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漸行漸遠的友情:世俗交友觀

千里難尋是朋友。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所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個人失去一個朋友,就彷彿經歷了一次死亡,而進行新的交往,結交新的朋友,卻使我們獲得新的生命。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我們心疼,但卻無奈,總喜歡把原因歸結成有緣無分。但真的是那樣嗎?

為什麼我們成長的路上,朋友卻漸行漸遠?

有一位哲人曾說:“友情沒有醜惡的,醜惡的是人心。”當友誼中充斥著單方面的索取時,那麼厭惡感就會隨之而生,索取者會愈發心生貪慾,被索取者也會心生憤懣。

1互利互惠的友誼最牢固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商業上有一種模式叫利益共享,說好聽些就叫戰略伙伴。可以很直接地說,沒有利益捆綁的友誼,單純地依靠感情因素去維繫是幼稚的。

最好的友誼模式就是讓自己和朋友成為“一條繩上的螞蚱”,用利益捆綁友誼,俱榮俱損。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友誼也是如此,沒有了利益的捆綁,友誼很難有突破性地進展,總是徘徊在不尷不尬的程度。

做不到“公平交換”,友誼就會慢慢無疾而終。首先是個人信息的交換,然後是個人價值的交換,最終能夠互惠互利,為更深層次的關係發展奠定了基礎。真正的朋友之間會互相惦記,會為對方著想,交換有利信息或者人脈。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友情:世俗交友觀

2沒有價值,朋友也會離你而去

當你身上連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的時候,恐怕身邊的朋友也會離你而去。你自己的價值是決定你人脈是否廣泛的基礎。只有增加了你能幫助別人的能力,別人才會願意跟你交往。

俗話說:“英雄惜英雄。”在實力上對稱才能和諧相處,才能友誼長青。

有一句老話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你的價值決定了你能交到什麼樣的朋友,更決定了你能否在危難之際得到最多、最及時的幫助。

小說《胡雪巖》裡的這句話,相當貼切地描寫了人與人之間交朋友所遵循的這個準則。當你身上連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的時候,恐怕身邊的朋友也會離你而去。

每個人心中都有交朋友的原則,有些人願意結交事業有成的朋友,有些人願意結交性格活潑的朋友,有些人喜歡安靜的朋友。但不外乎,人們都喜歡有價值的朋友。因為朋友不僅僅是拿來交談、相處的,也是拿來使用、幫忙的。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友情:世俗交友觀

3雪中送炭最實惠

朋友在沙漠中快要渴死的時候,你送他一壺救命甘泉,遠比你在朋友成功時,請他吃上一頓山珍海味來得重要。再美味的山珍海味也無法比擬沙漠中的一滴水,這就是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本質區別。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為何?因為沒有這一滴水,別人可能就沒命了,這一滴水就是生命之水。

宋江為什麼能得到那麼多英雄好漢的尊敬,正是他總是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以致人們都稱他為“及時雨”。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當我們落難時,身臨困境時,這時候那些向我們伸出援手的朋友,相信每個人都會將其銘記一生。

當朋友有難時,能夠適時地“雪中送炭”給人溫暖,助人走出困境,要遠比在順風順水時的奉承管用得多。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友情:世俗交友觀

交友禁忌

1不做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理念已經愈加不符合現代社會的交友理念的發展,我們應該 “無事也登三寶殿”。

和人交際,最忌諱“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遇到事時才想起找自己的發小,恐怕就於事無補了。

許多人在把朋友當成工具來使用,只在需要的時候聯繫朋友。久而久之,兩人的友情變淡了,甚至再次見面形同路人。

現實生活中難有武俠小說中大俠之間的交友氣概,一面之緣就能結成八拜之交。多數人脈都是靠常聯繫才能穩定下來的,我們不追求“緣淺情深”,只求“緣深情深”。

朋友間感情最重要的在於一個字—熟。好朋友之間聯繫得越多,那麼彼此之間的瞭解和分享也就越多。有時候,即使你不提出請求,朋友也會主動幫助你。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友情:世俗交友觀

2人情不可透支

《呂氏春秋》有言:“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謹記,人情一旦被透支,就成了涸澤之魚,難在存續。

感情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的紐帶。人們通常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稱作“人情”。這種人情就像銀行裡的存款,存入得越多,存的時間越長,兌現出來的利息就越多。人情不能透支,透支多了,就沒有人情可以借用了,還會被掛上不良信用的記錄,被朋友認為你不近人情,不知好歹。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友情:世俗交友觀

3表裡要如一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看著是小心機,實際是毀了自己。成年人的世界,誰不是經歷了二三十年的風雨,怎麼會看不透這點小伎倆。

做不到真誠,又何來的朋友呢?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缺乏真誠,就等於缺少了交際的橋樑,缺少了溝通的紐帶。

一個人如果喪失了真誠,就會時常議論別人、時常嫉妒別人、時常傷害別人,這樣的人是得不到朋友喜愛的,自然也就得不到朋友的回報與幫助。因此,沒了真誠,人只剩下刻薄和虛偽。

有位哲人說:“好朋友是山,一派尊嚴;好朋友是水,一脈智慧;好朋友是泥土,厚愛綿綿。”

真摯的友誼,不會因時間的阻隔而沖淡。昔日的承諾,也不會因漫長的歲月而改變。

你在我心裡,我知道你安好,便是最好的晴天。

致我們漸行漸遠的友情:世俗交友觀

朋友象徵著信任,象徵著交情,象徵著義氣,象徵著同行。現實生活中,朋友是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如同植物不能沒有陽光,魚兒不能離開水一樣。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有了朋友的幫助和提攜,你才能在事業上得到發展,有了朋友的陪伴和慰藉,你才能在精神上獲得愉悅感和安全感,不顯得那麼孤單與無助。

朋友是什麼?在我心裡,朋友就是另一個自己。怎麼愛自己,就怎麼去愛朋友。相信得到的回報,一定是相同的愛——甚至是加倍的愛!

朋友,似乎是生命裡的一粒微塵,渺小,簡單,平凡,卻無處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