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的王氏

1992年10月,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披露,王居全國五大姓第二位,總數超過80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7.4%。王氏人口之多,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通志》稱:“京兆河間之王,出於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此姬姓之王;出丁北海陳留者,舜之後,此媯姓之王;出於汲郡者,王子比干之後,此子姓之王。”大抵子孫為王者之後,以及賜姓、虜姓、冒姓而號稱王氏。《廣韻》載:全國王氏有太原、琅琊 、北海、陳留等21望族。

那麼,進入潮汕之王氏,其源在哪裡?

據潮汕有關王氏譜諜稱:該氏出自周靈王(571-545)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於琅琊 (相當於今山東省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秦始皇時置郡),晉之子敬宗,仕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並以晉為一世祖。

潮汕地區的王氏

傳第49世王審知(862-925),河南光州固始人,從其兄王潮起兵,入據福建。唐昭宗光化仕元年(898),拜福州武威軍節度使,後封琅琊王。後梁太祖朱晃開平元年(907),又被封為閩王,卒後,其次子鱗立……,其派下,到第53世王坦,初居泉州,後遷潮州,而最有影響的是,王坦傳下,第57世,出了一個王大寶。

王大寶(1094—1170),字元龜,今潮安歸湖金光村人,宋建炎二年 (1128),進士廷試中得第二名(榜眼),官至禮部尚書,潮州狀元林大欽 《問潮州八賢何如?》:“大寶王公,奏潮州之免貢,潮人致廟奉祀,非大寶之賢而何?”故王大寶列潮州唐宋八賢之一,在潮人中,他有很高的名望。

同屬王審知派下的另一支,列第67世王淳質,原居於福建汀州寧化縣,於南宋淳枯四年(1244),因兵燹之災,遷居潮州海陽縣元歌都下饒堡之東坑僻地王厝島(今饒平縣新塘東山村),歷經80多年之艱辛勞動,仍未擺脫貧困,其第5代孫王安祿,才選擇今饒平縣中片創東官鄉,此後經濟發展,人口蕃衍,清代時,該鄉還出了3名武進士和16名武舉人,成為有名的武術之鄉。

潮汕地區的王氏

后王氏由饒平東官分出一支,遷澄海創槐澤、槐東村,有舉人王隆,授官滁州學正,於明代中修王氏族譜,並撰輩序:“楠禧仕彥,斯方學祿,德澤有源,奕祀永綿,文人炳蔚,裕耀標揚。”至清乾隆間,又由進士、官順義縣知縣王坪再續:“紹徽壯烈,衍慶發祥。新猷長煥,其道大光。”合共10句40字,成為王氏世數傳承之輩序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遊章鳳

編者按:今天(2001年2月18日)《潮汕文化》版刊出的一組王氏源流文章,認同閩王王審知的玄孫王坦是王氏入潮開基祖,王審知則是中國王氏始祖周靈王太子晉的裔孫。但太子晉的創居地及傳代卻各有說法,王文認為太子晉創居山西太原,王審知是他的42代裔孫;余文則認為太子晉居琅琊(今山東省內),傳第49世王審知。編者原文照登,供讀者、研究者參考,不擬在本版開展討論。

根據《百家姓考略》載:“王,太原郡,系出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之後。秦將王翦子賁生離,離子元,居琅砑郡;元弟威居太原郡;又田齊之後,避難改為王氏;又魏信陵君子孫改姓王氏;又殷王子比干後,亦曰王氏;幾二十一望,惟太原、琅琊二郡最著。”以上說明中國的王姓,其起源有多種說法。

潮汕地區的王氏

但最主要的有二:

王姓源自姬姓後裔

一說是源出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犯了過失,被罷黜為百姓,移居琅琊(今山東),當地人民稱為“王家”,以後的子孫便以王為姓。

一說是紂王的臣子比干,被紂王殺了,葬在汲郡,其子孫守護陵墓而定居琅琊,因系王族,所以子孫也以王為姓。

總之,王姓來源雖多,但追源溯本,都是姬姓周靈王的後裔。其發源地,一在山東(琅琊),一在山西(太原)。

在中國歷史上,使王氏成為望族者,開始於晉朝的王導。他輔佐晉元帝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317—420年),並且接連做了晉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子孫世代簪纓。於是,門第越來越高,最後演變成“合望族者,輒推王、謝”。根據考證,王導是出自周靈王的那一支。

潮汕地區的王氏

王坦為入潮開基祖

傳至42世王潮,為開閩始祖,這是王姓南遷繁衍的開始。王潮於唐光啟元年(885)入閩,因平亂有功,於唐大順元年(890)被唐王朝任命為福建觀察使,因他勤政興學,薄賦勸農,使地方大為安康。許多中原人士紛紛向他投奔,並在福建定居,分別成為許多姓氏在福建的開山始祖。

唐昭宗乾寧四年(897),王潮卒,弟審知為節度使。審知生4子:延翰、延鈞、延羲、延政。延政也生4子:長子繼成,生宗讓。宗讓生有3子:坦、埭、蚧。王坦也生有4子:萬寶、萬玉、萬璧、萬安。

據明澄海縣己酉科舉人王寧儉為之作序的《王氏漁村族譜》雲,宋初以事……幼子萬璧竄居漳浦九都,移饒平黃岡,後移海陽……萬璧更名闢,3子:衝苟、仲容、仲良。(仲)容生昌國(應為國昌之誤--筆者注),昌國生4子:大寶、大鼎、大圭、大綱。

王大寶,字元龜,生於公元1094年,卒於公元1170年,登宋建炎二年榜眼,為潮州前八賢之一,《潮州府志》及 《宋史》均有傳,饒宗頤在其《民族誌》手稿本中引用宋史雲:“其先由溫陵閩王王審知……”又引用湯頭王氏譜:“其先世自閩王審知、其玄孫坦始由泉州徙漳浦,移饒平黃岡,復遷海陽登瀛,又四傳而至大寶。”

王大寶後裔廣佈澄海

據《王氏漁村族譜序》記述,定居海陽之王大寶之後代,又移居饒平。族譜雲:“始祖來自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移居來饒開基。始祖考大乙公,*秦氏媽,住東山。迨安祿淳質公移居東官。”如此,饒平東官王氏當亦為王坦之後。於元朝年間由黃岡移人,先居鳳凰山之王厝島,再遷出東官居住。

今澄海縣共有王姓67000多人。其中外砂鎮有20000多人,大多數聚於東溪村、南社村、林厝村等村。考其來源,東溪與南社王姓人皆是王大寶後裔。

東溪村王姓始祖王大江,於明萬曆元年(1573)從海陽遷來,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林厝村王姓人則是自元從福建莆田遷來。

壩頭鎮約有20000人;為壩頭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是清同治年間(1862—1874),潮州總兵來澄海辦清鄉,殃及外砂,外砂王姓人遂逃往海濱避禍,後定居下來,距今僅有100多年曆史,但人口發展很快,如洲畔鄉,“八•二”風潮前全村人口900人,風潮後剩下400人,還有 100多人遷往南港居住。現在全村人口2000多人,自王阿權來此創鄉算起,僅傳了8代,可見其人口繁衍之迅猛。

蓮下鎮17000多人,大多聚族而居於槐東、槐澤兩村及神洲村。考其來源,據《槐東鄉志》雲:“南宗年間裔孫王敦厚始自饒平東官遷至南洋槐澤鄉創鄉,歷傳三十世。”按史書稱:東官王氏是王大寶,也即王坦之後。

潮陽王姓來自潮州潮陽的王姓,是在宋代由潮州播遷而來的。進入潮陽的王姓主要是王萬壁的裔孫王大綱(王大寶之弟)的玄孫王師程,號雲谷,宋慶元元年(1195)登進士,任惠州知府,任滿,抵潮陽立基,子孫分佈於華瑤、華西、山柄、浮洲、大布洋及揭陽、惠州、普寧等地,棉城王氏大宗祠,稱雲谷祠,為潮汕各地王姓宗祠。

潮陽的王姓,較集中於沙隴的華瑤和成田的西宅(華西)鄉,其他鄉(村)為數不多。

華瑤、華西始祖王華隱,初居井都古汀,明萬曆間進入華瑤。有5子,名樸雯、含容、樂園、樂善、閒雯,其第三子樂園分創華西鄉,人口眾多。

潮汕地區的王氏

令人欽羨的名門望族

中國歷史上王姓一直是令人欽羨的名門望族。唐劉禹錫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明當年晉代世家巨族王姓與謝姓簪纓冠世何等榮耀。

王姓傑出人物如:

古代“鬼谷”先生王詡、

秦始皇名將王翦、

東漢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唐詩畫家王維、

唐初四傑之一的王勃,六歲能文,幼年路過南昌,登滕王閣,作滕王閣序,為千古傳誦。

宋名祖王安石、

明代陽明先生王守仁、

清詩人號漁洋山人的王士禎等。

明代則有王天性,官至南昌府通判,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編寫出第一部《澄海縣誌》。

還有王彰,授官刑部廣西清吏司主事,為政清明;

現代則有嶺東著名教育家、書法家王鼎新,

歸國華僑、柑桔專家王浩真等。

潮汕地區的王氏

潮陽曆史上王姓名人有明縣廊人王綱,於洪武二十九年(1396)中舉人任兵科給事中,後轉戶科遷廣西潯州太守,治政有方,被皇帝稱讚“實心為民”。清乾隆時舉人王應銓,6歲知書,曾任河南懷慶府學主講,又任浙江省同考官。

近代,潮陽王姓族人播遷海外,有的成為鉅商大賈,如華西的王海鴻,華瑤的王維紹、王學厚,都是泰國實業家,他們不忘桑梓,捐資在家鄉興學,建校舍,受人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