊的一些少數民族起兵造反,聲勢很大,由於帝乙的父親害死了西周的君主西伯侯姬昌的父親,帝乙擔心姬昌此時也起兵攻打他,他的江山不保。他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姬昌,以求姬昌不起兵。姬昌呢,是西周遠近聞名的賢人,在權衡了利弊之後,答應了。從此西周和商朝保持了許久的和平,這個歷史事件,史稱“帝乙歸妹”,在《詩經》中也有記載。

易經中的這一政治行為,千古以來帝王屢用不爽,毀掉了太多的女人

同時這個歷史事件也被寫進了《易經》。《易經》64卦中第十一卦《泰》卦、五十四卦均由記載,而五十四卦《歸妹》卦則是借這個事件就講女子出嫁的情景。

原文: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爻辭解釋:帝乙妹妹的婚禮上,正房(帝乙妹妹)的服飾,反不如陪嫁的服飾豔麗華美,月近十五將要圓了(婚期),這樣是吉祥的。

解讀:

歸,《說文解字》曰:從嫁也,說的是女子出嫁的意思。易學家們普遍的認為,帝乙歸妹,嫁的是帝乙的妹妹;有些史學家卻認為這裡的妹,指的是帝乙的女兒,紂王的姐姐

。嫁的是誰,我們很難知道,但可以確認的是,是一個女人。

象傳就說,正房的服飾沒有陪嫁的華麗,說明新娘具有中正的德行和高貴的身份,沒有必要去爭這些花裡胡哨的。

易經中的這一政治行為,千古以來帝王屢用不爽,毀掉了太多的女人

六五爻陰爻居君位,上卦的中位,不當位,代表著身份尊貴,也代表女子,與九二爻陽爻呼應,結成夫婦,六五爻具有柔中的德行,雖然不當位,但是德行高尚(出嫁還沒有陪嫁衣服漂亮),就像接近滿月的月亮一樣,完璧無瑕,光輝燦爛。

新娘子,身份高貴,卻不擺譜,沒有架子,不以高貴自居,誰要是娶了帝乙妹妹這樣的女子,必定家庭和諧,美滿幸福,隨之帝乙歸妹就傳為一段佳話。

帝乙歸妹事件美了姬昌,娶了一個德高貌美,賢惠的妻子,還能有偷著“發育”的時間;商朝也穩定了,帝乙也暫時解決了商朝和周朝的仇怨,也甜了帝乙妹妹,嫁給了一位好丈夫,雖然姬昌年紀大了,但在古人的價值觀裡,老夫娶少妻也是一種吉祥的表現,但是如果老妻嫁給少夫就不被人民所宣揚了。

易經中的這一政治行為,千古以來帝王屢用不爽,毀掉了太多的女人

自此以後,許多帝王都效仿了帝乙這一政治行為,一旦自己的江山受到政治威脅,帝王們就立馬將公主們外嫁給其他政治群體的領導者。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最簡單,最有利,成本最低的行為就是和親。故有,無情最是帝王家的感嘆!

但真正像帝乙歸妹這樣的佳話又有多少呢?許多公主都是無可奈何,都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向文成公主、王昭君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

話說回來,周易是周朝的統治者寫的,會對一些歷史進行美化,其中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政治從來都是殘酷了,在古代帝王的眼中只有江山才是最重要的,至於親人,美人都可以捨去。

也許從來不存在帝乙歸妹的佳話,也只是一場歷史謊言。

參考資料:《易經》、《詩經·大雅·大明》、《周易正義》。

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感謝支持,感謝關注,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