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給李世民找麻煩的吐谷渾


不斷給李世民找麻煩的吐谷渾


吐谷渾在北周的時候經常侵犯北周的邊境。隋朝建立以後,統一而強大的隋朝基本制服了吐谷渾人。但吐谷渾內部始終沒有形成一個團結的整體,經常內鬨。其中一個叫呂誇的國王(可汗)繼位後,為了穩住政局,希望得到隋朝廷的支持。要得到的隋朝廷的支持,必須與隋皇族攀上關係。他的辦法是把自己的女兒獻給隋文帝,自己做隋文帝楊堅的老丈人——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和親。

隋文帝是誰?在所有玩和親的帝王中,他是玩得最好的。隋文帝早看出來,吐谷渾這個叫呂伏的首領並不是出於忠心,而是權謀,因此,拒絕了。說,大隋朝管理了很多民族,如果每個民族都這樣做,讓他每個民族都有丈母孃,每天都入洞房,那是不行的。不僅身體受不了,還會影響民族團結。但為了安撫他們,隋煬帝還是採取了和親的政策,把宗室公主和親給了呂伏。自己做了呂伏的老丈人。

有了和親,吐谷渾與大隋朝的關係趨於和諧。

但好景不長,一年後,呂伏死於政變,他的弟弟伏允繼位。

伏允接受了江山,自然也授受了和親公主。他派人到長安報告吐谷渾發生的變故。對自作主張表示謝罪,按照習俗,他娶公主為妻。此後伏允每年都到長安朝見進貢,但隋文帝看這傢伙總是不順眼,賊眉鼠眼,經常打聽隋朝的消息,隋文帝內心很討厭他。

隋煬帝繼位,為了控制伏允,隋煬帝把伏允的兒子弄到長安做人質。說是做人質,不是今天犯罪意義上的人質,實際上,當時作為朝廷的人質,是到朝廷做官,做官歸做官,但不能隨便離開。這樣,有你的親生兒子——甚至是太子在這裡,量你也不也胡來。你不胡來,這就對了。為了限制吐谷渾,隋朝還在原吐谷渾的國土上建立了河源等四郡,以分化吐谷渾的勢力。


不斷給李世民找麻煩的吐谷渾


對吐谷渾的管理納入了軌道。

同樣好景不長,這一次是隋朝發生了內亂,中原混戰,隋很快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能力,伏允趁機收復了吐谷渾的領地,並不時地侵犯邊境。

中原軍閥混戰,李淵建立了唐朝。

被作為人質的吐谷渾國王伏允之子慕容順當初跟著隋煬帝到了揚州,李淵建立唐朝後,慕容順回到長安。李淵就以慕容順為棋子,同吐谷渾談條件,李淵打算把慕容順放回吐谷渾,但吐谷渾必須做一件事,就是攻擊當時盤踞在涼州(武威)的隋朝的舊朝李軌。

看到太子可以回來,伏允很高興,立刻興兵攻擊李軌,雙方戰於庫門。但交戰雙方並無根本的利益衝突,往日無冤,近日也無仇,因此,為了保存勢力,雙方軍隊象徵性地玩了一下,剛一接觸即各自撤退。

做了這樣的動作後,伏允派人向唐人送禮納貢,請求唐高祖李淵送還太子慕容順。李淵就把慕容順送回了吐谷渾。

唐太宗即位後,伏允立刻派遣其洛陽公來朝貢。但地球人都知道,人治的社會,新舊皇帝或國王交替時是最容易下手撈便宜的時候,伏允派遣的使者保不住就是蒐集情報的間諜。因此,進貢的使者還沒有回到吐谷渾,伏允就帶領吐谷渾兵騷擾唐邊境,在鄯州大肆搶掠,然後揚長而去。

唐太宗很生氣,這根本就是不把他放在眼裡,再低一點,鼻子裡也沒有放進去。所以,唐太宗立刻派遣使者到吐谷渾,對伏允進行嚴肅地批評和警告。為了下不為例,唐太宗同時請徵伏允入朝,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伏允其實並沒有把李世民的憤怒太當回事,對於使者讓他到長安去當面解釋,他稱自己身體不好,拒絕了。但為了緩和矛盾,他又提出要與唐朝廷和親。

吐谷渾人看上去也挺愛玩和親的。


不斷給李世民找麻煩的吐谷渾


唐太宗對和親是積極的,對於伏允的和親要求,唐太宗同意了。但和親要有個和親的樣兒,周邊民族與唐和親,不僅要下聘禮,還要入朝請婚。吐谷渾一邊要求和親,另一邊卻又不送兒子來長安。不送兒子來長安,卻還要為其子尊王求婚。這像是在耍人!看到吐谷渾人沒有誠意,唐太宗下令取消與吐谷渾人和親之事。並派遣中郎將康處直到吐谷渾諭以禍福。

什麼是諭以禍福?就是告訴其中的利害關係,以大唐為敵,沒有好下場。

伏允這時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把年輕的李世民放在眼裡,他只是在玩一些把戲,演演戲給李世民看。對於李世民的警告,他依然我行我素,派遣兵將搶劫唐朝的蘭州、廓州(今化隆西)。隨意扣留唐朝的使者,搶奪使者的財物,唐太宗派人去警告、勸告,他們也根本不領情、不再乎。我就這樣,愛咋咋的。

看來需要教訓一下吐谷渾了。大唐雖然降服了突厥,但吐谷渾並不知道唐的厲害。

於是唐朝廷派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邊兵及契苾、党項之眾教訓吐谷渾。

看到唐軍到來,吐谷渾人趕著青海牧馬逃亡。

老鼠敢調戲貓,它旁邊一定有個洞。吐谷渾敢同李世民叫板,是因為他們在高原之上。既有高海拔,又有戈壁灘。在高海拔上,漢人的戰鬥力會大幅縮水。而在戈壁灘內,最不適應的就是步兵的集團軍做戰。缺水會使人不戰而潰敗。因此,吐谷渾人就在高原和戈壁上同唐朝的軍隊玩躲貓貓。唐朝的軍隊還真找不到他。所以唐朝第一次討伐,動靜不小,成效不大。

有了這樣的經驗後,吐谷渾人更加有恃無恐。那時伏允年老昏耄,管事的大臣天柱王對唐非常不友好,總是出些餿主意對抗唐朝廷,居然拘捕了唐朝使者鴻臚丞趙德楷。唐太宗頻繁地派人教育挽救這些缺乏管束的部族,但使者來來回回走了十多次,吐谷渾人還是毫不領情。唐朝廷的軍事打擊未得到成效後,他們更不把唐朝放在眼裡,什麼諭以禍福,愛咋咋的,有本事你來打我?

於是,唐只得出動大軍再次討伐。

這一次唐朝任用了最為著名的統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為鄯州道行軍總管,作為李靖的副手;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沫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並配備以突厥、契苾軍兵討伐吐谷渾。

這麼強的陣容就是要吐谷渾人知道“諭以禍福”的真正意義。

《舊唐書》的《吐蕃傳》和《侯君集傳》都記載了貞觀九年(635年)這次討伐吐谷渾人的行軍路線,也讓我瞭解了這次軍事行動的艱難。這個艱難不是敵軍的強悍,而是自然環境的惡劣。武將們遇到事情就要決勝負,但這種決勝負卻是燒錢又害命的事。

有李靖領兵,唐軍當時的戰鬥力是沒得說,但是吐谷渾人打不過唐軍,卻與唐軍比賽跑,在戈壁、草原和雪山之間玩躲貓貓。

根據前次的經驗,吐谷渾人預判,唐軍根本就追不上他們。但這次的唐軍好像同上一次不一樣,不僅有時能追上他們,而且一旦追上,就是一頓痛打。

史書上說:“諸將頻與賊遇,連戰破之”,最終抓獲了吐谷渾的高昌王慕容孝雋。這個高昌王慕容孝雋有謀略,是伏允心膂之臣。在漢語的修辭的程度上,心膂比心腹更厲害,心腹說明貼近,而心膂則不僅貼近,而且是支柱。唐軍擄獲了慕容孝雋對伏允是一個打擊。

但對吐谷渾的打擊才剛剛開始。

李靖率兵繼續追擊,追至赤海,遇到吐谷渾天柱三部落,又把他們收拾了。然後到達河源,李大亮又俘吐谷渾名王二十人,雜畜數萬。至且沫西境,聽說伏允往西逃了,企圖越過圖倫磧(塔克拉瑪干沙漠,不生草木的沙石地),逃往于闐。唐將軍薛萬均獲悉後,率輕銳追奔,深入戈壁數百里,及其餘黨,破之。


不斷給李世民找麻煩的吐谷渾


李靖的右路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軍隊也受到很大的挑戰,在沙漠戈壁中行軍打仗,飲水是最大的問題,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可以一天不喝水。沙漠中不僅喝不到水,沙漠中乾燥的環境本身還要喝(吸收)人身上的水,兩下作用,人是很難生存的,更何況還要行軍打仗,乾重體力活。結果是,磧(不生草木的沙石地)中乏水,將士只好刺馬血當水而飲之。

左路軍的麻煩則是另一種類型的。

左路軍由侯君集與江夏王道宗率領,從南路進軍。南路與西路的戈壁沙漠不同,南路是高海拔的高山曠野。唐軍追擊,翻越漢哭山。

漢哭山,聽這名字就讓人上火,而設身處地,則讓人上頭。

為什麼叫漢哭山?因為這裡海拔太高。漢哭山應該是今天的鄂拉山,海拔5000米以上。常人在海拔3000米以上一定會有高原反應。而來自海拔較低地區的漢人不適應高原氣候,在這裡,什麼戰鬥力,什麼威猛強悍,能站著走路就不容易了。頭痛惡心,嘔吐拉稀,種種高原反應,欲罷不能,痛苦難當。“漢哭”只是一種比喻,實際上,高原反應遠比哭難受多了。對於很多漢人來說,寧願哭,也不願受這個罪!

但是要打擊吐谷渾人,軍隊必須適應高原環境。他們在烏海給馬飲水,經過了二千多里荒無人煙的荒原,又經過星宿川,來到柏海(烏海即今青海省的苦海,星宿川即今約古宗列渠,而柏海即今札陵湖和鄂陵湖)。這裡中原的盛夏也會降霜,長年積雪,又缺乏水草,好在有冰。於是,將士啖冰,馬皆食雪。

史書上沒有說非戰鬥減員的情況,但正常的情況,非戰鬥減員是必然的。將士們又達於柏梁,北望積石山,觀河源之所出。最後左右兩路大軍會於大非川(在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至破邏貞谷。

唐軍如此,吐谷渾人更好不到哪裡去。伏允的太子,那個曾經在大隋做人質、如今已經是吐谷渾大寧王的慕容順窮蹙(醋),被追得沒有去路,就把那個常出餿主意的國相天柱王殺了,然後舉國來降。

伏允聽說太子投降,大懼,帶領千餘騎逃入戈壁之中,戈壁不是人待的地方,結果部眾紛紛四散逃亡,看到身邊只有百餘追隨著,伏允終於絕望,自縊而死。

吐谷渾人終於領會了唐太宗所謂“諭以禍福”的含義。

伏允死後,吐谷渾人立慕容順為可汗,慕容順向唐朝稱臣內附。

李靖帶兵又一次凱旋。

對於這場戰役,唐著名詩人王昌齡有詩: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