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健康狀況全球領先 專家:歸功於校園配餐制度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日前發佈的《世界兒童白皮書2019》(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日本兒童的健康狀況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死亡率、肥胖率以及體重不達標率等指標均處於低位。日本兒童緣何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UNICEF專家道破玄機:這要歸功於日本的校園配餐制度。

日本的校園配餐制度可追溯到1889年,起源為山形縣的私立忠愛小學為學生提供免費午餐。飯糰和鹹菜在今日看來或許有些簡單,但卻是當年日本常見的午餐。為了改善兒童飲食不足的問題,其他學校陸續效仿。上世紀30年代,日本出臺相關法律保護該制度有效實施。戰爭時期曾因糧食供給不足一度中斷,戰後校園配餐制度逐漸重啟。

日本文部科學省2009年調查數據顯示,徹底實施配餐制度的小學佔比98.1%,初中佔比76.2%。儘管各地情況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校園配餐制度適用於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也有高中開始實施。餐費各有不同,通常國家提供一定補貼,其餘由學校和家長共同分擔。校園配餐相當講究,菜譜由營養學家精心制定而成,每份套餐肉類、蔬菜均衡搭配,熱量控制在600至700卡路里,菜單每天都不同。以一份典型的配餐為例,主菜為烤魚、搭配蔬菜沙拉和味噌湯,額外配有牛奶和水果。

實際上,日本校園配餐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們吃得好,而是把這項制度當成獲取知識的平臺。每份套餐配有當日菜品的營養信息,孩子們在享用美食的同時,還能學習營養搭配,這有利於他們在以後的飲食中自我調節。

不久前,日本小學生身穿廚師服、合力抬著全班午餐的照片刷爆朋友圈。事實上,日本學校還通過分發食物以及收拾餐具等一系列工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此外,日本校園配餐也非常注意飲食的多樣化,中國的餃子、印度的咖喱都曾出現在日本學生的餐桌上。除此之外,有的學校還利用午餐時間安排校長、任課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吃飯,交流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