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別打了!"5歲男孩求饒落淚,父親卻仍然不知停手

正因為他們還是孩子,所以才會有不聽話的時候。但在孩子淘氣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暴力去解決問題,否則對孩子的傷害巨大。

最近一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原因是一個5歲的男孩竟然乞求道:"爸爸你別打我了!"可面對孩子的求饒,父親仍然不知停手,繼續這麼打下去。

其實這就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男孩因為把家裡的花瓶給打碎了,可父親卻覺得他犯下了彌天大錯。如果不能夠有效的教育孩子的話,孩子肯定在今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也正是抱著這種心態,父親才會選擇用暴力的手段解決問題。

不過想要讓孩子聽話,這種方式往往只會助長父母虐童的心理,非但不會讓孩子得到任何好處,父母反而會對傷害孩子更加有快感。

父母為什麼喜歡用家暴去解決問題呢?

父母覺得孩子不打就不長記性

其實很多父母都特別喜歡使用"棍棒政策"來教育孩子,總覺得孩子犯錯就必須要接受懲罰,不然的話他們就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雖然說這種教育方式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的確不太合適。很多孩子之所以叛逆,正是因為在"暴君政策"中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以至於青春期的時候開始逆反,覺得父母並沒有資格教育自己,這也是普遍孩子在青春期時叛逆的主要原因。

父母本就有暴力傾向

有些父母本來就擁有暴力傾向,他們覺得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而且這類父母有的時候並不是因為教育而毆打孩子,反而喜歡通過毆打孩子來尋找發洩的源頭。當這種情況發生之後,父母就會出現虐童心理,覺得毆打孩子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從而忘記了他們因何而教育孩子,這才是教育上最大的失敗。

以打罵解決問題,倒不如換一種更明智的方法解決問題

主動去了解孩子的感受

我們有的時候總會忘記換位思考,想要教會孩子擁有同理心,那麼我們就必須要先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問題,如果我們每次犯錯的時候總被責罰和打罵,我們真的會開心嗎?顯然是不會的,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主動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

孩子並不喜歡犯錯,他們只是在某些時候不得已才會犯錯。人非聖賢,犯錯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們需要多去考慮那些客觀因素,然後放下主觀因素。譬如孩子打碎了家中的玻璃杯,我們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年齡還小,所以才會笨手笨腳的,等到他們長大以後或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對孩子多寬容一分,他們就會多愛我們一分。

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孩子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時候,我們沒必要去拒絕和禁止。雖然有些時候孩子的想法很不切合實際,但這也印證了孩子的思維比較活躍。如果一個孩子整天死氣沉沉的,什麼都不想的話,那隻能證明這個孩子比較自閉。一個活潑的孩子必然會經常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想法中找到很多漏洞,但也沒必要立刻拆穿。通過間接的方式引導他們現實一些,而且我們還可以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想法。

譬如孩子想要吃冰淇淋,如果孩子的身體能夠承受得住的話,我們不妨跟他們約法三章。譬如我們可以說:"你需要寫完這寫作業才能吃冰淇淋。"我們需要跟孩子談條件,既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又能夠讓他們把分內的事情完成,這才是教育之根本。

給孩子辯解的機會

就算是孩子發生了錯誤,我們也沒必要第一時間責罰孩子,給孩子一個辯解的機會,聽聽他們為什麼會犯錯。當我們瞭解事情的原委之後,我們反而能夠冷靜下來正視孩子的問題。在我們的情緒發生變化時,千萬不要把所有的怨氣全都發洩到孩子的身上,因為我們冷靜下來之後一定會後悔的,畢竟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通過這樣暴躁的方式解決問題。

教育孩子需要先沉下心來,然後再去考慮如何教育孩子。只要不是原則的問題,我們通常都可以忽略那些細小的瑕疵。如果是原則問題,定當嚴懲不貸。

關於教育孩子一事,我更偏向於用道理解決問題,你又是以怎樣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