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有個“文化名人村”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銅缽盂村是聞名遐邇的“文化名人村”。這個現時4300多人口的村子自清末以來,分佈在海內外的知名學者、作家達120多人。清末舉人、慈善家郭子彬,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郭任遠,現代外交家郭豐民,作家、紅學家郭豫適、郭小東等人,都是從這個村子走向國內各地和世界。

潮陽有個“文化名人村”

銅缽盂村創寨於宋理宗年間(公元1225—1264年),其先祖郭浩,宋理宗年間任廣西按察使,郭浩任滿定居潮陽,郭浩之次子郭球到此落籍創村,因村前有大水潭狀似銅缽盂而得名。古村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如今,老寨仍保存古風古韻,房舍清一色為清代建築的潮汕傳統“下山虎”、“四點舍”,前後有廂房的“駟馬拖車”和私家小園林,巷道雖只有二米多寬,但筆直整齊,先前多鋪卵石路,自清代以後改修築為貝灰路面,村裡有建於明代的“郭氏家祠”、“龍潭古廟”、建於清代的“銅盂公學”等古建築,一派古風古韻。

潮陽有個“文化名人村”

銅缽盂村創寨始祖郭球,乃宋代知名學者,曾任蘇州府教諭,後代子孫遵祖訓、重教育,歷代人才輩出。著名實業家和熱心文化事業的慈善家郭子彬,生於1860年,少年時往上海謀生,後創辦上海鴻裕紗織廠、鴻裕紗廠、麵粉廠和鴻裕銀行,成為上海知名實業家。他熱心教育和慈善事業,民國12年(公元1923年),捐巨資在家鄉興建銅盂公學(後改為銅盂中學),並先後為潮陽東山中學、六都中學、潮光中學和汕頭大中中學、潮安韓山師範、金山中學贈建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宿舍;上世紀三十年代,又捐巨資在上海復旦大學建設心理學院,在上海創建貧兒教養院,供貧家子女免費讀書、學藝;晚年回家鄉定居,仍捐巨資修路、建橋,創辦宏濟善堂、育嬰堂。民國21年,郭子彬在銅缽盂村逝世,享年73歲。

潮陽有個“文化名人村”

在銅缽盂村漫步,老寨和新村成了兩道鮮明對照的風景線,老寨的古建築,清代和民國時期房舍、狹窄小街的中興街、中圍街、同和街,還有老寨前面的大龍潭,似小湖泊,既是農田灌溉水源,又為村民提供了生活用水,故被稱為“聚寶潭”。從老寨到新村,好似從清代走向現代,新樓林立,街道寬闊,車來人往,機聲唧唧,時代新風撲面。

潮陽有個“文化名人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