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看男生給女生化妝特別搞笑,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第二季!”

“看了第一季覺得大家有梗也暖心,想在第二季看‘直男’給女生化妝!”

在第一季《口紅王子》的評論中,除了對節目內容的討論,也不乏上面這樣對第二季節目的“催更大軍”,足以看出這檔節目對時下年輕用戶的吸引力。

10月29日中午12:00,由騰訊視頻出品的《口紅王子》第二季美好迴歸。在滿足用戶愛美訴求之餘,節目更通過對兩性差異的探討,引導男女之間的理解與和解,及大眾對於審美升級的關注,讓人耳目一新。


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王子擴容、時尚KOL助陣,呈現兩性審美差異

作為一檔時尚類綜藝,第一季的《口紅王子》通過女嘉賓和“化心男團”的化學反應,延展出很多浪漫內容,給用戶一種可視、可撩的偶像劇式觀感,為垂直類內容的創新做出了示範。

有“珠玉在前”,讓新一季的節目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不過從今天上線的節目來看,新一季的《口紅王子》在保證核心看點和模式不變的基礎上,引入了全新的角色,對節目嘉賓進行了擴容,也為節目帶來了新鮮看點。


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首先,節目打破了用戶對王子固定形象的認知,對“化心男團”的嘉賓類型進行了豐富。在上一季的節目中,由費啟鳴、MIKE、秦奮、戴景耀組成的“化心男團”,滿足了無數少女心中對王子的浪漫幻想。而這一季,節目組在“化心男團”中增加了帶有典型暖萌直男特點的彭昱暢,以及顏值王子而性格相當“鑽石男孩”的畢雯珺作為新王子。節目上線首期,兩個人對化妝的懵懂以及跟原有嘉賓性格的反差,給節目帶來了更多的新鮮觀點、笑點和看點。

在首期節目中,坐在臺下的薇婭一下子就發現了嘉賓吳宣儀的化妝臺上“散粉”快用完了,而站在化妝臺邊的彭昱暢一臉迷茫地問出了“哪個是散粉”的問題;而當主持人何炅向王子們提問“女生每天發微信找你聊天會怎麼想”這個問題時,畢雯珺更脫口而出“煩死了”,這些“直男式”回答,讓不少女性網友感嘆“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男朋友”!

其次,時尚KOL助陣,增加女性大數據角度,也進一步拓展了節目的商業空間。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的迅速發展,KOL安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決策。因此,新一季的《口紅王子》在原有嘉賓陣容的基礎上,創新增加了“美好顏究員”這一角色,並邀請到薇婭助陣。


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從首期節目效果來看,“美好顏究員”薇婭的加入可以說恰到好處。作為擁有700萬粉絲的“全球好物推薦官”,薇婭在帶貨領域有著絕對的優勢。節目中,她通過“化心補給站”,向王子們進行產品的展示,為節目增加更多關於品牌實用性的內容,實現品牌產品的立體化曝光,提升品牌的營銷效果。

同時,節目還賦予了她帶貨主播之外的綜藝角色。上一季節目中,每一期只有一位女嘉賓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的內容相對來說有些個人化。而薇婭經常通過直播與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年輕人互動,對時下年輕用戶的喜好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因此,由她來分享美妝趨勢、生活經驗及情感觀點,其實是代表大眾女性視角輸出內容,節目的話語場因此而得到了平衡。


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整體來看,新一季的《口紅王子》雖然仍是以女性化妝臺為切入點,但通過女嘉賓與不同類型異性相處的對比,展現兩性生活方式的審美與態度,為年輕男女提供更好的相處方式範本,增厚了節目本身的社會價值。

顛覆傳統,挖掘時尚類節目服務性特色

一直以來,時尚類節目都是綜藝市場重要的節目品類之一,用戶對這一類節目高關注的背後,其實是當下年輕人對時尚內容的需求在逐漸提升。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平臺和製作公司入局,時尚類節目大量湧現,內容同質化的問題正逐漸浮現出來。

從市場上比較流行的時尚類節目來看,內容上大多是邀請專業人士來到節目現場,為想要變美的嘉賓們提供相關的時尚資訊,在調性上偏重“教學性質”。而《口紅王子》通過對呈現內容、價值表達等多個維度的創新,顛覆了傳統時尚類節目的說教模式,尤其是其“服務性”的特色,在同類型節目中尤為突出。

在筆者看來,節目的服務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首先,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節目以時尚、美妝為載體,通過對兩性相處中常見問題的挖掘,對現代男女審美差異進行探討,讓用戶從中學習兩性相處之道。第一期節目裡,主持人何炅提出了讓男女嘉賓演繹一個“如何向女生要微信”的片段。秦奮自信滿滿地以“鄰居”這一身份向吳宣儀索要聯繫方式,卻被吳宣儀用一句“不方便”拒絕。在引發笑點的同時,展現了出兩性在同一問題上的理解差異,並最終點明瞭“用心”在兩性相處過程中的重要性。


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當下,觀眾對綜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綜藝節目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下飯”,更重要的是讓用戶有所得。而《口紅王子》將更多的視角放在男女兩性之間,讓用戶在管理外在形象的同時,也得到內在的提升和彼此的認知理解。

其次,從品牌客戶層面來看,節目自然地把產品融入到趣味的內容中,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接收產品信息。節目中,當女明星的化妝臺轉向用戶的那一刻,她桌上的產品也隨之曝光,用戶通過節目就可以輕鬆get到明星同款的美。同時,與節目內容更為貼合的品牌植入,更大程度地消除了觀眾對廣告的反感,刺激觀眾的購買慾,對品牌營銷產生極大助力


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第三,在滿足女性“變美”這一訴求的同時,節目也通過對年輕態度的表達提升用戶的認同感。對於當下很多年輕人來說,一檔節目能夠吸引他們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態度、生活習慣能夠在節目中得到認同。節目中,吳宣儀的揹包都被隨手放在了化妝臺下,她表示這樣很方便,想用什麼直接拿走。這個看起來有些“特立獨行”的觀點,立刻得到了畢雯珺的認同,因為他就是一個把當季要穿的衣服直接放在行李箱上的人。

《口紅王子》所選取的化妝臺,其實更像是年輕人生活的一個細小切口,對化妝臺的挖掘,其實也是對年輕人生活態度的探索。通過不同化妝臺的呈現,節目也為用戶展現了聚光燈背後明星們的生活日常,年輕的用戶在看到同齡明星們與自己相似的生活方式時,能夠輕鬆地找到共鳴點。

綜藝+電商合力賦能,解鎖品牌營銷新玩法

近年來,“帶貨”作為時尚綜藝的關鍵詞,一直被頻繁提起。但在當下,綜藝市場對“帶貨”的認知,幾乎還停留在利用明星、節目熱度刺激粉絲消費,達到短期流量變現上。從這一層面來看,行業還缺少深耕“帶貨”的綜藝節目,內容與品牌的商業合作模式也亟待更多開發。

從上一季《口紅王子》相關視頻的播放量數據看,節目用戶更偏好明星分享、好物推薦等實用性內容,因此新一季的節目在商業模式上進一步拓展,創新採用了“單期爆款合作伙伴”模式,為綜藝帶貨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從具體操作來看,《口紅王子》打破了傳統綜藝節目採用總冠名、聯合贊助等常規品牌合作的套路,在每期節目都會引入單個或不同品類的品牌,以明星同款撬動用戶的模仿心理,實現帶貨效力的放大。尤其是隨著節目的播出,當期合作的品牌將隨節目的傳播達到曝光峰值,節目內容刺激用戶的消費慾望,實現品牌銷量的轉化,形成品牌營銷的“黃金售賣周”。

同時,隨著電商平臺尤其是電商直播的興起,品牌客戶手中的預算大量被分流。因此,第二季的《口紅王子》創新實現了綜藝內容與電商平臺的跨界合作。品牌客戶在購買節目內品牌合作的同時,還可以藉助《口紅王子》的IP,在電商平臺中的薇婭直播間進行“坑位”推薦。在10月21日雙十一預售直播中,薇婭就為用戶推薦了首期節目中植入的蘭蔻196口紅,她不僅為品牌背書更親自試口紅的顏色,在她的推薦下,兩萬支口紅上線後秒空。可見,在節目IP和電商平臺的加持下,品牌的曝光度和品牌價值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時尚綜藝《口紅王子》與電商跨界,破題內容帶貨新玩法


對於一檔時尚類節目來說,“節目中種草,節目外購買”是節目方和品牌方都理想的結果。而《口紅王子》第二季以訪談、劇情為載體,為品牌方的融入與參與提供了最自然的環境,有效降低用戶“廣告抗拒”的品牌植入與曝光。同時,節目通過對兩性審美差距等正向話題探討,在不傷害品牌的情況下,保證了傳播效果最大化,真正實現了“品效銷合一”的傳播效果。

總結

作為一檔傳遞美好生活方式的時尚綜藝,《口紅王子》第二季通過對男女嘉賓相處時化學反應的觀察探討,直擊用戶的情感需求。同時,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節目也賦予了品牌更多生動的價值,開闢了綜藝帶貨的全新思路。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