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文氣氛在清華更加濃郁

讓人文氣氛在清華更加濃郁 | 清華大學舉辦首場文科沙龍

讓人文氣氛在清華更加濃郁 | 清華大學舉辦首場文科沙龍

10月25日下午,清華大學首場文科沙龍在文科圖書館大同廳舉辦。沙龍以“國家形象——實質、象徵與表達”為主題,通過演講破題和對談深描,闡釋中國國家形象在歷史和當代的實質構成、象徵符號及表達途徑。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彭剛出席活動。美術學院教授馬賽,新聞學院教授、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範紅,人文學院教授戚學民三位嘉賓作了精彩分享並進行深入交流。公管學院助理教授蒙克主持活動。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邱勇致辭

邱勇在致辭中表示,首場文科沙龍的舉辦具有標誌性含義,它標誌著以思想交流為特徵的人文氣氛在清華變得更加濃郁。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時,不僅文科沙龍本身能夠持續地發展下去,而且文科沙龍確實能夠對清華校園文化的建設和清華人文的發展產生積極的、重要的作用。

邱勇回顧了學校近年來推動文科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包括“人文清華”講壇設立、藝術博物館開館、智庫中心成立、文科發展“雙高”計劃實施、科學史系成立、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成立、科學博物館籌建、《寫作與溝通》課開設等。

清華人文學科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邱勇強調,學校在過去幾年已經形成一個重要共識,“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包括建設世界一流的文科,一流的文科建設是清華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可分割。”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結合國家形象的主題,邱勇深情分享了季羨林、朱鎔基等老學長眼中的清華形象並指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每一個人都要為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作出自己的努力。清華師生要努力塑造良好的清華形象和清華文科形象。

清華文科的形象至少包含三重要素,一是要有人文大師,二是要有人文思想,三是要有人文交流。文科沙龍對於提升清華文科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沙龍把有思想又願意交流的人聚在一起,大家自覺地共同維護自由交流的氣氛。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邱勇引用《詩經·小雅·伐木》的詩句指出,清華園裡有喬木,也不乏友聲,希望文科沙龍成為師生們尋求思想共鳴、尋求自由交流、尋求思想火花的地方。

“自信的清華更開放,自信的清華更從容。”邱勇指出,只有在“更人文”的環境下,才能真正做到“更從容”。更從容的清華要做更有長遠意義的事。百年清華,人文日新。邱勇希望文科沙龍的參與面能夠擴展到各個學科,讓大家在輕鬆的環境中自由交流,“邂逅沙龍里,相遇無嫌猜”,讓文科沙龍成為清華文科的另一張新名片。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馬賽作主題演講

“天安門廣場裝飾的設計靈感是什麼?”

“慶典現場的紅飄帶如何‘飄’起來?”

“群眾遊行彩車的設計思路是什麼?”

作為國慶70週年慶典廣場專家組組長,馬賽在沙龍現場生動回憶了參與慶典設計的全過程。從細節把握到整體佈局,馬賽用一張張區位效果圖和一段段工作情景再現,細緻解讀了慶典設計的視覺傳達及其中蘊含的國家形象構建內涵。馬賽談道,此次工作中與清華土木系師生互動的過程極具價值。清華是一所綜合型大學,不斷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希望文科沙龍能成為這樣一個促進學科交叉的平臺,期待與不同學科專業的老師有更進一步的交流。

在國慶70週年慶典之外,馬賽還曾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2010年亞運會開閉幕式等重要活動的設計工作,這些經歷促使他不斷思考應該如何利用典型元素將抽象的國家形象具象化,如何藉助國家形象宣傳來改變國際刻板印象、展現和平崛起的中國形象。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專家對談環節

在專家對談環節,三位嘉賓分別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闡釋不同學科視角下的“國家形象”。範紅首先結合自己從事國家形象傳播研究10餘年的經歷,從國家形象的定義、多維度跨學科的國家形象研究、國內外學界不同的研究視角、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及國家形象整合傳播。戚學民在分享中指出,近代以來,隨著中國的日漸開放,與構建國家形象有關的問題日漸凸顯,國際視角對中國的刻板印象與中國當今現實大相徑庭,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國家形象研究意義非凡,做好國家形象研究任重道遠。

隨後,現場嘉賓和與會師生進行自由交流,就歷史發展中的中國形象、哲學視角下的中國形象及當代青年與民眾如何實現國家認同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討論。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活動現場

清華大學文科沙龍致力於促進校內人文、社科和藝術等領域之間的跨學科對話,通過多學科思想的交鋒碰撞,推動學科間的融會與貫通。

記者:王媛媛

攝影:李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