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別給我起綽號別把我譏嘲

別讓我的苦痛成為你的笑料

……

多少個夜裡

我想起這些都會哭泣著睡去

被嘲弄、孤立、毆打……一些人年少時痛苦的記憶,不僅沒有隨著成長慢慢消逝,反而在內心深處留下烙印。

這首名為《別笑我》的歌,是詞作者在知道了自己的女兒因為有雀斑被同學欺凌之後,為了鼓勵孩子而創作的。

最近,隨著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熱映,“校園暴力霸凌”這一議題再次引起公眾熱議。

《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少年的你”

“他們都欺負我,為什麼你們都不站出來?”

這是2019年10月底爆火的影片《少年的你》中遭受校園欺凌的高三複讀生胡小蝶的吶喊。

同時,也是她的遺言

《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因不堪忍受校園霸凌,胡小蝶選擇了跳樓自殺,此刻距離高考還有四十多天…

她的屍體,就這樣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教學樓天井地面上。

四圍的教學樓,每一層都圍滿了學生,大家

紛紛拿出手機,起鬨,拍照,錄視頻

冷漠而又讓人心寒。

它憑藉校園暴力少年成長的現實主義題材,演員精湛的演技,殘酷震撼的故事,上映三天,就贏得了無數人的誇讚。

多麼適合欺負啊?

究其根本,取材於現實,並具有普遍性的故事,天生更容易打動人。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比例達到學生總數的32%,其中將近30%的學生不會反抗。

而我們,無論當年是作為親歷者、旁觀者還是加害者,或多或少,對其都有感同身受的地方。

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存在著校園欺凌的現象。為遏制校園欺凌,多國紛紛出招嚴肅對待。不僅明確學校、家長、法律的責任,還呼籲“沉默的大多數”勿做旁觀者。

學校本應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安全之地,但對全球約1.5億青少年來說,情況卻並非如此。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題為《數字背後:結束學校暴力和欺凌》的報告,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有32%的學生近一個月內,被學校的同齡人欺凌至少一次。

2018年6月7日,柳州一中學生學生吳某被童某糾集的社會青年15歲的覃某旋和17歲的唐某華帶至河西路河西一區五菱橋附近毆打,並攝錄毆打過程。

2018年8月31日10時許,淮陽縣公安局產業集聚區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淮陽縣實驗中學發生學生打架事件。接報後,產業集聚區派出所立即開展調查工作。經查,8月25日21時許,淮陽縣實驗中學九年級一班學生賈某、蘇某某、韓某、劉某因瑣事在學校宿舍毆打其同班學生潘某。

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名15歲女生,一年內遭多次校園霸凌,曾被三十多人群毆。2019年10月22日,該女孩再次被圍堵在巷子中,被搶手機、要錢等,欺凌者揚言父母是“警察”。女生母親稱曾多次向學校警方反映無果。29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區分局發佈通告:五位涉案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2019年6月19日一則職校學生遭校園霸凌211天患者抑鬱症的新聞,上了新浪熱搜榜。

《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期間,李某某、閆某某等人對該同學拿菸頭燙手,被褥潑水等在內的“欺凌毒打”。

當受害者向班主任反應情況後遭報復,霸凌者並揚言:

你要是敢對老師、學校、家長報告,我就打你越嚴重!

《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他們為什麼不去打別人,偏要打你呀?”

比校園欺凌更可怕的,是對欺凌的漠視。

“他們為什麼不去打別人,偏要打你呀?”

“被欺負的都是性格孤僻的學生。我跟他又不熟,為什麼要惹禍上身。”

同學的冷漠、學校的不作為、家長的不管教……讓被欺凌者無意中受到二次傷害。相關數據統計,受到欺凌的學生中,將近30%的學生不會反抗。

一些校方對校園欺凌給出的解釋是,學生之間的“開玩笑”。學校干預機制滯後,再加上對校園暴力的治理長期以來停留在道德層面,沒有上升到法律。沒有懲戒,助長了欺凌者的肆無忌憚。

此外,多起欺凌事件說明,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其行為和遭遇都與缺乏父母管束和管教方法不當有關。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缺失,讓校園欺凌更難治理。

《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如何幫助遭受霸凌的孩子?

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可能不會告訴父母。

所以,父母一定要擦亮眼睛觀察,遭受到校園霸凌的孩子,有些會表現為:

情緒異常(沮喪、恐懼、焦慮、抑鬱等);

行為異常(退縮行為、迴避行為、自殘行為或攻擊性行為等);

有些甚至會說出“想死”或詢問跟死亡有關的話題。

《少年的你》:那是校園暴力,是霸凌,不是什麼“開個小玩笑”

面對受傷害的孩子,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一定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會孩子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

許多遭受校園霸凌的孩子在第一時間會自我懷疑,認為真的是自己不好,才會受到欺負,這會讓校園霸凌的情況持續存在。

實際上,校園霸凌尤其容易發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負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

很多情況是,有些家長在家中打壓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順從,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很有可能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所以,我們家長要教會孩子面對霸凌勇敢面對、保護自己。

家長在孩子被欺負時需要親自出面,採取行動,聯繫老師,要求老師和學校有所作為,教育懲戒欺凌孩子的學生,而決不能聽之任之,任由孩子遭受傷害。

其次,幫助孩子學習識別和建立有益的人際關係,對抗人際孤立和欺凌

另一類容易遭受校園霸凌的孩子,是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際關係的能力。

如果孩子遭受欺凌,而仍然能和班裡的一些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就會對校園霸凌的影響產生很大的緩衝作用。

家長也需要和孩子解釋,某個同學的孤立和排擠可能是出於嫉妒或其他動機,但並不意味著不能和其他同學建立好的關係,讓孩子對同伴關係抱有合理的預期和期望。

家長們要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友間的社交活動,營造環境提供機會讓孩子參與同伴社交,耳濡目染,會對孩子上學後的人際適應產生良好的影響。

如果察覺孩子性格有些孤僻,缺少有意義的同伴關係,一定要及時的干預和治療。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這個看起來並沒那麼美好的世界上,仍然發現一絲溫暖;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願每位父母都能成為孩子強大的保護傘,護孩子一世周全。

叮噹派,專注5-12歲兒童語文學習的趣味精讀導師與時間管理教練;持續推送教育熱點、時間管理技巧、高效能語文學習方法等豐富內容,與您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