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雌鹿"

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無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武裝武裝直升機之一,自蘇聯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生產以來,至今世界上已經有數十個國家擁有並且使用米-24武裝直升機。目前這種武裝直升機的升級版,也仍在被現在的俄羅斯軍隊所使用。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的成名之戰是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場上,在當時俄羅斯採用運輸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編隊的方法進行反遊擊作戰,令當時的武裝組織聞風喪膽。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米-24的生產廠家是米爾莫斯科直升機工廠,而米-24的研發工作從上個世紀60年代便已經開展,而首次飛行則是在1969年9月19日。在上個世紀5、60年代,直升機作為一種新的空中載具出現在戰場上,包括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大量使用UH-1"休伊"直升機和其改型運輸空中游騎兵進行作戰。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其創新的作戰方式,使得各國紛紛效仿。蘇聯的設計師米哈伊爾 米爾同樣認識到了這種全新的作戰方式。直升機將會作為未來戰場上的火力支援主力,亦或者是步兵的另外一種高機動運輸工具存在。就此開展了關於新一代直升機的研發工作,這便催生了米-24武裝直升機。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在項目早期,關於新一代直升機的引擎設計有著兩種方案,第一種是7噸的單引擎設計,另外一個則是10.5噸的雙引擎設計。為了搭載部分士兵進行地面作戰,以及追求更強大的武器搭載和配備,設計師最終選擇了雙引擎的設計。而一些軍方當初的需求也被納入其中,包括正在開發的反坦克導彈、炸彈以及各型武器。在原型機試飛結束後便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修改,而修改後最終定型的量產版本則是最早一代的米24A型。最早一代的米24A型還不具備現在俄羅斯軍隊所使用的雌鹿的那些特徵,例如旋轉的機炮炮塔、階梯式的機組成員位置等特點。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最早版本的米-24A型長的就像一個擁有大量武器掛載的中型運輸機而已。武器配備方面,蘇聯極具特色的57mm火箭巢位於兩側翼下掛架,兩側各掛在兩具一共四具發射器。米-24A型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在最外端則有四枚9M17反坦克導彈供機組乘員操控。最初的米-24A還沒有傳統的23毫米機炮,取而代之的是一具12.7毫米重機槍。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此時的米-24A不僅在武器配備上都沒有後來最為經典的米-24V("雌鹿"E)強,在其穩定性上也有著一定的問題,在做機動時有時會出現無法控制的橫向翻滾,武器瞄準系統也有問題。上面曾經提到過,後來最經典的米-24V是類似於"階梯式"的機組成員位置。而最初的米-24A則是兩名機組成員,並排雙座來操縱飛機。在實戰中,駕駛員和武器操控員會互相阻擋對方的視線,從而造成效率低下。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因此在後來機身前端設計的大幅度修改也是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米-24武裝直升機的造型就是修改後得來的。而米-24A型因為種種問題,產量也較少。但總的來說,蘇聯在當時還算是給後來的米-24V、米-24P等改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米-24A型仍舊量產出來了一部分,並且在1972年裝備給了蘇聯空軍。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由於米-24A仍舊存在著種種問題,加之軍隊對這款機型也並不是十分的滿意。因此對米-24A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升級,最終確認下來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就是產量最大並且至今仍在使用的米-24V型。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其中最主要的變化,便是將機組成員座位進行了修改,將兩個座位單排、高低安放,呈一個"階梯式"的形態。使得飛行員擁有更好的視野去操縱直升機進行機動,而武器操控員也能夠更專注的執行攻擊任務。同時米-24V也在其他方面上有著改進。米-24V在機身防護上非常重視,有著較厚的裝甲版防護機身,旋翼也是鈦合金做的,因此無論是機身還是旋翼都可以直接抵擋12.7毫米口徑武器的設計。防護最厚的位置是駕駛室和引擎部位,這兩個部位據悉可以直接抵擋機炮的射擊。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同時在一些方面上,米-24V也有著較大的提升。後來的米-24V則是換裝了23毫米機炮,並非之前使用的重機槍。在對地火力上有著較大的提升,還可以打擊部分碉堡、火力點、輕型裝甲車輛。外掛架的設計基本延續了米-24A,與米-24A同樣可以使用火箭巢、反坦克導彈甚至是空對空導彈。而米-24還可以攜帶傳統的炸彈,可以攜帶約一噸的傳統炸彈,10X100千克或者是4X250千克等。在攜帶較重的武器配備時,米-24得益於雙引擎的設計,仍具有較為強勁的機動性。使得米-24可以較為靈活的避開各種地面防空武器的射擊。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由於米-24系列的武器配備實在太過強大,以至於人們普遍忘記了米-24還可以攜帶步兵進行協同作戰。米-24在機身後部設有一個運兵艙,在這個運兵艙內設有8個摺疊座椅,如果理想情況下可以攜帶8名士兵,但是現實情況卻不是這樣,除非這8名士兵不攜帶任何武器裝備,不然米-24狹小的運兵艙是無法裝下8名士兵的。不過運兵艙的存在,仍舊使得米-24具有更高的作戰靈活性。在阿富汗戰場上,一部分攜帶著精銳部隊的米-24,就時常在戰鬥中放下士兵,與自己協同作戰。而西方國家同類型的武裝直升機,均不具有這樣的能力。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在動力系統上,傳統的米-24系列武裝直升機,一直使用的是兩臺最大功率為1640千瓦的TV3117發動機。該型發動機可以使米-24的最高飛行速度超過300千米每小時,但是由於武器掛載的情況,現實作戰狀態下基本不會有這麼高的速度。最高升限則是高達4500米,如果攜帶了副油箱的話,米-24V型的作戰半徑會在270公里左右,滯空時間在4小時上下。由於米-24V型的升級較為成功,且誕生時,蘇聯軍隊對於這種新型武裝直升機的需求較大,因此米-24V型武裝直升機是米-24系列中產量最大,使用範圍最廣的,生產數量超過了1500架。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而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發展到了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各種改型的系列。在米-24V後還有著如下改型,如米-24P型,主要將23毫米炮更換為30毫米炮,用來在實戰中測試性能。米-24RKR,用於扔完核彈後的極端輻射環境,在防化方面著重加強並配有相關設備,這款機型也參加了當時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

蘇聯在阿富汗戰場上的空中死神,令地面裝甲膽寒

剩下的幾款,都是應對各個部門需求而改裝的,例如炮兵觀測使用的米-24K,警察使用的米-24PS等等。而直至今日,米-24仍具有一定活力。南非一家公司就曾經將米-24進行過大幅度的現代化升級,這款機型被稱為"超級雌鹿"。時至今日,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仍被許多國家所使用,足以見證它的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