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到底有沒有在中國東北建國的計劃?

互聯網上曾經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在中國東北的猶太人曾經與侵華日軍合作,密謀在中國東北建立一個“猶太國”,這個說法與《貨幣戰爭》一書中宣揚的猶太金融資本秘密控制世界的陰謀論結合,為眾多同情巴勒斯坦遭遇的中國人提供了重足的“反猶太”炮彈,然而,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事實根據,卻鮮為人知。

事實上,這個說法是對歷史上確實存在的《河豚魚計劃》的誤讀,換句話說,猶太人從來沒有在中國東北建立“猶太國”的計劃,當時的侵華日軍和日本政府也從來沒有在他們控制的傀儡國“偽滿洲國”中建立國中之國的打算。

猶太人到底有沒有在中國東北建國的計劃?

當然,整個事件的根由要從“日俄戰爭”說起。

在近代歐洲,猶太民族一直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外來者”,不過相對於西歐的明確驅逐態度,在東方的俄羅斯,由於其統治能力的落後,雖然在其民族分級歧視政策中,也將猶太人視為“歧視鏈條”的底端,卻為其保存自身文化、社區的生存,保留了條件。

179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將猶太人定居區劃為“柵欄區”,規定猶太人只能在區內活動,不得到區外工作旅行;還規定猶太人不得從事某些行業的工作,即使在被允許工作的領域也必須繳納雙倍的稅收。

1882年,俄國內政部頒佈了對猶太人進一步歧視限制的“五月法令”。禁止在猶太人“柵欄區”以外建設居住點,准許各地居民把“有罪的猶太人”趕回定居區;明確規定對猶太人的財產和職業進行限制,減少大中學校猶太學生的比例。到19世紀末,俄國僅向當時的犯人流放之地——西伯利亞地區就遷移了10萬猶太人,這也是今天俄羅斯“猶太自治州”的前身。

這一系列歧視性的政策,讓在俄國境內的500多萬猶太人艱難求生,一直尋求所謂的“猶太復國”,事實上,歷史上猶太復國主義的重鎮一直在東方,而不在經濟發達、富裕的歐美猶太人群體之中。

在1905年日俄戰爭戰敗後,沙俄政府向國內大肆宣傳是美國猶太銀行家雅可布·希夫大力支持日本導致了俄國的戰敗,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甩鍋”,所以,雖然1905年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俄國走向了立憲,猶太人的生存狀態反而不斷惡化。

為了躲避愈演愈烈的“反猶風潮”,一部分俄國籍的猶太軍人選擇在戰後留在了哈爾濱,導致了在哈爾濱的猶太人人口激增,從中東鐵路通車時的500人,增長到了1905年的3000人,1908年的6000人,此時的哈爾濱猶太人社區,已經成為遠東最大的猶太人社區。

等到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無論是紅色俄國還是白色俄國,都將猶太人視為對立面和敵人,前者反對有產者的剝削,後者則將猶太人視為布爾什維克的同路人,大肆的屠殺和劫掠,讓俄國猶太人紛紛出逃,到1920年,哈爾濱的猶太人已經達到了20000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和猶太人之間是和睦共處的狀態,甚至於九一八事變之後,1932年2月5日,日軍攻佔哈爾濱後也並沒有將猶太人與中國人區別對待,同樣“劫收”了大批的猶太人商號,在哈爾濱的白俄更組成了“俄國法西斯黨”,在哈爾濱大肆綁票勒索猶太、中國富商,比如猶太大藥商霍夫曼和中國商人穆蔚堂等。

直到1934年,日本佔領軍的態度才發生微妙的變化,當年,日本外交刊物上刊登了鋼鐵大王鯰川義介的文章《一項邀請五萬德國猶太人來“滿洲國”的計劃》,該文在日本和猶太人社區廣泛傳播。

猶太人到底有沒有在中國東北建國的計劃?

這是日本關東軍在佔領東北之後,為了建設佔領區所想出的“妙招”和試探,他們希望在全世界招攬被排猶驅趕的猶太人到東北,為他們的“滿洲建設”提供人才和資金,同時,由於猶太人在美國商界的影響力巨大,可以藉助這種態度來緩和和美國的關係。

所以,在經過多次接觸之後的1937年,哈爾濱猶太社區組成以考夫曼為首的“遠東猶太人評議會”,年底在哈爾濱的馬迭爾旅館召開了第一次遠東猶太社區會議,代表包括哈爾濱、上海、神戶三地的猶太人計700餘人,日本人安江仙弘和樋口喜一郎任觀察員,會議決議稱要與日本和“偽滿洲國”一道合作建設東北。

至此鯰川義介推動的“河豚魚計劃”正式開始實施。

1938年,日本舉行的“五相會議”更是對這項計劃中的細節進行了討論,比如究竟是將猶太人定居區域設在哈爾濱還是在上海,前者有現成的社區,後者則有大批的富有的中東猶太人家族。

為了執行這個計劃,日本開始在日本神戶也設立了猶太人社區,接納歐洲的難民,整個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直到1939年8月,日本才開始嚴格限制猶太移民進入上海。

1940年,陸軍大將東條英機擔任陸軍大臣,日本的國策變化,急劇投向德國的懷抱,德、日、意軍事同盟建立之後,對猶太人態度也發生了急轉,最終於1942年,日本政府正式廢除了五相會議的決議,正式完全廢除對這個幾乎不存在的河豚計劃的幾乎不存在的支持。

猶太人到底有沒有在中國東北建國的計劃?

當然,促成日本態度急轉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國猶太人組織的態度完全不像日本人想象的那麼“積極”,哪怕日本還沒有偷襲珍珠港,美國猶太人組織對遠東猶太人社區與日本人的合作仍非常反感,認為這“完全是一種墮落行為”。

由此帶來的影響就是,日本人期待的美國金融資本的大規模湧入根本沒有發生,而歐洲的猶太人難民早已失去了所有財產,根本榨不出油來,所以,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外相宣佈,猶太人不再享有特權,大批的猶太人與其他歐美國家的僑民一起被趕進了集中營。

到1945年日本戰敗前夕,日本政府派出政府特使與猶太醫生卡爾·瓊特曼交涉,希望能夠說服美國猶太人社團對羅斯福政府施加影響,進行停戰和談,作為回報,在上海的2萬猶太移民將獲准移民“滿洲國”建立猶太國。

結果,遭到了美國猶太人社團領袖的嚴詞拒絕,至此,河豚魚計劃徹底被扔進了垃圾堆。

而結合上述信息可知,所謂的在“偽滿洲國”建立猶太國,並非日本政府的本意,恰恰相反,他們對猶太難民的態度一直是利用大於友善,只是為了向美國求和才拋出了這麼一根可笑的“橄欖枝”,試想,一群已經關進集中營的猶太人怎麼可能“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