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6省市區勇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前沿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聯合舉行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會,河北省(雄安新區)、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6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接受授牌,啟動試驗區建設工作。

這六省市區在數字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開展過哪些大膽探索?建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將給它們帶來哪些機遇?

河北雄安新區:中國經濟轉型試驗田

先行先試,6省市區勇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前沿

正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的那樣,要把雄安建成“當今世界還沒這樣一座新城”。17年初設時,互聯網+、自媒體、創業的餘熱尚在,對於未來方向,眾說紛紜。

雄安選擇了數字經濟,建設“數字城市”,努力打造全球創新資源聚集地,圍繞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教育科研機構及企業合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雄安以聚集創新要素能動性來釋放創新效能,承載著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新動能實現智慧化的重任,集聚了一批央企、互聯網及大數據企業落地。九次方大數據在雄安新區設立的河北雄安九次方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被前來雄安新區調研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稱為“弄潮兒”。

作為中國重大改革舉措的實驗區,雄安新區未來經濟的特徵將體現出創新化、智慧化、綠色化、高端化、生態化,適應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五大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浙江省:數字經濟的先發地

先行先試,6省市區勇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前沿

早在2003年,浙江就開始了建設“數字浙江”的實踐和探索,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對優化浙江產業結構和經濟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的隱形作用。

近年來,浙江打通了經濟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的“任督二脈”。一方面,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在浙江工業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方向演進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工業的升級又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了發展的基礎。

省會杭州是浙江數字經濟發展的龍頭,將以數字服務業帶動數字製造業發展視為發展方向,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金華把以電商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明確列為“一號產業”,在九次方大數據旗下金華市大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撐下,成立金華市電商大數據研究中心、浙中大數據研究院,搶佔新經濟時代的先機。

2018年,浙江省數字經濟總量達2.33萬億元,同比增長19.26%,佔GDP的比重達41.25%,總量和佔比分別居全國第4位和第5位。快人一步,搶佔高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日益成為浙江省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轉型升級的主動能和創業創新的主陣地。

福建省:“數字中國”先行者

先行先試,6省市區勇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前沿

世紀之初,習近平同志在閩工作時,率先提出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構想。“數字福建”的推出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探索源頭和實踐起點。

時至今日,“數字福建”已進入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融合發展新階段。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信息基礎設施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全省數字經濟指數達74.6。

福建省電子政務建設保持全國領先,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網、電子政務外網和無線政務專網,閩政通APP實現與各級政務平臺“一號通認”,實現群眾辦事“馬上就辦”掌上辦;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生態環境大數據雲平臺,九次方大數據旗下福建星元次方大數據與數據星空公司共同為其打造了生態雲駕駛艙,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助力……

今後,福建省將繼續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科技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打造“數字中國”建設樣板和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廣東省:數字經濟領跑者

先行先試,6省市區勇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前沿

“數字經濟四個第一”、大數據發展指數全國第一、互聯網發展指數全國第一、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全國第一,廣東省率先佈局、加快發展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總規模唯一突破4萬億的地區。

細數廣東近年來政策出臺的節奏和內容不難發現,廣東省對數字經濟發展進行的系統謀劃起步早、效率高、步子快。廣東省尤其重視大數據產業發展與應用,建設6個省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6個省級大數據產業園和9個省級大數據創業創新孵化園,聚集了一批大數據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企業。

在廣東省,九次方大數據的觸角已縱貫粵港澳大灣區,由東向西成貫穿之勢--潮州→汕頭→清遠→肇慶→中山→雲浮→湛江,通過落地大數據應用促進數據融合共享、互聯互通,推動以數字經濟為引擎的創新驅動。

下一步廣東將如何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數字經濟的決策部署,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標杆

先行先試,6省市區勇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前沿

重慶市是中西部第一經濟大市,也是中西部第一大工業城市,應用場景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數字經濟具有良好基礎。

從產業結構分析,近年來重慶市經濟快速增長,與工業製造業的高速增長密不可分。這得益於重慶市堅持把大數據智能化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當前,重慶市正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例如,榮昌區啟動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生豬大數據全產業鏈智能化轉化運用;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集聚了4000多家數字經濟產業企業,九次方等大數據龍頭企業批量落戶,重慶雲畔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面夥伴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企業醞釀突破。

對重慶來說,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發展試驗區,也有助於推動重慶由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升級,進而引領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川省:數字經濟發展“生力軍”

先行先試,6省市區勇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前沿

四川是經濟大省、資源大省,也是科教大省和人口大省。作為全國四大區域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四川省軟件、信息安全、計算機及芯片等信息產業基礎雄厚,電子信息、5G規模化組網試點、大數據應用等數字產業發展迅猛。

今年8月,四川省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超2萬億元,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總指數超90。

當前,四川省初步形成了以“芯、屏、端、軟、智、網”為支撐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今年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規模。與此同時,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傳統產業,以及特色農業、現代服務業和獨特的文化旅遊優勢,為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此次四川省成功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試驗區,這無疑將為四川數字經濟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不僅如此,通過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必將加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