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經典語錄讀書筆記摘抄分享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1976年生,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此書目前豆瓣評分9.1分。

《人類簡史》經典語錄讀書筆記摘抄分享


1、要說出有效的故事,其實並不容易。難的點不在於講故事,而在於要讓人相信。

2、人類和黑猩猩的不同,是在超過了150人的門檻之後才開始顯現的。

3、人類和黑猩猩的不同在於那些虛構的故事,它像膠水一樣把千千萬萬的個人、家庭和群體結合在一起。這種膠水,讓我們成為萬物的主宰。

4、要在採集時代活下來,每個人都必須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等到農業和工業時代,人類開始能靠著別人的技能生存下來,就算是低能的人也開始有了生存空間。

5、所有的改變都必須點點滴滴積累,經過許多年代的時間,才能夠改變社會;等到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人記得過去曾經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選了。

6、種種想讓生活變得輕鬆的努力,反而給人們帶來無窮的麻煩。

7、奢侈品往往最後會成為必需品,而且帶來新的義務。

8、太有好奇心的母羊也是除之而後快。太有好奇心,就容易走得離羊群遠遠的,對牧羊人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於是,一代一代下去,綿羊就越來越胖,越來越溫和,也越來越不那麼好奇。

9、不幸的是,演化觀點並不是唯一判斷物種成功與否的標準。它的一切只考慮到生存和繁殖,而不顧個體的痛苦和幸福。

10、為了把野生動物馴化成聽話的役用動物,就必須打破它們的天性和社會鏈接、抑制它們的侵略和性能力、並限制它們的行動自由。

11、君王和先知會把自己營造成牧者的形象也就不那麼意外,他們和他們的神照顧子民的方式,確實也像牧羊人照顧羊群一般。

12、我們從農業革命能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是,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13、犬儒學派創立者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對亞歷山大大帝說:麻煩你移動一下,別再擋住我的陽光。

14、地圖上的空白可以說是歐洲在心理上及思想上的一大突破,清楚的表明他們願意承認自己對一大部分的世界還一無所知。

15、現代科學和現代帝國背後的動機都是一種不滿足,覺得在遠方一定還有什麼重要的事物,等著他們去探索、去掌握。

16、對於現代歐洲人來說,建立帝國就像是一項科學實驗,而要建立某個學科,也就像是一項建國大計。

17、銀行戶頭的錢,有超過九成其實只是數字。如果今天匯豐銀行的所有儲戶都忽然要求結清賬戶、提領現金,匯豐銀行就會立刻倒閉,任何一家銀行都是如此。

18、真正讓銀行(以及整個經濟)得以存活甚至大發利市的,其實是我們對未來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絕大多數金錢的唯一後盾。

19、資本和帝國主義的建立,帝國主義的建立是靠資本主義的逐利性去拓取疆土的。

20、純粹的資本論會認為,政治對資本、經濟最好什麼都不要管,任其自由發展。

21、但絕對的自由市場只是個童話,因為經濟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信任,信任很多時候依靠政治系統來下手管理,規範市場。

22、信任危機易引爆經濟泡沫。

23、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也可能會導致奴隸貿易的產生。源於商人對利潤追逐的無止境,從壓榨工人福利方面獲取利潤導致。

24、人類有追求利潤和經濟成長的渴望,當“經濟成長”成了無上的目標、不受其他道德倫理考慮的制衡,很容易衍生一場災難。

25、資本主義也殺害了數百萬人,原因是出於冷漠和貪婪。

26、人類的歷史從來不是潔白無瑕,英國東印度公司比較重視的是自己的利潤,而不是1000萬孟加拉地區人的生命。背後的投資人也是一群善良的荷蘭人,他們愛孩子、會捐錢做慈善,也懂得欣賞好音樂和好藝術,但他們就是沒有感受到爪哇、蘇門答臘、馬六甲這些人民的痛苦。這種悲劇還在持續發生。

27、就像農業革命一樣,所謂的現代經濟成長也可能只是個巨大的騙局。經濟的分配方式不公。雖然人類和全球經濟看來都在繼續成長,但更多人卻活在飢餓和睏乏之中。

28、唯一足以和資本主義抗衡的就是共產主義。

29、就算對農業革命深感後悔,但已為時已晚。資本主義也是我們所不能擺脫的

30、工業革命的核心,其實就是能源轉換的革命。

31、我們能使用的能源其實無窮無盡,唯一的限制只在於我們的無知。這世界缺的不是能源,而是能夠駕馭並轉換符合我們所需的知識。

32、大西洋奴隸貿易並非出於對非洲人的仇恨,而現代畜牧業也同樣不是出於對動物的仇恨。這兩者背後共同的推手,就是冷漠。

33、工業化農業的悲劇在於,它一味強調動物的客觀需求,卻忽略了它們的主觀需要。

34、小猴子孤兒就算正在金屬猴身上吸奶,卻還緊抱著布猴。追蹤研究發現,這些猴子孤兒雖然得到了所有必需的營養,長大後卻有嚴重的情緒失調。它們無法融入猴群的社會,與其他猴子溝通有問題,而且一直高度焦慮、具有高侵略性。

35、遊牧民族-農業化-科學-帝國主義-資本論-工業革命-農業工業化-消費主義

36、資本論主張,所有的利潤都該再投入生產而不是白白浪費。在中世紀歐洲,貴族浪擲千金、盡享奢華,而農民則是省吃儉用、錙銖必較。但今天情況正相反。大富豪管理資產和投資非常謹慎,反而沒那麼有錢的人,買超出必需的汽車、電視毫不手軟。

37、資本主義指導有錢人“投資”,消費主義指導其他人“購買”

38、國家和市場可以說是個人的衣食父母,個人能夠生存都得感謝它們才是。

39、然而要解放個人是有代價的,現在許多人都在悲嘆著家庭和社群功能不在、覺得疏離。

40、市場和國家在物質功能方面已取代社群,但在情感方面還仍需努力。市場和國家要增強這些情感方面,靠的就是塑造“想象的共同體”(即成員雖彼此不認識,卻想象大家都是同一夥的)

41、現代興起的兩大想象社群,就是民族(國家統治的工具)和消費大眾(如麥當娜的粉絲。

42、現代社會戰爭較少的原因是:(1)戰爭成本大幅上升,核武器的存在使大家不敢輕舉妄動;(2)戰爭成本飆升,利潤下降,過去的財富多半是物質形式,但今天財富變成了人力資源、科技知識,要搶奪相當困難。(3)和平可以帶來利益,在現代資本主義,外貿和投資至關重要,而和平對此有幫助。(4)全球政治文化也有了結構性的大變動,以前領導人認同戰爭,而現代領導人愛好和平,不贊同戰爭。

43、很多國家不發動戰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國際網絡日漸緊密,他們已經不能再完全獨立行事。

44、人們對過往的看法總會受到近期事情的影響

45、歷史一再證實,人類有了權利或能力就可能濫用,所以要說能力越高就越幸福,看來實在有些天真。

46、有些人認為,能力與幸福之間正好是負相關。能力增長,創造出冷漠的機器世界,不符合人類實際需求。

47、人類的演化,是讓我們的思想和身體符合狩獵採集生活。農業、工業都讓我們無法完全實現基因中固有的傾向和本能,也就不可能滿足我們最深切的渴望

48、中產階級,過著舒適的生活,但這種生活中卻再也沒有什麼比得上狩獵採集者獵到長毛象那種興奮和純粹的快樂。每次出現新發明,都只是讓我們與伊甸園又離得更遠。

49、智人雖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代價就是賠上了幾乎所有其它動物的命運。要評估全球幸福程度的時候,只看上層階級、只看歐洲人、只看人類都是不公平的。

50、金錢確實會帶來快樂,但有一定限度,超過限度之後的效果就不那麼明顯。

51、疾病會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症長久持續或者繼續惡化,否則疾病並不會造成長期的不快。

52、目前看來,對快樂的影響,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錢和健康來的重要。婚姻與快樂的相關程度相當高。

53、自由,也許是讓我們不那麼快樂的原因。自由的選擇來去,讓我們越難信守承諾、不離不棄,於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體,這個世界讓我們感到越來越孤單。

54、快樂不在於客觀條件(財富、健康等),而在於客觀條件與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

55、快樂這件事不適用於自然選擇的原則,如果是個快樂的孤獨飲食,對上兩位整體焦慮的爸媽,前者會絕種,而後者卻能把基因再傳下去。

56、快樂或痛苦在演化過程裡的作用,就只在於鼓勵或阻擋生存和繁衍。舉例來說,演化就把快感當成獎賞,鼓勵男性和女性發生性行為,將自己的基因傳下去。

57、已婚的人比單身和離婚的人快樂,這不一定代表婚姻帶來了快樂,也有可能是快樂帶來了婚姻。生化機制天生開朗的人,一般比較容易快樂和滿足,而這樣的人也比較容易成為理想的另一半。但如果是個生化機制天生憂鬱的女生,就算真的找到好老公,也不一定就會比較快樂。

58、百憂解(Prozac)之所以讓人不再沮喪,靠的就是提高血清素的濃度。

59、征途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什麼都能夠忍受。生活有了意義,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飴;生活無意義,就算在順境中也度日如年。

60、人類只是沒有特定目標的演化過程中,盲目產生的結果。

61、所謂快樂,很可能只是讓個人對意義的錯覺和現行的集體錯覺達成同步而已。

62、自由主義將個人主觀感受奉若宗旨。而這不過是自由主義獨有的一個觀點而已。歷史上大多數的宗教和意識形態認為,關於善、美、何事應為,都有客觀的標準。

63、從老子到蘇格拉底,哲學家不斷告誡人們:“認識你自己!”言下之意,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最真實的自我,很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快樂。

64、根據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理論,如同其它動物一樣,人類在自然選擇的影響下,就算對個人不利,他們也會選擇要讓基因繼續流傳下去。

65、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66、佛教認為,大多數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事實上,人類主觀感受只是電光火石的波動,如同海浪一般每個瞬間都在變,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67、如果我們太看重這些內部的波動,就會變得太過執著,焦躁不滿。苦的真正來源在於“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

68、人要離苦得樂,就需要放棄對主觀感受的追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靈變的一片澄明,自在。

69、多數人很難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虛構的想象,但事實是我們從出生就已經置身於這種想象之中,而且連我們的慾望也深受其影響。於是,個人慾望也就成為虛構秩序最強大的守護者。

70、歷史還是所謂的“二級”混沌系統。混沌系統分成兩級,一級混沌指的是“不會因為預測而改變”。至於二級混沌系統,指的是“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因此就永遠無法準確預測。

71、要建立和維繫帝國,通常就有慘烈的屠殺,而倖存者也會受到殘酷的壓迫。帝國的標準配備,常常就包括戰爭、奴役、驅逐和種族屠殺。

72、人類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圍繞,讓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標準行事。

73、縱觀歷史,幾乎所有社會都會以“汙染”和“潔淨”的概念來做出許多社會及政治上的區隔,而且各個統治階級利用這些概念來維繫其特權也是不遺餘力。所以,如果想排擠某一類的人,像是女性、猶太人、吉卜賽人、同性戀、黑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大聲宣佈:這些人有病,會造成汙染。----Yuval Noah Hariri

74、如果沒有信任,就不可能有貿易,而要相信陌生人又是件很困難的事。——第36頁

75、歷史一再讓我們看到,許多以為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常常因為不可預見的阻礙而無法成真,而某些難以想象的情節,最後卻成為事實。

76、階級有其重要功能。有了階級之後,陌生人不用浪費時間和精力真正瞭解彼此,也能知道該如何對待對方。

77、苦的根源就在於“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麼,都會讓人陷入持續的緊張、困惑和不滿之中。

78、為了改變現有由想象建構出的秩序,就得先用想象建構出另一套秩序才行。

79、人要想離苦得樂,就必須瞭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如此一來,雖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慘;雖然愉悅,但不再幹擾心靈的平靜。於是,心靈變得一片澄明、自在。

80、如果我們知道自己已經害死了多少物種,就會更積極保護那些現在還倖存的物種。——第73頁

81、人類語言真正獨特的功能是八卦,即表達不存在的事情(虛構故事),如此人類可以構建共同想象的現實,即共同的信念,從而進行大規模團結合作,這是認知革命賦予人類力量的核心。

82、就算是大批互相不認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83、不論是科學還是帝國,它們能夠迅速崛起,背後都還潛藏著一股特別重要的力量:資本主義。要不是因為商人想賺錢,哥倫布就不會抵達美洲,庫克船長就不會抵達澳大利亞,阿姆斯特朗也就沒辦法在月球上跨出他那重要的一小步。

84、合久必分只是一時,分久必合才是不變的大趨勢。

85、想象構建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

86、我們對生活所賦予的任何意義,其實都只是錯覺。

87、等到金錢滲透沖垮了社會、宗教和國家所築成的大壩,世界就成了巨大而無情的市場。

88、研究古代骨骼發現人類進到農業時代後出現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間盤突出、關節炎和疝氣。——第81頁

89、快樂最重要的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

90、歷史從無正義。

91、有些環保人士聲稱我們的祖先總是和自然和諧相處,但可別真的這麼相信。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智人就是造成最多動植物絕種的元兇。人類可以說坐上了生物學有史以來最致命物種的寶座。----Yuval Noah Hariri

92、不是人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人。

93、雖然金錢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間共通的信任,但人們信任的不是人類、社群或某些神聖的價值觀,而只是金錢本身以及背後那套沒有人性的系統。

94、佛教給我們的建議是,除了別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時也別再追求那些感覺良好的心理感受了。

95、歷史在人類創造神的時候開始,在人類成為神的時候終結。

96、亞當·斯密明確提出: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於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這一點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還不只是從經濟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他其實告訴我們:貪婪是好的,而且我們讓自己過得好的時候,不只是自己得利,還能讓他人受益。“利己”就是“利他”。

97、科學能夠解釋的,是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物如何運作,以及未來可能會有什麼。就定義來說,科學不會假裝自己知道未來"一定"會有什麼。只有宗教和意識形態會聲稱自己知道這些答案。

98、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99、事實已經證明,大多數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只是因為他出生在有錢的家庭,而大多數窮人一輩子沒錢,也就只是因為他出生在貧窮的家庭而已。

100、資本是投入生成的各種金錢、物品和資源。而財富指的是那些埋在地下或者浪費在非生產性活動的金錢、物品和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