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保盧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元帥能救出第六集團軍嗎?

莫地方


保盧斯如果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還是無法救出第六集團軍。

保盧斯的33萬大軍在被蘇軍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地區時,他曾經請示希特勒是否可以放棄斯大林格勒獨自突圍。而希特勒的指示是要求其繼續堅守在斯大林格勒北郊,科特盧班,137高地,高地,馬裡諾夫卡,齊邊科以及南郊地區。甚至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希特勒還是要求保盧斯的突圍要在堅守陣地的原則上進行,這也就出現了第6集團軍一邊突圍,一邊堅守陣地的奇葩現象。

物資限制

希特勒對斯大林格勒的固執,最終葬送了保盧斯突圍的最佳時機。希特勒的堅持,很大原因是曼施坦因和戈林的拍胸脯保證能夠成功解救保盧斯讓其信以為真。然而在戰後,曼施坦因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卻把黑鍋都丟給了希特勒和保盧斯的猶豫不決,為自己辯解他其實是一早就提出要保盧斯儘快突圍。而保盧斯在被蘇聯釋放後,在1957年就病逝,沒來得及為自己辯解。保盧斯的兒子也一直在維護父親的聲譽,然而卻因承受的壓力過大而在1970年開槍自殺。這其中的真相究竟是如何也就永遠無法解開。

對於斯大林格勒是否堅守的問題,德軍高層就一直出現分歧。德軍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就曾勸告希特勒要儘早放棄被炸成廢墟的斯大林格勒,然而卻遭到希特勒的解職。接替他的是蔡茨勒上將。蔡茨勒按照33萬第六集團軍的最低消耗標準計算,要每天給第6集團軍起碼提供的給養要達到500噸的物資,而且在被蘇軍圍困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空投來實現。

在空軍當時的力量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戈林卻對此非常有把握,蔡茨勒為此與戈林其了爭執。希特勒為了保住自己曾在德國議會許諾會奪取斯大林格勒的面子,也不得不站在戈林這一邊,這無非是利用戈林的保證來堵住蔡茨勒的嘴。

戈林整編了一組巨大的運輸機群投入到空運中,但無奈天工不作美,冰天雪地再加上濃霧瀰漫的惡劣天氣使得從1942年11月24日開始的空運行動每天只能運去50多噸的物資,這和之前所允諾的每天500噸物資相距甚遠。過度的飢餓讓第6集團軍只能宰殺戰馬充飢。

隨著德軍在皮特姆尼克機場失守後,德軍的飛機曾經試圖在古姆拉克的備用機場上臨時著陸。可是那裡很快也成為了蘇軍重點打擊的又一目標。在猛烈的炮火下,別說是飛機,就連蒼蠅也無法順利在這片陸地上著陸。第6劇團軍的物資運輸更加舉步維艱。

第六集團軍缺少燃料,彈藥和糧食,坦克也只夠行駛幾十公里,憑著這樣的資本想要衝出蘇軍嚴密的包圍圈,突圍後還要在茫茫草原上行軍100多公里才能到達頓河,這無異於自取滅亡。就算突圍成功了,也違背了希特勒的命令,到時也是第六集團軍的軍官也是難逃被撤職查辦的命運,這也打擊了第六集團軍突圍的積極性。

樹大招風

曼施坦因臨危受命,制訂瞭解救第六集團軍的冬季風暴行動。在這份作戰計劃裡,德軍兵分兩路。其中一路由下奇爾斯卡亞附近的奇爾河一岸出擊,另一路由科捷利尼科沃實施突擊,但實際上確是一個佯攻,一個助攻。擔任下奇爾斯卡亞一線佯攻任務的德軍,被困部隊的距離只有40公里,而擔任科捷利尼科沃主攻任務的德軍,則距離保盧斯軍團達120公里之遙。

在常人的判斷中,距離進的方向應該是主要的突擊,但曼施坦因卻反其道而行,捨近求遠肯定是考慮到蘇軍在這一帶會設下重兵,所以才故意派遣少量的德軍只要對其完成牽制即可。而主攻一線看似遠離了目標,表面上是增加作戰的難度,但卻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等到德軍第四坦克集團軍在衝破蘇軍防線長驅直入之時,必然會導致蘇軍陷於混亂,而被圍困的第六集團軍可以在這個時候向外突圍,形成裡外夾擊之勢,最終實現突圍。

然而這只是曼施坦因的一廂情願。蘇軍得知曼施坦因趕來馳援後,如臨大敵,不敢有所怠慢。華西列夫斯基在遭遇第6集團軍的頑強抵抗後,蘇軍選擇放棄正在籌備中的土星計劃以及指環計劃,集中力量對付曼施坦因,而對保盧斯選擇圍而不殲。

剛開始蘇軍高層也認為曼施坦因會在距離最近的下奇爾斯卡亞為突破口,而把15個師的蘇軍佈置在這一帶,而在頓河東南的科捷利尼科沃只設置了5個師的單薄兵力。如果蘇軍照這一計劃進行,那麼必將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

然而到了12月份,蘇軍上將葉廖緬科卻發現德軍在科捷利尼科沃調動頻繁。這讓他變得不安起來,因為此時下奇卡亞一帶已經成為雙方的焦點,而且德軍的霍利特戰役集群已經受到蘇軍牽制。如果德軍再從這一帶發起進攻,無疑是飛蛾撲火,而如果曼施坦因選擇在科捷利尼科沃進攻,卻會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葉廖緬科將擔憂告訴了華西列夫斯基,兩人達成共識,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把第51集團軍調往科捷利尼科沃,以加強那裡的防禦力量。

(葉廖緬科)

蘇軍的第51集團軍總共只有3.4萬人,坦克77輛,火炮147門的單薄兵力,然而他們面對的是德軍在兵力和火炮數量上都要高出1倍以上的火力,尤其是德軍投入戰鬥的500多輛坦克,更是讓蘇軍措不及手。起初斯大林還對在這裡的戰鬥並不在意,但是當他在第二天就發現,再不進行增援,德軍很快就突破蘇軍的包圍圈,於是調集蘇軍第2近衛集團軍前往增援。 在經歷了3個晝夜的惡戰後,第51集團軍等到了援軍的到來,此時曼施坦因的突襲計劃已經完全破產,只能硬碰硬了,而德軍是無法打持久戰的,註定會失敗。

曼施坦因的名聲在外讓蘇軍時刻保持警惕,多次更改作戰計劃。從這方面來說,曼施坦因既是德軍的定心丸,也會為德軍招來更多的蘇軍兵力,是雙刃劍的效果。

意大利不給力

曼施坦因的增援部隊只有9萬人,要想面對增援的蘇軍,必須得靠防守在頓河中游的意大利軍團堵住增援的蘇軍。然而那裡的意大利軍隊不僅力量單薄,還缺少縱深防禦設置。此時霍頓的裝甲車隊距離被圍困的保盧斯軍段已經只剩下48公里的距離。一旦讓其運載著3000噸軍需物資的車隊駛入斯大林格勒。得到補給的第六集團軍就有可能突圍,消失在頓河的草原。

斯大林決定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決定用重兵去攻打頓河中游的意大利軍隊,進而威脅霍特軍團的後方。這個計劃目的是擊潰意大利軍團,然後再截斷曼施坦因一部後路的作戰計劃。蘇軍以將近500輛蘇制T-34坦克的衝擊,使得意大利第八軍團無法招架,全線潰敗。這使得蘇軍就像一個巨大的楔子般插進了德軍的後方。

在沃羅涅誒以及下奇爾斯卡亞等地區,德軍的陣地被蘇軍蠶食。隨著德軍在頓河和奇爾河長達340公里的陣線全部淪陷後,為止住頹勢,德軍的第48裝甲軍不得不被調動去堵住這一缺口,而原定讓其協同霍特進攻斯大林的計劃也只能作罷。蘇軍不僅擊潰了意大利軍團,而且實現了對德軍頓河集團軍群左翼縱深的成功包圍。意大利軍隊的羸弱也讓第六集團軍的突圍徹底化成了泡影,曼施坦因先前的戰果付之東流,別說解救保盧斯了,就連應付蘇軍都是疲於奔命。

(意大利軍隊)

希特勒的既定目標過於不切實際,既想曼施坦因要用這點可憐的兵力去解救保盧斯,而且還要求保盧斯繼續堅守斯大林格勒地區,直到來年春天作為新一輪攻勢的橋頭堡。然而隨著蘇軍擊潰意大利軍團並使霍特後方受到嚴重威脅後,冬季風暴行動註定已經走向了盡頭。統帥無能,累死三軍也就不過如此。


梓蕤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的轉折點之一,在這一次空前的戰役中,蘇德雙方投入重兵,因為雙方都想獲得這次戰役的勝利,雖然,我們知道最後的勝利者是蘇聯,但是也是慘勝,因為付出的傷亡太大。

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德軍元帥保盧斯帶領第六集團軍投降,開始希特勒確實想拯救這支部隊,要不他也不會派出曼斯坦因元帥去救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但是由於局勢突然變化,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和高加索的A集團軍他必須二選一,因為一旦保盧斯第六集團軍突圍那麼進攻高加索的A集團軍就會給包圍,而A集團軍的戰略地位會比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重要,最好德軍統帥部決定放棄了保盧斯集團軍因為他們必須給德國A集團軍爭取時間,最終保盧斯第六集團軍正式折戟斯大林格勒。

其實,我們知道保盧斯將軍缺乏實戰經驗,但是他擁有極其出色的戰略計劃才能,舉世聞名的巴巴羅薩計劃就是他制定出來,希特勒選帥上面就出現了錯誤,保盧斯將軍在三十年的軍旅生涯中從來沒有指揮過集團軍作戰,突然要他去指揮這樣大戰役並且面對朱可夫元帥這樣的指揮全才,雖然開始一步步順利但是無奈最終還是走進了朱可夫給他設好的陷阱。

其實,靜觀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其實如果希特勒命令保盧斯死守,保盧斯完全可以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絕執行命令然後要部隊撤出來,但是無奈局勢的惡化導致希特勒放棄了原來打算,轉而命令保盧斯死守,保盧斯沒有忤逆希特勒意見,最終帶領第六集團軍走向滅亡。



其實,我們也可以換個想法來看保盧斯投降,因為那個時候德軍突圍無望,在外無援兵內糧草不足的情況下,而且傷亡慘重,這個時候保盧斯他可能為了底下士兵不在受無畏的傷亡他選擇投降,至少可以避免無畏的傷亡,最終,他選擇帶領第六集團軍投降。

第一、我們知道第六集團軍那個時候燃油、糧草已經不足了,在加上部隊士氣不足,導致保盧斯將軍是很難主動打開缺口的,因此曼斯坦因元帥主動要求他配合打開缺口,保盧斯也進行了配合但是蘇軍也明白他們的意圖加大阻擊,最終導致德軍突圍無望,保盧斯知道自己只能堅守,因為一旦離開堅固的工事,他的軍隊肯定會給蘇軍全殲。

第二、還有那個時候曼斯坦因也希望第六集團軍給解救出來,如果第六集團軍給解救出來那麼百萬蘇軍就會進攻頓河集團軍,以曼斯坦因的現有的勢力是很難阻擋蘇軍腳步,而A集團軍就會完全給包圍在高加索地區,還有那個時候雖然蘇軍未能接近羅斯托夫,但是距離斯大林格勒有250公里以上距離,因此綜上所述第六集團軍失去了增援。

第三、還有德國統帥部一定也知道保盧斯的實在經驗不足,要他第一次指揮集團軍作戰已經是很為難他的,如果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的時候能換上莫德爾或者其他擅長防守的將軍可以說損失會減少,甚至有可能堅持到局面變化也是有可能的,再不濟也不會導致德軍在斯大林格勒輸的太慘。

第四、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前,保盧斯有建議過希特勒,要他繞過斯大林格勒,但是,希特勒並沒有聽從保盧斯的建議,最後,還是攻打斯大林格勒,導致了最後斯大林格勒慘敗。

其實,我們想想如果這次第六集團軍僥倖突圍出來,可以說他們的命運也不會多好,有可能會繼續給德國統帥部派往某戰略地或者資源豐富地區防守,最後肯定也是慘敗,無論如何我們都可以知道保盧斯最後的命運肯定也是給拋棄,註定了他的命運的悲慘。


莫地方


如果保盧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那麼他早在被包圍前已經突圍,根本不需要曼斯坦因去解救!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第六集團軍在賴歇瑙元帥的指揮下,於南方戰線上屢立奇功,成為希特勒眼中的德國王牌軍之一。1941年,賴歇瑙接替龍德施泰特成為南方集團軍的總司令,此時的德軍正在面臨蘇聯境內嚴寒天氣的衝擊,賴歇瑙為了保住南方集團軍的陣地殫精竭慮,最後突發心臟病而死。莫斯科戰役後,希特勒自己當上了德軍陸軍總司令,保盧斯成為第六軍團的新指揮官。

1941年夏天,希特勒剛成為德國陸軍總司令,他立刻策劃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保盧斯的第六軍團奉命攻擊斯大林格勒,以確保德軍在高加索作戰的A集團軍的側翼安全。希特勒對於斯大林格勒周邊的高加索油區早就惦記了很久,他一直想要解決德軍石油匱乏而不能持久戰的問題,以致於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被圍困的時候,希特勒依然不允許保盧斯撤出已佔有的陣地,最後保盧斯不得已向蘇軍投降。希特勒的偏執是第六軍團覆滅的主要原因,如果保盧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的話,那麼他們根本不會被圍得全軍覆滅。實際上,早在蘇聯對保盧斯的第六軍團進行合圍前,保盧斯已經撤出了包圍圈,只是他聽了希特勒的命令,再次返回包圍圈內送死,試問在這種保盧斯回去送死的情況下,曼斯坦因還怎麼救得成功?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城北的蘇軍攻陷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陣地,而第二天城南的蘇軍也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這讓一直心神不寧的保盧斯終於發現了問題,蘇軍準備南北合圍第六集團軍。蘇聯的坦克正在向第六集團軍的司令部推進,司令部內已經是人心惶惶,保盧斯下令司令部人員分成五路縱隊撤退到下奇爾斯卡亞。11月22日,保盧斯的司令部剛到達下奇爾斯卡亞,他就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命令中要求他返回斯大林格勒,並讓第六集團軍以環形防禦陣型原地待命,保盧斯只好原路返回蘇軍正在合攏的大包圍圈內。如果保盧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他就在下奇爾斯卡亞待著,那麼他至少可以帶領一部隊軍隊撤離,而不是落得個不得已投降的下場。

“冬季風暴”援救計劃中,曼斯坦因的計劃中,他的部隊將分為兩路行動,一路是從下奇爾斯卡亞附近的奇爾河一岸出擊,另一路是從科捷利尼科沃實施突擊。曼斯坦因的一路部隊正是從下奇爾斯卡亞附近的奇爾河出擊,如果保盧斯呆在那裡的話,曼斯坦因很容易就能夠解救出第六集團軍的司令部,而那裡離被圍困的德軍僅僅40千米,解救出部分第六集團軍並不是困難的事情。

保盧斯遵守希特勒的命令返回斯大林格勒的時候,已經註定了第六集團軍的命運只有被消滅或者投降。曼斯坦因奉命解救包圍圈內的保盧斯和第六集團軍,他的主攻部隊從科捷利尼科沃沿著鐵路向斯大林格勒實施直線突擊,併成功在蘇軍包圍圈外圍突破。蘇軍合圍中的部隊向曼斯坦因的部隊發動了猛烈的反擊,曼斯坦因要求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從內部配合突圍出包圍圈,但是此時的第六集團軍已經不具備突圍的能力了。

德軍空軍司令戈林最初向希特勒保證每天能為第六集團軍空運至少500噸物資,但是自從11月19日空運以來,實際上每天只能空運十分之一左右,這遠遠不夠第六集團軍的需求。當第六集團軍與外界的聯繫被切斷後,士兵每天只能分發到100克的麵包片,士兵們處於極度的飢餓狀態之中,所有能吃的東西全部都會被他們往肚子裡填。這樣的第六集團軍根本無力再進行突圍行動,曼斯坦因也感覺到回天乏術,他在蘇聯的猛烈反擊下,被迫向西撤退。

從保盧斯回到包圍圈內開始,他和第六集團軍就已經無人能救!服從命令是作為軍人的天職,保盧斯沒有錯,錯的是希特勒對於斯大林格勒的執著!


金色漁鉤


曼施泰因想救出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有兩個致命的問題無法解決:一是保盧斯的部隊因後勤保障的惡劣已經缺糧缺燃料缺棉衣了,繼續進攻是攻不動了,想走也走不了,飢寒交迫的德軍撤退時恐怕只能靠徒步行軍了又能走多遠?德軍撤退離開陣地防線蘇軍難道不追擊?這種情況德軍是等著被屠殺了。所以保盧斯下令投降其實是最好的選擇。二是跟蘇軍比曼施泰因的兵力嚴重不足,在救援保盧斯的戰鬥裡嚴重威脅動搖了蘇軍的防線,但始終無法撕開口子跟蘇軍包圍圈裡的保盧斯匯合,而且曼施泰因也有被蘇軍合圍的風險。德軍從慘敗於斯大林格勒到庫爾茨克會戰結束,軍事天才曼施泰因在且戰且退的形勢下不止一次重創擊敗蘇軍,有效拖延遲滯了蘇軍收復國土和反攻的速度,為納粹德國至少續了半年的“壽命”,然而德國各種資源經不起長期消耗,被蘇軍和英美為首的盟軍兩面夾擊,德軍戰鬥力再兇悍,也改變不了納粹德國的必然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