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聯手《交換作》

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聯手《交換作》

11月14日至17日,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交換作》即將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交換作》是編舞家林懷民攜手陶冶、鄭宗龍,為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的舞者交換編舞:陶冶為雲門舞者編作《12》、鄭宗龍為陶身體舞者編作《乘法》,而林懷民為雲門資深舞者編作《秋水》。三位國際級編舞家,兩大超級舞團聯手,為觀眾帶來N倍加乘的震撼體驗。

1973年,林懷民以“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雲門舞碼豐富精良,眾多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成為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以往雲門演出的都是林懷民的作品,臨近退休的他所推出的最後一套節目《交換作》,出人意表,拓展新局,引人暇想。其間,林懷民為雲門資深舞者編創《秋水》,靈感來源於他在京都看到秋日的溪流潺潺,清澈見底,紅葉漂浮,遂將那“夕陽無限好”的境界化為冥想的寧靜之舞。

2020年,鄭宗龍將接任雲門舞集下任藝術總監。他的作品屢獲國際大獎,舞評家讚譽為“國際舞蹈界新鮮而獨特的聲音”。此次鄭宗龍以自身的動作方法,注入陶身體舞者的身體,編作出《乘法》。舞作動作簡約,透過節奏與意象的變作交疊,變幻無窮。

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聯手《交換作》

攝影:陶冶

2008年,陶冶、段妮、王好三位中國舞者創立陶身體劇場,由陶冶擔任藝術總監。數年來,陶冶以東方思維入舞,在預設限制中提煉出獨特的身體美學,形式極致純粹潔淨。以舞者數目為舞題的“數位系列”,備受國際舞評家讚譽,使陶冶成為當代最受矚目的編舞家之一。《交換作》中,陶冶為雲門舞者編作《12》,陶冶長年以舞者數目作為舞蹈的題目,“12”是跟他工作的雲門舞者人數,靈感卻來自瑞典山頭所見快速流動的彩雲。他以變化多端的動作挑戰雲門舞者,呼喚他記憶中的流雲,也將這孕育了13年的創作,獻給兩個舞團的第一次合作。

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聯手《交換作》

攝影:李佳曄

2014年,林懷民曾邀請陶身體劇場到臺北參加新舞臺“新舞風”舞蹈節,演出了數位系列的《2》《4》《5》《6》。在那一次的交流中,陶冶也進一步地認識了雲門舞集和鄭宗龍。2017年,陶身體劇場第一次應邀到雲門劇場演出。在演出間隙與鄭宗龍聊天時,陶冶隨口問他:“你要不要來我們團裡給編一個舞?”沒想到鄭宗龍想都不想就回說好,前提是陶冶也得幫雲門編一個舞。兩個人在天馬行空的閒聊中的約定,被林懷民得知後,問他們當不當真,在得到確認答覆後,林懷民將這項交換編舞家的合作計劃,加入了他自己的一個短舞《秋水》,於是成為他退休前為雲門策劃的最後一個節目《交換作》。

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聯手《交換作》

攝影:張勝彬

2018年,帶著給彼此交換編舞的心情,鄭宗龍先是來到北京與陶身體舞者進行工作,隔週陶冶去到淡水與雲門舞者工作,挑選舞者。鄭宗龍說:“從陶冶問我說,你要不要來給陶身體編一個舞的那個瞬間,我的腦袋就衝出許多陶身體劇場的作品及舞者身體的交疊畫面,成為這支舞的概念。我思索著,有沒有可能在陶身體已有的一種身體架構下,融入我對身體的理解跟方法。我所思考的交換,不只是個單純的加法,甚至可以是乘法。‘乘’這個字,在中文裡也有加疊,交錯,交流的意思,非常符合這次兩團交換編舞家的初衷。”

而陶冶在表達對《12》的構思時說:“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創作方向都十分篤定。12很簡單,就是12位舞者,從創團便開始使用,幾個數字代表演出舞者的數目。《12》還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可以實現一個我曾經有過的想法與經驗。我跟宗龍對於編舞的審美與事物想象力很有共通感,但我們一個收,一個放。在收與放中,我們都對創作構建,有著嚴謹追求,並緊扣著藝術觀念的內在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