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擦亮“紅旗”品牌 勇創“中國桑都”

樂至:擦亮“紅旗”品牌 勇創“中國桑都”

繅絲車間


資陽日報記者 蒲敏

10月的樂至是紅色和綠色的海洋。紅色是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綠色是在秋日下仍舊綠意盎然的桑葉。

在這個傳承著紅色精神的元帥故里,一個“桑”字又賦予了她別樣的魅力。餐館中,裹著麵粉整片出鍋的油炸桑葉引人垂涎;在酒館,小酌一杯絳紅色的桑葚酒可保健養身;走門串戶,桑葉蛋、桑葉面是不錯的伴手禮;在診所、藥房,止咳清燥的桑葉茶和祛風溼、利關節的桑枝飲片,是樂至人民十分信賴的中成藥……

2019年,樂至縣提出打造 “中國桑都”品牌。這個川中小城,正在幽幽的桑樹林間把“傳統”和“創新”結合在一起,誓把“桑產業”做大做強、把“桑文化”做深做厚,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紅旗”品牌

帥鄉傳承

樂至有著上千年的種桑養蠶歷史,這裡自隋唐起便有“栽桑養蠶”的記錄,是為“蜀繡”提供原材料的基地。

1959年,陳毅元帥回鄉視察,看到家鄉蠶桑產業興盛,便支持以“紅旗”為名,在樂至縣中天鎮建立絲綢廠。

樂至位於沱江跟涪江的分水嶺,整個縣城都缺水。“繅絲需要大量用水,選在中天鎮建廠就是因為陽化河從這裡經過!”四川紅旗絲綢公司總經理譙武指著牆上的老照片,向記者介紹起了當年建設“紅旗”品牌的故事。

“陳毅元帥曾擔任外交部部長,在他的幫助下,廠子引進了5臺世界頂級的繅絲機。可以說我們紅旗絲廠是從建廠開始就是高配,當時樂至的繅絲技術也是全世界一流的。”上千年的原料供應傳統和當時最先進的設備,讓紅旗絲廠一舉成名。樂至的生絲產品直達上海,打通了“樂至供應——上海製造”的連接線,也造就了這座小縣城當時的工業輝煌。

“我們都記得,父母經常加班。最頂峰的時候創造過2000人加班,上萬盞燈齊齊點亮的壯觀景象。”紅旗絲綢公司絲廠廠長秦波激動地說:“在燃煤油燈的年代,紅旗絲廠的光亮影響著一代人的成長。”

高起點也帶動著一代又一代紅旗人不斷在技術改革和設備升級等方面下足功夫。近年來,工廠引進了多批次新設備,在大大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使年產量提高了20%,今年積極籌備的煤改氣工程也已動工。未來,紅旗絲廠既能實現節能環保,也能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生產。

技術推廣

提升種桑養蠶技能

傳承紅旗品牌,傳承帥鄉文化是每一個“紅旗”人肩上的責任。帶著這樣的責任。近年來,公司想方設法從源頭著手,不斷提升種桑養蠶的技能水平,在產業集中的鎮村建設園區,改良桑樹,推廣 “旋轉簇”“小蠶共育”等先進技能。

“明年我們用旋轉簇,單價更好。”在龍溪鄉繭站,站長吳志忠一邊忙活著手裡的活計,一邊積極向蠶農推廣旋轉簇。“這個旋轉簇是方格簇的升級版。結繭的時候,蠶都有個向上性,這麼一轉起來,繭子結出來厚薄均勻,色澤光亮,上車率高。你們一公斤賣55元,就不錯了,那個東山鎮方廣村的養蠶能手彭卓秀,今年的繭子賣到了56.5一公斤!”

這個價格,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但蠶農們仍有自己的擔心:“旋轉簇投入大不大嘛?”

吳志忠堅定地說:“放心,明年新技術推廣起來了,公司要給大家物資補貼的。”這下,蠶農們放了心,紛紛表示,要在來年試一試。

送桑剪、補貼物資投入、優質蠶繭分紅、辦理蠶農卡……四川省紅旗絲綢公司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堅定著大家養蠶致富的信心。

 “工農”結合

體驗式旅遊即將解鎖

在東山鎮方廣村,養蠶能手彭卓秀,等來了一年最清閒的時刻。她走到桑樹地裡看著油光厚實的桑葉,頗為惋惜地說:“都還有桑葉長得這麼好,如果再能多養兩季就對了。”

從一年兩季蠶到一年五季蠶,蠶農們還期待著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作為該村“小蠶共育”的領頭人,彭卓秀每一季大約能比其他蠶農多掙5000元以上。“我把小蠶集中在一起,養到一定程度再交給其他蠶農,這樣成活率更高。”

彭卓秀還希望自己能在村裡帶兩個徒弟:“技術學好了,自然就多了掙錢的渠道。”方廣村第一書記陳偉也告訴記者:“在廣西,因為氣候條件好,每年能養十餘季蠶。明年,我們想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規模化養殖開拓更大空間。”

如今,方廣村1200畝土地,有800畝都種上了桑樹。1300平方米的蠶房也正在建設中。村委會外,傳來孩子們稚嫩的嗓音:“叉叉褲,叉蘿蔔,狗來了,爬桑樹……”

雖然已經過了養蠶的季節,但是桑樹下還有歡跑的雞;桑樹上泛著綠光的冬桑葉還等待著製成茶葉;即將進入修桑季,被剪下來的桑枝還能製成中藥飲片;各類與桑有關的美食、伴手禮即將登上2020年的春節市場。

來年,樂至還將“解鎖”與桑有關的體驗式旅遊。一方面,讓遊客能近距離進行“蠶桑農事”體驗;另一方面,四川紅旗絲綢公司也在積極籌備,將老廠房打造成工業旅遊目的地,讓泛著柔光的“生絲”絹繡在樂至歷史發展的卷軸中,擦亮“紅旗品牌”,勇創“中國桑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