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丨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夜話丨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人的一生就是一條路

在這條路上的跋涉

便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軌跡

在這條路上

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

書籍就是望遠鏡和燈塔

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清晰

書讀多了久了

才會自信,有底氣

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不妨就從現在起

拿起一本好書

每天閱讀,每天跟心靈對話!

夜话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夜话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我很幸運,我的外祖父喜歡讀書,為母親讀了很多唱本,所以,雖然母親是文盲,但能給我講故事。

到少年時期,我認識了一些字,看小人書、連環畫。那個年代,小人書鋪的店主會把每本新書的書皮扯下來,像穿糖葫蘆一樣穿成一串,然後編上號、掛在牆上,供讀者選擇。

由於囊中羞澀,你要培養起一種能力——看書皮兒,瞭解這本書講的故事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是古代的還是當代的,從而作出判斷,決定究竟要不要花2分錢來讀它。

小學四五年級,我開始看文學類書籍。我上中學時,全國出版的比較著名的長篇小說也就二十幾部,另外還有一些翻譯的外國小說,加在一起不會超過五六十部。

我差不多在那個時期把這些書都讀完了,下鄉之後就成了一個心中有故事的人。

從聽故事、看小人書到讀名著,可以說這是一脈相承的——沒有聽過故事的人很難對小人書發生興趣,長大以後自然也不會愛讀書。

可見,家庭環境對培養子女閱讀習慣有多重要!

夜话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好人是個什麼概念?好人是天生的嗎?

我想,有一部分是跟基因有關的。但是,大多數人後天是要變化的,正如《三字經》所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當年,我們拿起的任何一本書,有個最基本的命題,就是善,或者說人道主義。我們讀書時,會對書中的正面人物產生敬意,繼而以其為榜樣,他們怎麼做,我們也會學著做。學的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這條路。

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讀了很多好書,他很可能是個好人。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書籍對自己的改變,在"底色"的層面影響了我。因此,我對書籍的感激超越常人。

夜话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很多暴力、色情等不良內容。這是網絡文化產生以後,全世界所面臨的共同性問題。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一點,外國人很快就從這個泡沫中擺脫出來了——他們過了一把癮,明白電腦和手機只不過是工具,沒營養的內容很浪費時間;而且,這些不良內容就像無形的繩子,套住你品位使勁往下拽,往往還是"下無止境"的。

如果我們的親人和朋友們也成了這種低俗文化娛樂的愛好者,你也會感到悲哀。

咱們的電視節目跟五六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僅僅以"逗樂"為唯一目的了,加進了友情、親情的溫暖和對是非對錯的判斷。

這些正面的社會價值觀開始不斷進入我們的視野。當然,節目本身的品質也是重點。要相信,我們的大多數創作者會逐漸體會到:不應該只停留在"逗樂"的層次上。

夜话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至於網絡上的不良內容和受眾人群,我感到遺憾——有那麼多好的書、好的文章給讀者帶來各種美好的可能性,你為什麼偏要往那麼低下的方向走呢?娛樂也是需要體面的。

看一本《金瓶梅》說明不了什麼,但如果只找這類書和片段來看就有問題了。這樣做人不就毀了嗎?現在,有些青年就願意沉浸在那樣的泡沫裡,那就不要抱怨你的人生沒有希望。

夜话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個人有沒有文化自信?當然有。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看到就有許多人處於自卑的狀態。

而我也接觸過一些普通人,他在文化上是自信的,可以和任何人平等地談某一段歷史、某一個話題。

無論你端盤子、開飯館,或是工廠裡的普通工人,那麼多的好書就擺在那供你選擇。與其怨天尤人——我沒有一個好爸爸、好家庭,連朋友都在同樣層面,不如看看眼前這條路,路上鋪滿了書。

讀書是最對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讀一本好書,就會對你產生影響。

夜话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實際上,除了書籍,沒有其他的方式能夠使普通青年朝向學者、作家這條路走過去。只要你曾經花過十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去讀好書,無論做什麼,都有自信。

我們年輕時手頭很緊,花8角錢買一本書也會猶豫。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太多,一本書即便是四五十元,也不過就是一場電影票的錢,可年輕人卻不願意讀書了。

現在,中國人口已經超過14億,而我們的讀書人口比例的世界排名卻是很靠後的,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在地鐵上,滿眼望去,在一萬個人裡可能都挑不到一個有讀書習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從一個人的言行中就能看到他們的父母與家庭,以及更深層次的文化背景。其實,我這麼說的時候,包含著一種心疼。

夜话丨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你最近看過的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