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幾十萬服務費換來超百萬虧損 薦股公司的“套路”有多深

《投資者服務》阿則日合

近年來,非法網絡薦股騙局花樣百出,投資者屢屢碰壁,本來抱著一夜暴富的幻想殺進股市卻掉進了薦股公司的坑裡,有的通過艱難的維權過程拿回服務費,有的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沒拿回服務費,推薦的股票也虧了大半,打碎牙齒吞進肚裡。

而參與非法網絡薦股的機構也五花八門,既有取得執業資格的“正規軍”,也有來路不明的路人甲,總之,他們都幹著一樣的事情“推薦股票收取服務費”,手段上各種“坑蒙拐騙”應有盡有,使得整個行業江河日下。

非法薦股和“正規軍”都屢上“黑榜”

2018年5月,上海知名財經節目主持人廖英強被證監會處罰1.29億元。緣由是其利用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在推薦前使用其控制的賬戶組買入相關股票,並在薦股後的下午或次日集中賣出,買賣交易超15億。

被處罰後的廖英強並未因此收斂,反而叫囂道“不缺少繳納罰款的財產”“打了1億多元的廣告”。只不過打臉也來得非常迅速,2018年證監會發布的第二批資本市場“老賴”名單中,廖英強赫然在列。2019年7月15日晚間,上海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偵破一起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業務案件,廖英強等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事實上,中國股市發展二十多年來,像廖英強這一類人不在少數,近年來非法“薦股”活動更是呈氾濫趨勢。但是,並非所有的薦股活動都是違法的,薦股公司中也有“正規軍”,所謂的“正規軍”指的是已經取得投資諮詢執業資格的機構,證監會官網資料顯示,目前已取得執業資格的有83家。

然而從近幾年發展情況看,“正規軍”也時常幹著不正規的勾當。2019年4月證監會披露了33家被採取行政監管措施的機構,7月又披露了另一批28家被行政監管的投資諮詢機構,證監會要求被處罰機構暫停新增客戶,處罰力度可謂嚴厲。有的投資諮詢機構則連續兩度上榜,比如民眾證券廣州分公司,武漢分公司成都分公司、陝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分公司、福州分公司、北京分公司,湖南巨景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天府新區分公司等。

而這些所謂“正規軍”也因其違規行為常遭投資者投訴。2017年11月,新浪財經股民投訴平臺收到了徐某的投訴,稱其繳了3萬元服務費,與湖南巨景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合作,結果巨景老師為其推薦的股票連續跌停,且未指導其及時止損,致損失近20萬。2019年4月,浙江省林先生在網上發帖投訴北京中富金石諮詢公司,稱中富金石的業務員通過微信添加其為好友,併發送股票信息,所發信息都為收盤後的股票,第二天大漲,以此誘惑當事人購買的投資顧問服務及訂製服務。林先生在2018年3月支付服務費總計為55.80萬 元,接受中富金石的指導,按照其要求購入和賣出股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虧損高達230萬餘元。

巨豐投顧也曾被爆出男業務員偽裝美女微信薦股,無從業資格公司總監和分析師助理從事股票推介和分析指導工作的情況。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那麼伴隨著中國股市發展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的投資諮詢行業為何如此不堪?

套路太深投資者難識別

總結那些不幸入坑的投資者的經歷,可以發現不合規的薦股公司所有套路幾乎如出一轍,最常見的手段是假扮陌生美女加微信、QQ等,宣稱背後有“老師、專家、股神”指導股票買賣,如果投資者持懷疑態度,對方就會曬出一些偽造的跑贏指數、交易大賺之類的截圖來進一步引誘投資者,有的手段會略顯高明,比如在每天收盤前給投資者推薦幾隻股票甚至給出精準的目標價位,讓投資者關注,第二天開盤後將股票迅速拉高值目標價位,給投資者造成其能精準預判股市的假象,事實上其推薦的股票無一不是小市值股票,成交量稀少,只需動用極少的資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畫出任一圖形,薦股公司通常與莊家聯手,一個收服務費,一個割韭菜,入坑的投資者就這樣成了任人宰割的小羊羔。

薦股QQ群截圖

投资者几十万服务费换来超百万亏损 荐股公司的“套路”有多深

此外,還有性質更為惡劣的廖英強式割韭菜,不合規的薦股者或者其合作機構提前低價佈局股票,再通過建立各種股票交流群,誘騙大量個人用戶資金入場,等價格拉昇後迅速賣出,獲利逃離出場。還有更不幸的投資者則直接被忽悠去炒黃金、做期貨外匯交易,在偽造的交易平臺上對賭交易,平臺則通過操作後臺交易系統,偽造交易賬單等方式使投資者慘敗出局。

在很多人看來,有投資者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去購買這些“薦股”服務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然而這也反映出了中國投資者的不成熟,這些購買薦股服務的往往都是被逆向選擇出來的客戶,他們並不具備足夠的金融分析判斷能力卻極度貪婪而且投機性很強,因此才會被拙劣的營銷手段所矇蔽。

規範化發展才是長遠之道

一個行業生死存亡與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息息相關,P2P之死並非P2P不行,而是P2P人不行。從2018年中旬到2019年,P2P平臺經歷了慘烈的死亡,從最高時近五千家平臺到截止目前僅剩百餘家,近期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了“一刀切”政策,直接關掉轄區內所有P2P平臺,這樣下來最終能夠存活下來可能不足百家。投資諮詢行業也正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截止目前國內具有執業資格的投資諮詢機構僅剩83家,而目前一些平臺幹著違法違規的勾當實際上是在透支整個行業的生命,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個數字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多,如果整個行業發展進入到“投資諮詢=薦股=騙局”的惡性循環,在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下,最後會只剩下招搖撞騙的不法分子,那麼證券投資諮詢遲早也會步入P2P的後塵,更何況隨著投資者認知水平的提高,智能投顧等創新業務模式發展,傳統的投資諮詢機構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因此,對投資諮詢行業而言,規範化發展才是長遠之道。不僅行業內機構要自律,而且需要濁惡揚清,對於行業頭部企業而言,整個行業發展好壞與其息息相關,因此頭部企業有責任引領行業規範化發展,一方面需要為行業發聲,讓整個行業走進大眾視野,接受大眾監督。另一方面需要探索新發展模式,擺脫現有單一的盈利模式,走出惡性循環的行業困局,唯有如此,投資諮詢行業未來才有可能在金融生態圈裡佔有一席之地。(投資者服務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