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都有誰?誰最強?如何排序?

想碗bCqp4647


戰國七雄的成員這個比較簡單哈,送分題,上過初中的都應該知道。分別是齊、秦、韓、趙、魏、燕、楚。當時我的歷史老師還交過我們一個簡單的諧音記憶方法,就是“齊秦喊趙薇演出”。

至於這個強弱順序嘛,那就得分時段了。

第一階段: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03年;齊國、楚國、魏國、趙國、韓國、秦國、燕國

初期國力最強的,就是在大家還沒有改革的時候,那肯定是齊國和楚國。咱們常說春秋四大國嘛,分別就是秦國、晉國、齊國和楚國。這其中晉國分了家,成為趙魏韓;秦國掉了隊,向東不能出崤函,爭南不能及巴蜀,還有個義渠國常常下山打劫,自己內部又是宗室爭權奪利不斷,反正就是個內憂外患,自顧不暇。齊國雖然經歷了田氏代齊風波,但好歹人家是溫水煮青蛙,平穩過渡,實力一如既往的強大。至於楚國,成為了江南霸主,乃是一方巨擎。

所以,最初的戰國七雄,為齊楚最強。後面排序則就是三晉的魏國、趙國、韓國;秦國排第六。至於燕國,苦寒之地,晚年吊車尾,乏善可陳。事實上,當時天下還有一些較小的諸侯國,比如魯國、衛國。特別是魯國,別看基本上已經是齊國碗裡的肉了,但也還是有幾分實力的,曾在吳起的帶領下,暴捶過齊國。

當然了,這個強弱不能單純的以某場戰爭的勝負來計算,不然那沒法算了。按照戰國那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戰的強度,這個排名估計得天天換。

這也是為何,明明戰國初期三晉的戰績是最好的,我依然將其列在齊楚之後。當時的三晉,由於還是同出一家,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其天生的聯盟體質,自然是無往而不勝,想打誰打誰。特別是楚國,本想趁著秦晉衰微,問鼎中原,結果被三晉一路狂揍,心酸不已。

當然,這還是要有個時間線的。按照公認的戰國時間段,我們來做個劃分。

前面提到的齊國、楚國、魏國、趙國、韓國、秦國、燕國這個排名的時間段是在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03年。(其實這一階段排名不是太貼題,因為正式的趙魏韓三國成立,是在公元前403年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所以僅作參考)

第二階段,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342年,最強者是魏國、其後乃是齊國,然後是楚國、趙國、韓國、秦國、燕國。

眾所周知,戰國作為新時代,誰先變法誰強大,魏國顯然就是其中最早開竅的一個。

公元前403年,魏國正式立國之後,國君魏文侯勵精圖治,帶著翟璜、樂羊、李悝一眾能人,開始強國變革之路。以李悝變法為核心,翟璜為相、樂羊為將,富國強軍。

其實變法的內容,整個戰國都大同小異,只是徹底不徹底的區別。李悝變法主要也就三點,搞掉鐵飯碗,即世卿世祿制度被廢;廢除井田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設置軍功制度,激發好戰潛能。

總而言之,在變法之後,魏國一躍成為三晉扛把子,國力不輸齊楚。而後來魏武侯時期,吳起來了,打造了一支名叫“魏武卒”的職業化軍隊。這隻軍隊人數上可能不多,但勝在質量。相比於其他國家大都還在用貴族帶農民打仗的半職業風格,吳起帶著魏武卒告訴了全天下什麼叫做正規軍。

當年的魏武卒,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拓地千里、未嘗一敗。

《吳子·圖國》: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最變態的是,吳起曾以五萬魏武卒新軍,擊潰秦國五十萬大軍。由此建立起對秦國數十年的優勢地位。

而到了魏惠王時代,魏國開始與東邊的齊國爭霸,前期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一度成為霸主。但無奈四戰之地,四面受敵,最終馬陵之戰,魏軍慘敗。魏國就此衰落。如此算來,魏國在戰國早期也算是稱霸了半個多世紀。

而齊國一直都比較強大,公元前334年,齊威王還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排第二沒有爭議。

至於楚國,和齊國一樣,作為春秋四大國之一,一直都是很有實力。但無奈長期受到以魏國為首的三晉打壓,只能憋屈的窩在江南。不過在經過吳起變法後,楚國的國力猛增,有著再度稱霸得實力,排在第三,也說得過去。

至於趙國和韓國,一個尚武,有個有錢,在立國之初,國力甚至超過魏國。只是後來遭到了魏國的壓制。但還是要強於商鞅變法前的秦國。至於燕國,乏善可陳。

第三階段,公元前342年到公元前307年;齊、楚、秦、趙、魏、韓、燕

此時的戰國屬於最亂的時代。魏國衰落之後,齊國當仁不讓坐上霸主之位;而楚國在經歷吳起變法後,吞併吳越,虎視中原,亦然是強國之選。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在秦惠文王時代迎來崛起,敗義渠、吞巴蜀,一個大國開始出現。至於三晉,趙國取帶魏國坐上大哥之位,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拓地千里。武力之盛,堪稱諸侯最強。韓國開始成了弟弟,被秦國予取予求。至於燕國,乏善可陳。

所以綜合來看,具體排名應該是齊、楚、秦、趙、魏、韓、燕。

當然,這裡位置比較尷尬的是楚國,雖然強盛,但由於齊南蠻子的身份,異常的不受待見,經常被中原國家聯手暴捶。所以如果論戰績,其甚至要排在趙國之後。

第四階段,公元前307年到公元前221年。

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基本就是秦國一家獨大,各種欺負山東六國。特別是秦昭王親政後,靠著白起,打遍天下無敵手。伊闕之戰廢了韓魏,長平之戰廢了趙國、郢都之戰廢了楚國,簡直不要太強,當之無愧的霸主。

而在那個時代,唯一能與秦國掰一掰手腕兒的是趙國。趙國在經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後,國力強盛。並於趙惠文王時代到達頂峰,也是打得齊楚叫爸爸的存在。

至於齊國,本是山東霸主,無奈遇到了打了雞血的燕國。一次五國伐齊,讓齊國一蹶不振,自此淪為二流。

楚國依然還是強,是戰國後期秦國除趙國外最難對付的存在。其龐大疆域所帶來的戰略縱深,令秦國也很頭疼。甚至於在楚考烈王時代,楚國還取帶趙國成為了山東六國新一代扛把子,與秦國掰手腕,也還是可以。

至於魏韓兩國,且不必說,韓國因為離地理位置的緣故就在函谷關口,擋住了秦國東進之路,所以一直被蠶食暴打,基本是無主權國家。魏國實力尚可,信陵君時代也是一方豪強,但免不了秦國報復。至於燕國,雖然五國伐齊橫了一把,但其實是狐假虎威,垃圾還是垃圾,曾被長平之戰後元氣大傷的趙國暴捶,乏善可陳。

所以綜上所述,第四階段的排名分別是秦國、趙國、楚國、齊國、魏國、燕國、韓國!

以上便是我對戰國七雄的一個排名,純屬個人見解。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強大的不僅僅是戰國七雄,比如義渠國,曾是三晉和秦國的心腹大患,國力絕對要比同時代的燕國強。還有越王無疆時代的越國,那可是一度與楚國爭奪江南霸主的存在,在當時基本上是可以吊打韓魏以及燕國的存在。還有中山國,其曾經也是令趙國極其頭痛的存在,武力彪悍。


白話歷史君


東周之後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而這兩個時代的的間隙並不那麼明顯,一般而已是將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三家分晉做為戰國起始標誌,此時中華大地之上還有諸多諸侯國,但是實力比較強的有七個,分別是秦、齊、趙、魏、燕、楚、韓。

戰國七雄,是楚國在南,趙國在北,燕國在東北,齊國在東,秦國在西,韓國、魏國在中間。他們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實力排名,並且在整個200年的時間裡面,彼此的實力此消彼長,各國的實力也在不斷地變化中。

戰國初期,三家剛剛分晉,彼此實力都不強;而齊國則是田未代姜,國家由欒、高二氏掌控,雖然是強國,但是內部問題比較大;秦國此時正在經歷五世之亂,燕國則一直處於邊緣地帶,只有楚國剛剛滅了越國,所以此時七國實力排名應該是:楚、齊、趙、魏、韓、秦、燕,這段時間持續不到20年。

三家分晉之後,魏國是三家中實力最小的一位,而且國土面積不連串,國家隨時有被切割的危險,但是在公元前445年,魏斯繼位,即為魏文侯,,魏文侯大舉任用賢能之人,如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等人,富國強兵,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大約用了20年的時間,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而此時的齊國已完成田代姜,齊國國內的政治區域統一,而趙國和韓國以及秦國都收到了魏國的壓制 ,所以此時的國家排名應當是魏、齊、楚、趙、韓、燕、秦,這段時間持續了魏文侯的後半期和魏武侯時期已經魏惠王的前半期,四將長達60年。


秦國地處魏國北方,在魏國稱雄的日子裡,秦國過的很煎熬,尤其是陰晉一戰中秦國50萬大軍被吳起5萬大軍打敗,秦國面臨滅亡的邊緣,但是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的變法,秦國的國力開始回升。此時進行變法的還有韓國,並且此時的韓國滅了鄭國,韓國的實力也頗為強大。相比之下,魏國雖然依舊強大,但是在經過兩次魏齊之戰中,都被齊國打敗,最後馬陵之戰齊國將魏國的主力殲滅。齊國成為了戰國最強國。此時天下形式突變排名應該是齊、魏、楚、秦、韓、趙、燕,這段時間持續的時間大概在30年左右。

秦國在秦惠文王時期,秦滅巴、蜀、苴,秦軍繼續屢敗魏軍,再破三晉伐秦聯軍,又聯韓魏攻打齊楚,大敗義渠國,掌控了對山東諸侯作戰的戰略主動權。秦國實力大增,成為了與齊國併為二帝的局面,此時的國家實力,是齊、秦、楚、趙、魏、韓、燕,持續了大概20年的時間。

燕國長期處於戰國的最北方,並且國家內亂不止,到燕召王時期,燕國廣納賢才,燕國有過一段時間的強盛。而與此同時北方的趙國也實行了胡服騎射,國家的戰鬥力報表;秦國佔據了巴蜀之地,此時秦昭襄王繼位。而齊國則在帶領的五國盟軍的進攻下 幾乎亡國。所以此時天下的實力應該是秦國最強,依次為秦、趙、楚、燕、齊、魏、韓,這段時間持續時間不長,只有20年 左右。

在燕國的打擊下,齊國並沒有滅亡,最後燕召王去世,樂毅收到猜忌後離開燕國,齊國趁機復國。而此段時間將長期形成秦趙爭霸的局面,所以此時的國家強弱依次為秦、趙、楚、齊、魏、燕、韓,這段時間持續大概40年。

長平之戰,趙國40萬大軍被殺,國家到了滅亡的邊緣,而此時秦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第一強大之國,此時的國家實力排名為秦、楚、齊、趙、魏、燕,韓。這種排名基本持續到戰國結束。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秦始皇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帝國烽火


一,戰國七雄:秦、齊、楚、趙、魏、韓、燕。

二,誰最強:魏、秦、齊、楚、趙都曾經各領風騷;只有韓、燕一直弱小被欺凌。

從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聯合瓜分智氏,晉國實際上也就只剩下名稱。晉國中出現了趙魏韓三個國中之國,公元前403年通過威逼利誘成功得到周天子的承認;從此歷史進去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第一個強盛起來的諸侯是魏國。三家分晉後他們的地盤其實是這裡一塊那裡一塊的。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魏國當時四面受敵危機重重。

國家的強大永遠與人才分不開。魏文侯內部用李悝變法提高國內生產總值,使人民富裕起來;對外重用吳起、樂羊;改革軍事發展地盤。魏國武卒可以說天下無敵……與秦國戰爭穩定了河西大片肥沃的土地,與韓國置換終於家國土連接起來。

人才的流失導致魏國的衰落。

龐涓被孫臏所殺,魏國從此一蹶不振淪為二流國家。
吳起在魏國



流失人才中排行第一,他是魏國流失人才中第一個重量級人物。由於領導的變更,吳起被魏國宰相公孫痤陷害終於被逼離開魏國,投靠了楚國。

吳起投靠楚國以後,一年內就做到了楚國令尹;他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以說有吳起的楚國迅速發展,軍事政治力量開始讓魏國忌憚。

孫臏被龐涓迫害,逃離大梁;成就了齊國。在孫臏的軍事改革後齊國的軍隊開始強大,終於在10年後殺死了龐涓也成就了孫臏之名。

齊國引進人才,創辦稷下學宮是最早的大學;他提高知識分子的待遇也為齊國的強大提供了學術支持。

如果說孫臏和吳起是逃離,那麼衛鞅的離開就只是識人不明而已(公孫痤推薦,領導卻不能重用)。

衛鞅跑到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從此秦國成為戰國最強;並且一直強大下去。

當然這時候的秦國還不能一家獨大,因為還有齊國和他抗衡;而後來的五國伐齊,使齊國再也無法回到第一梯隊。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雖然厲害,使趙國在軍事上成為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諸侯。可是長平之戰的失利成就了秦國超級大國的夢想……

戰國七雄誰最強如何排序,小編只能說:前期魏國最強,中期各國齊頭並進相互博弈,後期秦國一家獨大吞併六國。


蟻史為諫


戰國七雄指的是秦、齊、楚、韓、趙、魏、燕等七國。戰國初期,魏國最先進行了變法,魏文候任用李悝變法,魏國逐漸強大起來,並訓練起強大的軍隊"魏武卒",強大起來的魏國不斷欺凌周邊的弱小國家,比如說秦國,秦魏河西大戰,魏國打敗秦國,秦獻公戰死,迫使秦割河西之地給魏國。

戰國中期左右,各國都開始了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趙國有胡胡騎射,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秦國的商鞅變法,變法徹底全面,效果最好,使秦國國力大增,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國力最強,這為秦國消滅東方六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商鞅變法,秦國國力強盛,並建立了強大的秦軍,後來秦國又制定了滅亡東方六國策略,即"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秦始皇前的六代國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為實現這一策略而進行了一系列的兼併戰爭,最終在秦王嬴政(即後來的秦始皇)時奮六世之餘烈,滅掉了東方六國,統一全國,結束了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




千古一帝y


戰國初期,各國約等,趙楚最強,燕較弱。

戰國前期,魏趙楚齊較強,秦韓燕較弱。

戰國前中期(前356~前330),楚齊魏秦趙韓燕。

戰國中期(前330~前300),秦齊楚魏趙韓燕

戰國後中期(前300~284),秦齊,楚趙魏,韓燕。

戰國後期,秦趙楚齊魏燕韓。

戰國末期,秦楚趙齊魏燕韓。


大熊金剛


自三家分晉後,中國就進入了戰國時代。戰國持續兩百多年的時間,從前475年持續到前221年,所以誰最強就有個時間順序,不能一概而論。

所謂七雄分別是秦、齊、楚、韓、趙、魏、燕等七國,需要指出的是,戰國七雄不是指戰國只有七個國家,還是存在其他一些諸侯國的。

那麼如果按照時間排序該怎麼排呢?

魏國

諸多諸侯國中最先強大的就是魏國。

公元前445年,進入戰國三十年後,魏文侯繼位後,率先發起了改革。魏文侯在位期間,任用李悝(音kui,一聲)進行變法改革,同時廣用人才,諸如吳起、樂毅、公孫豹等等。

尤其吳起這種文武全才的人,在魏國為將期間,深化軍隊改革,發展武卒制,楚國的軍隊一時所向披靡,打的其他諸侯哭爹叫娘不止。

楚國

第二個則是楚國了。

楚國雄踞南方八百年,幾經興衰,到了楚悼王時期,基本也是捱揍居多。隨後吳起來到了楚國,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吳起變法。

一個君王的壽命往往決定了國家的命運,可惜才實行變法三年,楚悼王就一命嗚呼。失去楚悼王支持的吳起,不幸慘死。雖然只是三年,但是楚國也強大起來,隨後的幾十年時間,楚國不斷擴充疆域,像吳越之地,巴渝之地,雲貴之地盡被收入囊中。

吳起變法雖然只是短短三年,但是對諸侯國卻影響深遠,於是幾乎在同時,秦、齊、韓三國都實行了變法,最後出現秦齊爭霸的格局,韓國雖然也實行了變法,但是國家最小,所以還是被欺負的對象。

秦國

秦國不用說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商鞅變法。商鞅吸取了很多李悝變法以及吳起變法的優點,從根本上解決了秦國很多固有的毛病,可謂移風易俗。這也是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的基礎。


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變的空前強大,各路諸侯都不是對手,一時間風光無比。最後在江湖爭霸中不敵以齊國為首的霸權,短暫的式微了下去,直到昭襄王時秦國才重振雄風。

齊國

於此同時,在東方的齊國國君齊威王,經過早年的貪圖享樂後,終於也決定奮發圖強。於是重用賢臣,諸如田忌、孫臏等。文用鄒忌變法,武以孫臏改革。於是乎,齊國成為了與秦國搖搖對立的諸侯國。

兩個國家打的其他諸侯叫苦不已,甚至齊秦兩國都打了起來。

要我說,古時候的人真是實誠啊,秦國大老遠的跑到齊國去打仗,雙方在桑丘大戰(兗州),其他國家竟然無動於衷,這個時候其他諸侯隨隨便便搞一下,秦國還不得玩兒完啊!

到了齊湣王時期,齊國達到鼎盛。

韓國

韓國採用申不害變法,雖然也強大起來,但終究還是國土太小,與同批強大起來的秦國和齊國一比,那就是捱揍的份兒了。


而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真正的天下大亂,大國與大國之間互相攻伐,多國混戰。這也為趙國的崛起提供了契機。

趙國

江湖就是個舞臺,你方唱霸我登場。到了趙武靈王時期,秦國已暫時的式微了下去,連後面的秦昭襄王都是趙武靈王給立的。魏國此時也衰微了下去,被齊國一通好揍。

趙武靈王不走尋常路,親自發動變法,江湖人稱“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大大增強了趙國的戰鬥力,一大批少數民族勇士得到重用,於是周邊的國家就遭了殃了。

燕國

燕國可以說是最後一個奮發圖強的國家,燕國被齊國滅國後,燕昭王發誓復仇,舉賢任能,一大批優秀人士為其效力,比如樂毅,蘇秦等等。

此時的趙武靈王已被自己兒子活活餓死,樂毅聽說了燕昭王求士的決心,便從趙國來到了燕國。後世諸葛亮總是自比管仲樂毅,說的就是此人。

燕國在樂毅的改革之下,也強大起來,最終聯合趙、魏、韓、秦四國一起攻齊,史稱五國伐齊。強大的齊國被打的只剩下兩座城,此後齊國可以說是廢了。

秦趙爭霸

趙武靈王雖死,但是趙國依然強大。而秦國的昭襄王讓秦國又重新強大起來。一時之間,秦趙兩家打的是難解難分。著名的長平之戰,就是發生在此時期。

由於秦昭襄王實在是太長壽,活了七十多歲,這使得秦國成為了最後的霸主,可見一位明君壽命長的重要性。

到了嬴政時期,其他諸侯國只剩下被宰的命,最終秦國一統了天下。


更多精彩歷史,盡在愚人之娛。期待您的關注哦!


愚人之娛


在戰國的時候總共分為7個國家,分別是秦國、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這些國家並不是強盛的國家一直強盛,有時候這個強有時候那個強,就算是弱一些的韓國、趙國、魏國它們以前也有厲害的時候,最後是被秦國訓練有素的軍隊統一吞併,成為秦朝,這裡給大家排列一下7國裡面誰的勢力弱,誰的強一些。


東晉最後是被分成趙國、魏國和韓國,當時趙國裡面有一個胡服騎射,魏國裡的魏霸西河還算是繼承了晉國,這個韓國它在晉國被分成三個國家的時候實力就是最弱的一個,覺得韓國在戰國的時候連個二流國家都算不上。就算韓昭侯在位時候應該是韓國最強的時候,但是因為地理位置,別的國家總會干預、限制它的發展,所以說韓國是七個國家裡面勢力最弱的一個。那當時的戰國七雄裡面為什麼會有韓國呢,那可能是它當時吞併了鄭國吧。


燕國呢它一直是不太強大但也不能說弱,燕國它和楚國是不一樣的,它和趙國因為地理原因匈奴經常騷擾它們,所以它們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顧忌中原,加上燕王也是一個不負責的君主,在人們的眼裡這個燕國並不是很強大,但是人家燕國出了一個叫樂毅的,這是一個蠻厲害的人物,齊國當時被樂毅帶領的燕國打的把七十多個城池都丟了,差點要被燕國給吞併了。


魏國呢確實挺厲害的,它當時地理環境和韓國是一樣的,但是魏國在當時就能一個國家和多個國家抗衡,打的邊上幾個國家都見魏國怕怕的,當時打的秦國都不敢往東邊發展,確實是很猛,和韓國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就是有點用力過猛了。當魏國西邊是秦國,東邊是齊國,這兩個國家像是商量好的一樣攻打魏國,魏國就被這樣滅亡了。


楚國雖然地理位置很偏遠,但是人家麼有像燕國和趙國那樣一直有匈奴騷擾,而且土地底面積也很大,它的這些優點挽救了很多次楚國,楚國從前也是一個特別厲害的國家到後來被秦國打的連首都都丟了,這期間到底怎麼回事都不知道,後來的人們只知道仗儀拿600裡來換取和平。


趙國呢剛開始也和燕國一樣是一個北方那邊一個小小的國家,後來快速發展都能和秦國一戰,如果不是當時那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後來都說不定是趙國統一了六國呢,畢竟當時趙國在強盛的時候是打算把秦國吞併了的。


齊國是一直都很強大的,和魏國趙國是不同的,齊國這個國家一直很不安分,經常和周圍的國家開戰,使抗秦裡兵力越來越少,最終秦國把其他國家都滅了就剩它自己了,那當時為什麼齊國能在當時在戰國七雄裡面毅力不倒呢,因為人家有錢呀。


秦國是最厲害的,統一六國。秦國曆代帝王都很負責,這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嘉1240嘉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初期魏國魏國保持霸主地位,馬陵道之戰魏國霸權全面衰落,戰國中期秦國齊國變法崛起,後期趙國胡服騎射成為軍事上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六國完全喪失與秦國抗衡的能力!終被秦國逐一滅亡。


龍騎禁軍6


戰國七雄是指中國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盛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最強實力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被史家稱作“戰國七雄”,按各國所在的方位可以這樣來記: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