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部電影或者電視電視劇讓你刷了一遍二遍,甚至5遍以上?能否推薦?

活著就是資本


荊軻刺秦王是一部很奇怪的電影,從商業電影的角度,這屬於中國電影史上虧得最慘的十部大製作電影之一。但在電影口碑的角度來說,它又是絕對的好片,豆瓣7.9的評分,而且大頭評分給了4~5分之間,屬於無論哪個角度看都是好片,但又沒好到頂的那種。

但也有一種說法,其實荊軻刺秦王才是陳凱歌最好的電影,霸王別姬只能算第二。因為荊軻刺秦王把陳凱歌作為電影導演的審美追求,以及駕馭劇情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陳凱歌巔峰時期的真正水平,只有這部電影能夠觀其全貌。

但它恰恰又是不完美,甚至毛病很多的,所以在它遭到商業上最慘痛的失敗後,陳凱歌放棄了去修復這部電影裡面出現的不足,掉頭撲進了商業的懷抱裡,至今也沒有走出來。

荊軻刺秦王的弊端,在於太濃的舞臺話劇風,無論是幾個人物的塑造,還是電影配樂,以及分鏡頭切換,都給人一種看舞臺劇的感覺。舞臺劇的弊端就在於眼界無法放大,即使在一個宏大的歷史格局中,整個電影節奏被舞臺劇處理後,也變得小家子氣和狹隘。

但恰恰是這種小家子氣,反而讓這部劇的細節達到了中國電影的巔峰,荊軻刺秦王在服裝道具和畫面美學的處理上,是還原古風最完美的一部電影,甚至比細節狂魔侯孝賢的《刺客聶影娘》還要完美。

說一個簡單的場景,嬴政到太后寢宮吃肉,用手抓著煙燻肉狼吞虎嚥的吃,這跟那些偶像劇穿越劇描繪的場景完全不一樣,一個立於帝國巔峰的王者,居然沒有金盃銀器,沒有優雅的用餐動作,而是抓著排骨啃。

其實這恰恰是電影大師追求的美學,真實和還原,而嬴政的扮演者李雪健為了塑造這個沒有美感的角色,用了大半年研究先秦歷史。很多人覺得他用力過猛,演出了一個瘋癲的始皇帝,但李雪健對角色的認知是,春秋戰國時一個禮崩樂壞的時期,大部分繁瑣的禮儀都被諸侯國拋棄,百廢待興。尤其是虎狼帝國大秦,商鞅變法之後,這個國家只剩下功利,萬事只追求結果,背盟棄約跟玩一樣,作為亂世終結者的嬴政,正是一個集大成者,他其實酷愛殺戮和征服,並且敏感易碎。

比如他發現嫪毐和母后所生的孩子出現,嫪毐準備刺客對他下手時,嬴政選擇是冷靜對待,把小孩叫到身邊假裝疼愛,隨後落荒而逃,回到自己寢宮的時候,樊於期看著瑟瑟發抖的嬴政,握著他的手安慰他:大王,有我在一天,大王不用擔心。

然後嬴政露出狼一樣的眼神,鬆開你的手,你以為我在害怕嗎?

之後嬴政證實了這句話,他真的不是害怕,他只是因為可以殺戮而興奮。之後嫪毐的幾千門客投降後被屠殺戮屍,嫪毐的兩個兒子,也就是他同母異父的弟弟,被他笑著摔死。

嫪毐臨死前告訴了他,他的生父其實是呂不韋,這時候嬴政表現出了狡詐的一面。一方面他備好了上吊的白繩子給呂不韋,一方面又跟那個只會喊“秦王嬴政,你忘記秦國曆代先王一統天下的大願嗎?”的小官,兩個人一唱一和,嬴政一面痛哭流涕說不能弒父,而且呂不韋是他的恩人,另外又跟喊口號的小官一唱一和,要成為天下的王。等到呂不韋上吊之後,嬴政再過去抱著腿,笑著喊了一聲“父親”。

最讓我震撼的一幕,還是秦軍攻破邯鄲以後,嬴政答應趙姬保留趙國的血脈,結果被一個趙國小孩吐了一臉口水之後,他笑著對王翦說:當年我離開趙國的時候,趙王用兵車追趕我,因為害怕我將來會回來報仇,現在我也害怕~~

下一個鏡頭就是趙姬回到一片廢墟的邯鄲,看到一個新挖的土坑,裡面是被活埋的幾千個趙國小孩。

其實我一直在想,即使那個小孩不吐嬴政口水,而是順從他,他們會活下去嗎?其實嬴政根本就準備好殺光他們,只是給那些將領做個樣子而已,用母后的話說,他就是一隻狼,一隻只喜歡殺戮的狼而已。

我看這部電影次數越多,就越沉迷李雪健老師的超神演技中,當現在的小鮮肉們沉迷在咆哮、哭戲、吶喊、青筋崩現,並且把這些玩意兒稱作“演技炸裂”大吹特吹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李雪健老師,他在一言一談,一顰一笑,甚至看似瘋癲的表演中,塑造的一個千古一帝。

跟他的完美表現相比,鞏俐和張豐毅兩位影帝則遜色不少,鞏俐的趙姬甚至變得很多餘,流竄於秦國趙國燕國之間,看似串聯仇恨但根本沒必要,沒有他太子丹也會恨嬴政,荊軻也會如約刺秦,相反她在各個角色中間追加那麼多感情戲,顯得繁冗而且沉悶。

這部電影的配角們也可圈可點,王志文演出了史上最妖孽的陰謀家嫪毐,還有孫周的太子丹,周迅的盲女,趙本山的高漸離,潘長江的酷吏,以及王千源的趙國使臣,他那句:數十年後再無趙人!!喊出了亡國臣子最後的絕望,讓我記憶至今。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適合反覆看反覆琢磨的好片,可惜時過境遷,不光陳凱歌,國內再也沒人敢去拍這種大膽的電影了。


胡萬說娛樂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我之所以會再三翻看這部片子不是因為它有多經典,而是它裡面有些細節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內容看似荒誕,但是細細研究起來又覺得十分有道理。

《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這部片子可以說完全顛覆了經典名著《西遊記》。電影裡的每個人物雖然都是來自小說,但是他們之前的關係和故事發展卻在小說裡從來沒有見過。比如在《西遊記》裡太上老君和鐵扇公主是毫不相關的兩個人,但是在這部電影裡卻成了一對戀人。這種關係乍一聽有點毀三觀,但是細究之後又覺得沒毛病。

在原著裡面,太上老君是個神仙而鐵扇公主算是個凡人,她在火焰山坐等唐僧師徒過來,手上拿著個法寶芭蕉扇。湊巧的是,這個芭蕉扇和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蘆正是在一個藤上結出來的。除此之外,太上老君和鐵扇公主的紅孩兒都會三昧真火,難道這一切只是湊巧嗎?原著裡沒有展開說,但是這部電影的導演開了個腦洞。

所以在《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裡面,電影一開始就是這兩人談情說愛的畫面。她們兩人躲在天宮裡談戀愛,而牛魔王卻由始至終被矇在鼓裡,更重要的是紅孩兒這個兒子根本就不是他生的。根據鐵扇公主的說辭,她一開始就想好了藉口欺騙牛魔王,紅孩兒會噴火自然不是因為五行屬火,而是因為他的親生父親本身就會用這個三昧真火。

這部電影真的是腦洞大開,有一些梗的確是讓人耳目一新。可惜的是,《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的導演水平實在是太糟糕了,本來可以拍成經典的一部作品被他活活拍成了粗俗爛片,很多畫面和臺詞都十分辣眼睛。導演的水平如果能稍微好點的話,這部片說不準就成神作了。

關注頭條號“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點評。

星途迷影


個人推薦《雍正王朝》!

從1999年的開播到現在,改編自二月河先生同名小說的清史大劇——《雍正王朝》在20年的時間裡非但熱度不減,甚至還形成了類似“紅學”研究的“雍學”。《雍正王朝》之所以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焦晃、唐國強、王繪春等老一輩優秀表演藝術家的精彩演繹;得益於康熙朝晚期“九王奪嫡”事件和“勤政帝王”雍正皇帝的絕佳藍本;更得益於該劇中所彰顯的職場、官場、人生智慧。

於朝堂之爭中,于波詭雲譎的權力鬥爭中,康熙皇帝的皇子們和康熙朝堂的朝臣們,只得步步謹慎、處處小心,才能在如此複雜的朝局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英明睿智的康熙皇帝、甘為孤臣的皇四子胤禛、以賢籠人的皇八子胤禩;深通上意、忠心耿耿的張廷玉;深諳官場之道、深通人情事理的佟國維;就連一個出身江湖、流浪行騙的小乞丐——李衛,也在胤禛的一手調教和提拔下,逐漸成長併成熟成為一方封疆大吏,載入史冊。

對於這樣一部經典之作,我們到底能從中學到什麼?

讀書看戲,各有其道,箇中滋味,在人讀,在人看,在人品。


好多熱心粉絲髮來私信詢問,筆者對於《雍正王朝》的解讀有些過於脫離二月河先生的原著小說,是不是有些過度解讀的嫌疑。

對於這個問題,正適合在本文中給予明確回應和解答。

首先,影視劇《雍正王朝》是“改編”自二月河先生的原著同名小說,有著後期的編輯和製作,和原著還是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存在。我們為什麼單單分析《雍正王朝》,而非二月河先生的原著小說呢?

不就是《雍正王朝》中存在的隱含劇情和未表明的深層含義,才更為琢磨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嗎?

也正是《雍正王朝》和原著偏離的部分、藝術加工和劇情發展需要的改編部分,才更加凸顯了劇中角色的性格和智慧。也就是說,這類“偏離”並不是多度解讀,而是“因人而異”的“解讀”。

那麼,對於這部長達20年經久不衰的電視劇,我們到底應該從中學到什麼?這本身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本文,筆者就依據自己對《雍正王朝》的理解,予以另類層面的解析。

01 職場智慧的領悟

自黃河氾濫開場到雍正皇帝一口鮮血吐在奏摺上,《雍正王朝》幾乎用全部的篇幅演繹了康雍兩朝的朝堂之爭、權力對決。

康熙皇帝為何選擇“擅自清查戶部賬底”的皇四子胤禛前往江南“募捐賑災”,而不是主管戶部,對國庫欠款負有絕對責任的皇八子胤禩?

這就是職場中,絕對領導管理下屬的巔峰智慧。

職能部門領導犯錯,上級領導該如何兼顧對該部門領導的敲打,又完美的彌補該部門帶來的損失和傷害,就體現了一個絕對領導的職場智慧。

國庫為何出現鉅額虧空,皇八子胤禩為何放縱官員挪借國之根本,康熙皇帝心知肚明。如果對皇八子胤禩嚴加懲處,勢必會牽扯到挪借國庫的所有朝臣,包括挪借銀兩最多的太子胤礽,會不會引起朝堂震動甚至朝臣串聯抗拒?如果對皇八子胤禩放置不管,一來會給胤禩心中形成一定的精神壓力和未知恐懼,這就能保證胤禩在確定康熙皇帝明確態度之前,不會輕舉妄動,更不會亂咬亂招,才能保證康熙皇帝對當前水災的荒政實施。

也就是說,當時的康熙皇帝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追究責任、懲罰過錯,而是第一時間解決江南地區因為黃患可能引起的災民暴動和皇權威脅。

出色的絕對領導,在下屬犯錯的時候,絕對不會先上綱上線,追究所屬部門、所屬領導的責任和過失;第一時間應該考慮的是該如何將損失和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然後才是對責任人的追究和懲治。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可是又有多少領導能夠在問題出現之後,理清處理的順序、劃清問題的重點?

而且,在“江南募捐”完成以後,康熙皇帝面對皇八子胤禩“辭去戶部監管差事並予以處罰”的主動請求,給予了“處罰了你,國庫就有錢了?”的“不在乎”態度,甚至有著“不管不問”的消極回應,這又是為何?

這並非是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巨大過錯的原諒,更不是消除負面影響以後的追責問題。僅從國庫欠款一事,康熙皇帝就看到了皇八子胤禩的“不堪重用”和“以賢能收買人心”的醜陋行徑,就已經對其徹底失望。所以,如何將皇八子胤禩的勢力集團逐漸打壓和削弱,如何將自己心有所屬的皇位繼承人皇四子胤禛順利脫穎而出,樹立正面形象,才是康熙皇帝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財務科科長犯了錯,讓供應科科長去處理後續問題、去彌補損失,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主管領導已經對財務科長失去信任和希望,供應科長才是絕對領導真正想要培養和提拔的對象。

更重要的是,領導此舉會給職場上下一個鮮明的態度,那就是對於供應科長的信任和重視,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了!

02 為人處事的智慧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和田文鏡同為雍正皇帝的“心腹寵臣”,當時官聲和民心方面卻有著天壤地別,這是為何?

這就是李衛和田文鏡之間在為人處事方面的巨大差別!

李衛和處理完“寡婦被辱案”以後,能夠和手下的差役笑罵;從差役的反應來看,對於高高在上之巡撫此等舉動,似乎早就習以為常。

而田文鏡對手下的按察使、學政等輔佐官職,也是永遠板著一副生冷麵孔,說參就參,說彈劾就彈劾,似乎只有彈劾,只有將雍正皇帝對自己的絕對支持和寵信,才能鎮住河南官員。

結果呢,李衛的嬉笑怒罵,讓他在江南乃至兩江穩穩的站住了腳跟;而在田文鏡的嚴苛施政、管理之下,田文鏡得到了通省官僚的聯名彈劾和各方面掣肘。

就李衛和田文鏡而言,在雍正皇帝眼中的分量相差無兩,這說明李衛和田文鏡一樣對於雍正皇帝的忠心、服從和絕對支持,不容置疑。對上,沒有差別;那就只有對下的差別,才讓這兩位封疆大吏、皇帝寵臣的局面出現如此大的不同。

這就是為官之道,這就是為人處事的大智慧。

有了領導的絕對支持和站位,固然重要,也是能夠於職場、官場長久走下去、堅持下去的必要條件;但是,職場和官場中,不光有領導,還有下屬,還有同僚;而且,和你工作時間最長、最能影響你工作成績和官聲民望的就是這些下屬和同僚。

李衛在面對一省官員,尤其是布政使、按察使堅決反對新政推行的時候,暫緩執行,而是另選“捷徑”顯示對全省官員的絕對管轄和制約,並在適當時機展示出雍正皇帝對自己的絕對支持。完成新政推進的第一關後,又在雍正皇帝面前即使提出“更換部分顯要官職”的要求,這不叫得寸進尺,更不是恃寵而驕,這是隻看結果,不論過程。

對於雍正皇帝而言,只要你完成了新政的推行,證明了新政以後的巨大改變,用什麼手段、去哪裡過夜甚至更換一省的官員,哪怕將讓李衛成為實際上的兩江“皇帝”,只要李衛對自己忠心,對自己的命令服從,這一切都是可行的!

李衛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是惹了很多麻煩,甚至違反了在職官員的禁令,但雍正皇帝只是訓斥(如果那也算是訓斥的話),但對其作出的成績給予了絕對肯定,並給予了“兩江總督”的擢升;對其提出的要求,也盡數滿足。

這才叫會做官,這才叫會為人處事。

而田文鏡呢?

一聲聲彈劾、一份份奏摺,是對河南官員形成了一定威懾,但如果沒有雍正皇帝的及時出現,對於一個四品河道的質問和威脅,田文鏡恐怕都下不來臺;

對新政的強行推廣,是比李衛所在的江蘇來而更徹底、更透徹,但結果呢?物極必反!河南罷考案,如果不是弘曆和雍正皇帝的力保,光是地方鄉試罷考,就足以讓田文鏡丟掉頂戴花翎;光是朝堂之上科甲官員對田文鏡淹沒式的彈劾奏摺,就足以讓田文鏡死無葬身之地。

只唯上不唯下不唯中的人,在職場中比比皆是,也有一部分人通過對領導的絕對服從,對領導的唯一“圈子”設定而獲得了職位的晉升和職場的發展。但是,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這類人永遠只會是副手或者閒置部門的一把手,而永遠不會有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因為他們缺乏職場生存中最基本的要素,缺乏同階層和基層的人望基礎。如此一來,當上領導,又該如何服眾、如何管控呢?

03 改革精神

雍正皇帝為何對於新政的推行,如此熱衷,哪怕是得罪了絕大部分朝臣、得罪了滿洲貴族基層、得罪了既得利益階層?

因為新政推行是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的必行措施,是清朝皇權統治穩固發展的基礎。

因為新政的推行,才讓“康熙盛世”得以延續,才為“乾隆鼎盛”打下了絕對基礎,如果沒有雍正皇帝的新政推行,清朝的衰敗乃至滅亡最起碼會早來六十七年。

對於沒資本、沒後臺、沒背景的職場小白而言,如何才能在職場中完成逆襲,完成看是不可能的職場超越,或許一次創新之舉、一次改革意見就會改變你的命運。

現在的企業為何在高喊改革、轉型、創新,為的就是增強企業生命力、競爭力和長足發展特性,對於一個職場人而言,更是如此。

《精武風雲》中,虹口道場的力石猛這樣回覆虹口道場的幾十年未變:

“根本不用改變,我們大日本本來就很強大!”

而最後將力石猛打成白痴的陳真,懟的頗有骨氣和道理:

“不變,就一個結果,那就是輸!”

於職場中,同樣如此,保持創新和改革的精神,你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一家之言,個人見解,如有不同意見和建議,請盡情噴!)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正說清代十二朝


說到這個話題,必須提一下《毛騙》。這部電視劇的片名乍聽起來讓人想入非非,當初我就是因為片名被騙去看了,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到現在依舊時不時拿出來翻看。

《毛騙》這部電視劇實際上講的就是關於幾個騙子的故事。片中幾個年輕人混跡於社會的邊緣,在別人看來他們就是一群不務正業的社會青年,但是他們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劫富濟貧,從來不針對弱者。這部電視劇實際上除了展現幾個人的友情之外,觀眾看了《毛騙》之後對於自身防騙意識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是非常難得的。

《毛騙》之所以經典,貴在片子的故事編得好。我至今仍然認為,這部系列劇的編劇水平完全可以排在國產編劇前十,片中環環相扣的故事套路,我在看劇的時候自以為識破了編劇的套路,結果在下一集又峰迴路轉完全不按套路出牌,這樣的電視劇看得實在是太過癮了。很簡單,讓觀眾猜不到發展套路的作品,這才是好的電視劇。

當然了,《毛騙1》的製作水平還是很粗糙的。當初第一次看到這部片子的時候,無論是演員的著裝還是場景的打光都有點草班子搭臺的感覺,一切都很業餘,但是難得故事用心。後來才瞭解到,第一部拍攝的時候完全是出於主演和導演幾個人的興趣愛好,當時沒有知名度根本沒有其他投資人出錢支持他們排片,所以能拍成這個程度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後來因為第一部打響了招牌,在第二部第三部拍攝的時候劇組有了大量的資金注入,難得的是後兩部居然沒有注水,反而一部比一部精彩走心,在這國產劇裡簡直是一朵“奇葩”。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2015年第三部終結篇完結的時候我是真的很不捨,甚至都不捨得把結局看完。如今4年過去了,還真的挺想念安寧、鼕鼕、小寶他們的。

關注頭條號“娛樂八卦掌櫃”,看更多精彩點評。

娛樂八卦掌櫃


必須是琅琊榜呀!

從小看電影看電視絕不會再看第二遍的我,

琅琊榜能看五遍。一看就上癮了,

看完竟然覺得其他電視劇都是渣完全沒心思看別的,只能重刷琅琊榜。

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劇中林殊與靖王之間固若磐石的情誼也是此劇打動人心的地方,

靖王生性重情重義,

在他的心裡一向有個放不下的心結:不想到當年一別,居然是和好兄弟“陰陽兩隔”。

本無帝王之心的靖王,卻為了重申赤焰一案與太子、譽王開始奪嫡之爭,

那發自肺腑的一句:“我不想他活在我的心裡,我想讓他活在這個世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對美好痴心的愛情的嚮往,

對至死不渝的友情的嚮往,

都是人們恆久的追求和嚮往.

這一向往,在琅琊榜的人物性格中展示得淋漓盡致.

一個聰明陽光的將軍,一個青春洋溢的男人,

即使身體被摧殘,卻展示著溫情的人格魅力,

在逆難中沒有丟失人性的光輝,而是通過智慧和執著找回了自己的方向.

懂得放棄,懂得爭取,能上戰場,

豪邁不計個人得失,這一代理想完美型的人物角色,在劇中向人欣賞.

當人物謝幕,雖然是歷盡滄桑後的死亡,

但是卻是主人公忠於內心的選擇,

所以,雖然是悲歌,卻也是一首忠於內心的奮爭之歌.

用生命唱響的是人生的正氣,唱響的是內心的生命的大義,

在這面旗幟下,男人本性流露,盡顯英雄本色.

每每觀看完這部劇,意猶未盡,有些許不捨,

裡面婧王與小殊之間的情誼無法比喻,

最終遺憾結局,也許事事都不由己,並非都完美,

有些事記在心裡是最美好的,勿忘初心。


小v聊電影


讓我刷了5遍以上的電視劇,電影:

西遊記

三國演義 唐國強版

亮劍

天龍八部 黃日華版

精武英雄 李連杰版

功夫

肖申克的救贖

少林足球

英雄本色三部

終結者

第一滴血系列

殺破狼


跳空提額


反覆刷並且看了這劇就不想看別的,這樣感受的電視劇只有一部《陳情令》!



虎虎


《惡作劇之吻》

從高一開始幾乎每年都會刷一遍。明明知道世界上沒有湘琴那麼笨又那麼單純無私的人,也不會存在那個天才江直樹,可還是很喜歡!感覺這部劇充滿了溫馨的生活氣息,每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喜歡裡面的每一個人。

它不僅僅是你儂我儂的恩恩愛愛,也不是“我這麼聰明卻偏偏愛上這麼笨拙的你”的終成眷屬。最好的愛,是一起成長、彼此成就。因為湘琴,直樹找到了奮鬥的理想,心裡有了溫暖的牽掛,不再是那個聽家人安排的冷峻少年;因為直樹,笨拙的湘琴考到了護士執照,肩負起了照顧病患的艱鉅任務。他們在婚姻裡慢慢學會改變,學會溝通,也學會愛。因為你,彌補了我所有的不完美,讓我成為了更成熟更可靠卻更溫暖更柔軟的自己。

附贈惡作劇之吻所有歌單

第一部

01.Dream Waltz ( 故事從一封情書開始,看似夢幻華爾滋的浪漫開場…竟被當場拒絕!)

02.Say U Love Me (湘琴求愛之片頭主題曲,鐵竹堂 Jason+南拳媽媽 Lara 主唱)

03.遇到 (湘琴與直樹之邂逅主題, 方雅賢主唱)

04.愛情海 (直樹之溫柔主題, 葉慶龍主唱)

05.聽見 (湘琴之暗戀心情主題, 方雅賢主唱 )

06.Say U Love Me (Guitar Version,)

07.靠近一點點 (湘琴之越挫越勇主題,南拳媽媽 Lara 主唱)

08.能不能 (直樹與湘琴之雨中接吻主題, Jason & 溫嵐主唱)

09.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湘琴之單戀主題, 王俞勻主唱)

10.和平世界 (Guitar Version)

11.後悔 (阿金之失戀主題, 何書宇主唱)

12.惡作劇 (浪漫片尾曲,新人王藍茵主唱)

13.Sky (愛情海英文版, 葉慶龍主唱)

第二部

01幸福合作社 - 范曉萱

02你 (吉他甜蜜版) - 林依晨

03忠於原味 - 鄭元暢

04Be Your Superman

05藏在微笑裡的秘密

06你曾經讓我心動

07Heaven08幸福合作社 (演奏曲)

09你 (演奏曲)

10藏在微笑裡的秘密 (演奏曲)

11你 (絃樂版)


笨拙的阿Q


必須是琅琊榜呀!

刷了幾遍不過癮又刷了原班人馬演的《偽裝者》

看完竟然覺得其他電視

劇中林殊與靖王之間固若磐石的情誼也是此劇打動人心的地方,

靖王生性重情重義,

在他的心裡一向有個放不下的心結:不想到當年一別,居然是和好兄弟“陰陽兩隔”。

本無帝王之心的靖王,卻為了重申赤焰一案與太子、譽王開始奪嫡之爭,

那發自肺腑的一句:“我不想他活在我的心裡,我想讓他活在這個世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對美好痴心的愛情的嚮往,

對至死不渝的友情的嚮往,

都是人們恆久的追求和嚮往.

這一向往,在琅琊榜的人物性格中展示得淋漓盡致.

一個聰明陽光的將軍,一個青春洋溢的男人,

即使身體被摧殘,卻展示著溫情的人格魅力,

在逆難中沒有丟失人性的光輝,而是通過智慧和執著找回了自己的方向.

懂得放棄,懂得爭取,能上戰場,

豪邁不計個人得失,這一代理想完美型的人物角色,在劇中向人欣賞.

當人物謝幕,雖然是歷盡滄桑後的死亡,

但是卻是主人公忠於內心的選擇,

所以,雖然是悲歌,卻也是一首忠於內心的奮爭之歌.

用生命唱響的是人生的正氣,唱響的是內心的生命的大義,

在這面旗幟下,男人本性流露,盡顯英雄本色.

每每觀看完這部劇,意猶未盡,有些許不捨,

裡面婧王與小殊之間的情誼無法比喻,

最終遺憾結局,也許事事都不由己,並非都完美,

有些事記在心裡是最美好的,勿忘初心。


貴仁視界


血色浪漫

人人都想成為鍾躍民,到頭來還不是活成李奎永 ...


亮劍

平凡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