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莊:以簡馭繁,以少馭多

中國畫法說到底不外虛實關係。以任伯年、吳昌碩為例,畫面佈局不是虛左實右,虛右實左,便是虛上實下,虛下實上。學者當細心體會,多從創作實踐中去追求,久之自然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畫山水首先應瞭解什麼是高、深、平三種佈局特徵,此外用筆用墨,力求調和,主景要鮮明突出,次要景物應配置得宜。

陳子莊:以簡馭繁,以少馭多

▲陳子莊作品


畫有二病,為“過”與“不及”。過者筆墨冗繁,不及者意趣不足。補救之法,為舍有餘而補不足,要筆少筆簡而意足。

寫意畫是在“寫”而不是在畫,要筆墨寡而意趣高。寫實抒寫物象的意趣,個人的情趣。

神形畢肖不離乎氣韻生動,是超乎筆墨之外的東西。要操弦外之音,使觀者見之有畫外的聯想。

凡最高境界的繪畫,意趣不僅在筆墨之內,而且要超乎筆墨之外。繪畫作品的意趣深厚,厚不是依色量和墨量之多寡而定。筆墨之內是有窮盡的,筆墨之外則是無窮盡的,

陳子莊:以簡馭繁,以少馭多

▲陳子莊作品


好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是啟發人的思路。每個人的資質、性格不同,道路亦是不同的,而道路要靠自己去開闢。

大筆寫意畫與工筆著色畫一樣,也有兩種方法,一是勾勒,一是沒骨,勾勒來源於五代蜀黃荃,沒骨來源於江南徐熙。

中國畫的墨法有三種:一是潑墨法,以筆含大量水墨,迅速畫成;二是破墨法,可以先淡後濃,也可以先濃後淡,以淡破濃不易掌握,要防臃腫,最濃處用最淡墨去襯是較容易的,效果也好,也可以半邊淡半邊襯以濃;三是積墨法,此法層次最多,先畫淡墨,等到七八分鐘干時在皴一道,然後待稍幹在皴,如此反覆積墨,到畫畫好後,已成熟紙,如欲從皴,必須以清水稍微潤溼後在皴。

陳子莊:以簡馭繁,以少馭多

▲陳子莊作品


中國畫為什麼不叫風景畫而要叫山水畫,是基於孔子“智者樂山,仁者樂水”之說。因而以山為靜,以水為動,山水畫講動靜陰陽,講仁智之樂,都是來源於此。

一幅畫有了主題或者意境,還要講方法。方法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學習傳統而得的。此須靠多閱讀,要淵博。二是自己創造的。平時看得多了記得多,到時候可隨機調整位置、色彩及筆墨量,這就有可能創造方法。如無自己的創造,光依靠傳統,畫出的畫必然陳腐。

有人動輒題“我用我法”,豈知傳統之法尚且不會,“我法”又是何物耶?

戲劇中的武把子,當因劇情需要,不能不用時才用。如果忽略人物性格,都耍一場,只能博得庸俗欣賞者的叫好。國畫中播弄技法者即如逢人便斤斗一般可笑,過去四川舞臺上有個高蠻子,耍關刀很出名,他一耍,臺下就叫好,臺下越叫,他越耍得快,好多次都把刀耍在人叢中,被甘蔗渣、石頭打了進去。當時四川諺語有云:“高蠻子的關刀——不卯不收場。”播弄技法者,最後將壞在技法上。

陳子莊:以簡馭繁,以少馭多

▲陳子莊作品


我的畫結構、用筆常用佈局陡峻、險入逆出之法。

好畫無定法,每一張的畫法都不同,不易學;孬畫全是習氣,畫法皆同,一學就上手。

中國畫在傳統中講筆墨、虛實、賓主,這是一些精華。有了好的形象,還要經過組織,方能與意境結合。至於墨、色、筆,因景而生,講機變。

中國畫的結構法則,可以用“以簡馭繁,以少馭多”八字概言之。

構圖最重要。要有能組織成有詩情、畫意、音樂節奏感的畫面的能力。否則,就算寫生材料一大堆,臨紙畫畫時仍得去翻資料。

陳子莊:以簡馭繁,以少馭多

▲陳子莊作品


畫畫、寫字都要能險絕,能險才能平。

寫文章、畫畫,都要講“正、反、合”,萬事都離不開正、反、合。木玄虛作《海賦》,無從下手,人謂之雲:“子曷上下四方而言之?”這便是正、反、合。

學習構圖法,最初只需搭兩三個架子,然後再來生髮。畫花卉則可以先學斜勢構圖一種。構圖總離不開縱、橫、斜,這三者的變化關係要充分研究。

構圖之法有虛實、陰陽、照應、開合、參差、動靜。

西洋畫構圖法講究將畫面分割成九塊,主體要擺在“井”字格的交叉各點上。國畫構圖是看勢子,在中、在側、在遠、在近、在上、在下均可。西洋畫沒有這種構圖法。

利用橫、直、斜的結構可構成各種各樣的畫面。構圖總應講究一順一反、一縱一橫,無縱橫結構即是無組織結構。無組織意識的畫家是盲目的畫家。

構圖三原則:橫、直、斜。如山是直的,樹當取斜勢。花卉畫一幅內可有橫有直,只要不編成籬柵就行。如果畫的兩端成均勢對立,則如做詩之以“英雄”對“豪傑”,是謂合掌。

陳子莊:以簡馭繁,以少馭多

▲陳子莊作品


中國畫之構圖,從理論上講應有照應、虛實、賓主、開合,但表現在作品中需若不經意者,使人看起來若有若無,不能故意安排,這是原則。

佈局要講照應虛實。譬如畫幾個葫蘆,要分清哪一個(或一組)是主要的,其餘就是照應。一幅畫的幅面再大,其實也就是冊頁擴大的,冊頁上構圖好了,可變成橫幅,也可以變成直幅。有人因冊頁幅面小而忽視它,小幅尚畫不好,還能畫大幅麼?

陳子莊:以簡馭繁,以少馭多

▲八大山人《荷花小鳥圖》


凡畫中取兩個相關的斜面時,要設法聯起來,否則便會散漫。聯繫之法有明聯,如八大山人《荷花小鳥圖》,畫上一條線(荷梗);有暗聯,不用線,勢交即可,如八大山人《石頭小鳥》。

畫之佈局以取勢為第一,勢,即謝赫六法所說的經營位置,須經過反覆思考。如八大山人畫一塊石頭,下站小鳥,石頭取斜面,很得勢,如取直線則減色,鳥也是一個小斜面,一大一小兩個斜構成這幅畫。如果畫了石頭,下面不畫雀而畫上花、魚,也很好,但也必取斜勢。得勢很重要。譬如寫一篇賦,儘管意思好,文字也好,但未得勢,讀起來總使人感覺不舒服。因此,一幅畫的組織結構要反覆思考,草圖要反覆修改,就象古人作詩,為了換一個字,挖空心思找,直到找不到便好的字來替換才罷休一樣。

轉自:中國畫家雜誌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