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地圖,看兩千年前的“六大一線城市”


東漢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對西漢時期的重要都會地位進行了明確記載,將西漢至新莽時期的五大重要城市稱為“五都”,這五大城市是: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五都”加上長安,組成了一線城市陣營,它們是那個時代國家倚重、商賈聚集、人民嚮往的“國家中心城市”。

春秋戰國時期,洛陽作為周天子所在地,就是天下名都。先秦至漢代,人們將河東、河南、河內稱為“三河”。按照《史記·貨殖列傳》說法,堯定都河東,商定都河內,周定都河南。在五都之中,洛陽是集重要政治中心和經濟都市為一體的城市。

【長安——室居櫛比,門巷修直】西漢長安城垣周長60裡左右,高3丈5尺,四周各開3座城門,不僅是全國最大規模的都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自然也是重要的總部經濟中心。文獻記載,漢長安城居民區分為160個裡,橫門東西兩側設9個市進行交易。文獻記載,長安城“室居櫛比,門巷修直”,漢平帝時人口達24.6萬餘。




【邯鄲——大國之都、富冠海內】 邯鄲西依太行山,東、南、北三面是華北平原,位於南北大道與太行八陘之一——滏口陘交匯處,“關天下之形勝,絕天下之轉輸” “居五諸之中,跨街衢之路”。

【臨淄——千丈之城,萬家相望】臨淄,古稱營丘,秦漢時稱為臨菑。西周初期,周武王把首席功臣太公望分封於此,建齊國。太公的第七代繼承人齊獻公遷回營丘,因其地在淄水畔遂改名臨淄。考古發掘臨淄齊國故城的城址顯示,臨淄的城市格局十分獨特——分為民眾生活的大城和國君居住的小城,兩城相連,周長21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共有13座城門。城內幹道縱橫交錯,排成“井”字形,並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


【成都——天府之國,不知饑饉】成都,居四川盆地西部,西、北兩面大山,東有龍泉山脈,中間一塊水系縱橫的平原——成都平原,成為四川盆地的之中的一個富饒的小盆地——這樣優越的地理條件,奠定了它長盛不衰的基礎。

【南陽——南北樞紐,天下寶盆】南陽先秦至漢代稱宛,是南陽郡治所——它地處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之間,西連秦地,東接吳楚,周圍的山不高不低,唐白河的水不緩不急,烘托孕育出中間安詳而平穩的南陽盆地。相比洛陽、邯鄲、臨淄等都城級別的城市,宛的級別較低,最高只做過郡的治所,但在經濟方面的影響力超越了行政級別,這有點像今日廣州,非直轄市的省會,全國一線城市。

今日西安

今日洛陽

邯鄲,叢臺公園

臨淄,姜太公祠

今日成都

南陽,武侯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