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給原民辦教師養老補助的發放,會引起教師‘跳槽’,你怎麼看?

為生活而提神


這個問題費思量。話內有話,答案至少有兩個。

如果理解為“給原民辦教師發放的補助”少,“會引起老師‘跳槽’”,我贊同這樣的看法。

如果理解為因為“給原民辦教師發放”了“補助,會引起老師‘跳槽。’我認為這是胡咧咧。




一,因為“原民辦教師發放的補助”少,“會引起老師‘跳槽’”的理由。

首先,原民辦教師對於社會主義教育的貢獻是不容抹滅的。誰抹滅了原民辦教師對於那個特殊時期,做出的特殊歷史貢獻,誰就是毫無折扣的白眼狼。說其與總書記妄顧事實,忘記初心,忘記來路並不為過。

在原民辦教師這個問題上,黨,國家和人民歷來都是關愛有加的。你看一看各部委先後發出的,有關“妥善解決原民辦代課教師1退養問題”的多份文件。你就知道黨、國家和人民對原民辦教師關懷的程度了。

問題在於地方負責制。由於各地重視程度不同、經濟發展的先進和滯後,原民辦教師的補助(我們這裡叫教齡補貼)發放時間,數額參差不齊。比如數額上,現在數據可靠是廣東省梅州、韶關、茂名補貼較高些;河北、安徽、山東丶四川、青海(還發放生活補助)、甘肅等20一26元,也有發10元的如河南、湖山、湖南、陝西等。

但這些數字是動態的,在不斷變化。如河北、安徽都是2019年初調到了26元的。應當相信我們的地方領導們已經關注此事,只是要動作迅速點的了。

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不窮,老師的工資福利就好,原民辦教師也是教師,應當沾點光的。

現階段原民辦教師的教齡補貼太少了。10元,還不夠一碗燴麵錢。一位原民辦教師的教齡補貼相對應一位公辦教師的退休金,是30:1左右,說明原民辦教師的補貼確實少了點兒。

由於原民辦教師補貼太少了,現任教師自然不搭眼角掃!設身處地,現任教師看看原民辦教師教齡補貼,難免不寒而慄。換位思考,設想晚年若也如此,退休以後怎麼生活?不免擔憂。既沒啥保障,不如早離此地,換一個地方!於是乎,篤定“跳槽”去也。

乍一看,原民辦教師補貼少無關大局,好像離現任教師十萬八千里。究其實後顧之憂的心裡感應還是有的,他們不願過原民辦教師現在的日子。因此,要“跳槽”。

細想想,原民辦教師教齡補貼發放多少,實在關乎現任教師隊伍的穩定,也關乎尊師重教的大事情。


二,“給原民辦教師發放的補助,會引起教師‘跳槽’”的說法是胡咧咧。

原民辦教師的歷史貢獻及應當適當提補貼的原因及必要性,無庸贅述。

給原民辦教師發放補貼是黨、國家和人民,對原民辦教師的直接關懷和記起。是尊師重教偉大工程的重要環節,也是堅實步伐。

需要強調的是,給原民辦教師發放補助,絲毫不會影響到現任教師的工資與福利。

這從發放渠道看就小蔥拌豆腐了:教師工資(退休金)教育財政部門發放。原民辦教師補貼則由社保基金撥付。雖然同屬國家財政,但屬專款專用。因此絲毫不存在原民辦教師去分現任教師碗裡一杯羹的擔憂與恐懼。也就是說原民辦教師補貼提高不會拉低現任教師工資水平。沒有僧多粥少之虞。

現階段,如河南等省市已經落地教師工資略高於公務頁工資水平。教師待遇正處春風得意之時。夙寐以求的利好到跟前:工資漲了,房子分了,福利有了,津貼多了,地位高了。為什麼要跳槽?傻子才會!真正的教師有傻子嗎?沒有。個個精的猴掰蝨子。幹嗎要跳槽?莫名其妙!






況且教育界不易進入的。我們的年輕教師,十幾年寒窗苦讀,終於有了一份心儀的工作,正要大幹社會主義教育建功立業,自當奮發有為,何來跳槽一說。一些中老年教師,風雨兼程幾十年,很看船到碼頭車到站,就要開始幸福的晚年。幾十年盼望的教師美好時代到了,平素可憐原民辦教師之心憂甚,怎會為給原民辦教師發放補助而捨棄心愛工作,跳槽去做它事!辛辛苦苦幾十年,教書是行家,別的就不太做得了,拋棄幾十年的努力去跳槽?新搭舞臺唱新曲,不是疤瘌眼照鏡子一一自找難看嗎?

所以,說因為“給原民辦教師發放的補助,會引起教師‘跳槽’”的說法是胡咧咧,危言聳聽!


最後的話:題主的話發人深省。旨在說明給原民辦教師發放補貼的事,確實是一件牽動社會神經的問題,值得關注處理。讓那些有功於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原民辦教師得到應有關心照顧,使他們老而無憂,這對於穩定現任教師隊伍,推進親師重教蔚然成風,是一件大工程,值得認真做好。




daolaodexingfu09


給原民辦教師養老補助的發放應該提到日程上了,在國家一窮二白的時候,這些曾經的有志青年立志鄉村教育,忠於黨的教育事業,任勞任怨,誨人不倦,曾經撐起了中國義務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今耄耋之年了,有的癱瘓在床成為家庭負擔,有的仍然在田野勞動、力爭養活自己,有的還在擺攤設點做小生意賺生活費,看著好寒心。


我的啟蒙老師就是民辦老師,只有初中學歷,當了兩年兵,由於山村老師奇缺,復員後就來教我們,當時數學、語文、體育一把抓,儘管學歷不高,但教書特別認真,每一篇語言課文幾乎都要求我們背誦、默寫,他自己普通話不是很好也不 遮醜,就把從部隊帶回來的收音機放在教室,自己掏錢買電池,要我們跟著學普通話,雨雪風霜都揹著裝三節電池的電筒一個個送我們到家……

他非常喜歡講愛國主義的故事,對英雄人物五體投地,有時把自己感動得痛哭流涕,我們的愛國熱忱,我們的團結互助精神,我們的與人為善習慣,我們孝敬父母的態度都是他言傳身教的結果!



我最近一次看到他,他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鑠,正忙於照顧孫女,提到補助,他總謙遜而感激地說:自己當年文化水平低,誤人子弟了,現在每個月國家能給一百多塊錢,羨煞了左鄰右舍,已經很不錯了。愧疚之情溢於言表!


談到國家的政策補助之類的,我說要他找一下“上頭”,他根本沒有訴求,覺得自己對國家貢獻不大,再找國家麻煩是不自覺不明智的行為,我聽了眼眶潮溼,內心發酸。

民辦老師是我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國家也窮,現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國家富裕了,他們已垂垂老去,就應該想到他們的養老問題,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有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我們作為學生才心安理得。

至於說給老民辦教師發放養老補助會引起“跳槽”是謬論,如果如實兌現養老金,增加民辦老師的補助,進一步在待遇上優惠,只有增加對老師的吸引力,能讓更多的青年教師投身山村教育,國家的教育事業會更加興旺發達。


希望星晨58298869


六、七十年代各自然村(上了20戶的)幾乎都有小學一~二年級,老師由生產隊長指派,待遇是享受一個主要勞動力的工分,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才由各公社(相當於如今的鄉鎮)教辦統一安排,統一發工資。民辦老師可以報考大學,可以報考民師班,確實優秀的可以直接轉為公辦教師。九十年代初,通過像徵性考試,絕大多數都己經轉為了公辦教師。但早期從教過,但有些嫌待遇差自動退了,有些文化素質低自覺轉正無望退了,有一大部分因違反計劃生育開除了。農村稍上年紀的農民和村委會退下的老幹部都清楚。


田野15874


像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誰沒有被民辦老師教過!現在國家的養老金政策惠及他們,真的令人欣慰和鼓舞。

我從小學到初中,幾乎所有老師都是民辦代課教師。他們家中有地,教室裡有學生,春種秋收季節,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老師褲腿上還沾著斑斑泥點。

我初三班主任語文老師孫老師家裡七八口人將近20畝土地,就靠他和師孃兩人耕種。農忙季節他累得就像一頭年邁的老牛,有時候,倚在教室的牆上就鼾聲大作。

他那微薄的工資養家餬口尚且困難,更不要說過上體面而又有尊嚴的生活了。與他同村的人這些年乘著改革的春風,要麼在村裡辦了一個廠,或者經商,或者外出打工,早早地蓋起樓,或者在城裡買了商品房。

他依然清貧,家裡只有幾間簡陋的磚混結構的瓦房。他也曾蒙生過辭職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沒有下定決心。一者捨不得學生,——他幾乎每年都說,教完這屆就辭職不教了,可是一屆一屆都沒有走成。

第二個原因,就是內心有所希冀,希望能夠“轉正”,希望將來能夠拿到豐厚的退休金,“老有所養”!

他是一位比較幸運的老師。教書時通過函授早早就取得了本科文憑,又因為喜歡舞文弄墨,在報刊上發表許多文學類作品,因此遇到落實民師轉正優惠政策時,他第一個獲得了轉正資格,終於在退休前夕成為了夢寐以求的公辦教師,獲得了與公辦教師同等的待遇。

當然,還有許多老師直到退休,甚至在清理民辦教師被中途辭退的民辦教師還有很多。他們操勞半身,最後卻這樣被掃地出門,混入了浩浩蕩蕩的打工潮中。

現在國家有這樣一個普惠政策,補發他們養老金,這真是一項再好不過的利民好消息了,我們真誠地替那些能夠拿到補助的民辦教師高心!


青衫李探花


給老民師發放養老金天經地義。

老民師在歷史上特殊時期站出來↗挑起農村教育的重任。為中國鄉村發展和進步作出了無私奉獻。現在他們年事已高大多已喪失勞動能力。現在國家給他們發放養老金是對歷史負責的表現。是償還過去欠債。合情合理合法完全應該做的。

給老民師發放養老金不僅不會引起青年教師跳槽,還會吸引他們留在農村終身從事教育事業。

人生都有老的時候,如果現在青年教師看到農村曾為教育付出代價老民師生活慘狀他們會心寒的!他們由此聯想到自已的未來。這樣他們不能不為後路去想去做。相反國家對歷史負責,解決好老年教師養老問題會吸引他們留在農村從事教育!




維海805


就此話題,談點看法。

如果【給原民辦教師養老發放了補助會引起教師”跳槽”】,我真的無法理解提問者是怎麼會想出這麼一個跨越時代的【問題】的。

首先【原民辦教師】現在在世的已經不多了,年紀最輕的都早以過了法定的[退休年齡],當然他們中的大多數真的無法享受到【退休】待遇,這是他們命運的悲哀……

第二,上世紀【原民辦教師】對中國教育事業作出的貢獻應該是有目共睹的,說句最真實的話,現在年齡在50歲左右,從農村出去工作的,無論你是官員或是還在教書育人準備退休的我的【同行】。哪一位沒有唱過《學習雷鋒好榜樣》,哪一位沒有受過【原民辦教師】的教導。只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原民辦教師】大多數在他們燃盡青春,油盡燈枯之時仍未修成正果,能夠堂堂正正地從他們年青所投身報效的事業崗位上【退休】養老,這就是這個群體的悲哀所在。

現在,國家富裕了,能夠想到給予這些曾經的【教師】一點養老撫慰,這是得民心之舉。

至於給點養老金會引發現在【教師跳槽】,說輕點叫杞人無事憂天傾,進一步說是對【原民辦教師】在歷史上貢獻的不認可。也是對【原民辦教師】的不認可。








楊老帥


說這種話的人我不能說他是腦袋進水,也不能說他有精神病,最起碼可以說他對目前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瞭解。目前在崗的中小學教師大部分是中師畢業的學生,個別人經過進修或者自學拿到了專科文憑,現在基本都是學校教育骨幹和基層領導。他們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好機會,拿到了一個風吹不著、雨淋不著鐵板碗。他們最害怕的是教師取消編制,鐵飯碗破了,如果離開了學校他們還能幹什麼?這是他們的惡夢,誰還捨得跳槽?

還有一部分是接班教師和內招教師,這些人過去政策的寵兒,有些一生教不了課,做工友也一輩子消遙安然,跳樓是下輩子的想法。

地方上對在編教師控制很嚴,很多人削尖了腦袋也難進去。以前某縣為了酬集資金代課民辦年輕教師只要交1.5萬元,經過短期進修可以成為在編公辦教師。可見中小學在編教師的人口是有條件的。

中小學教師心態不穩的是特崗教師。他們都是本科生,由於就業難,經過考試進入教育戰線。他們沒有編制,沒有各種補貼,工資低看不到前途,是新時期的代課教師,不同的是工資國家出,比民辦代教師前進了一大步。他們人心不穩,時刻做著兩種打算。但他們也不捨得丟掉目前的工作,部分人僱個民辦教師,自己去幹別的事,自己不上崗還能拿工資差。

農村中小學原民師、民辦代課教師才是教育戰線上的主力軍,他們是最廉價的勞動力,是農村教育領域的功臣。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使他們能更好的拉犁,是目前在編中小學教師術之不得的事。誰還捨得跳槽?


用戶231891529656寒雪


強烈呼籲提高民代教師生活補償,在當時祖國一窮二白,教育落後,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無人管,無人問,吃不飽穿不暖,自從有了民代教師,他們撐起了農村教育的一片藍天,教孩子們讀書識字,還得響應國家號召,使孩子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在他們的教育下,千千萬萬的孩子走出了大山,進入了繁華的都市,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崗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想過沒有這都是誰的付出,誰在背後不計報酬,流血流汗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如今年過花甲,疾病不找自來,生活無依無靠,當今社會物價飛漲,民代教師實在是無法生存,今天祖國繁華富強,教育事業飛速發展,有沒有想過這背後有多少民代教師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給他們點補償是理所當然的,希望國家儘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高民師生活補償,這才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木巾白


原民辦教師領取了養老補助就會“跳槽”?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也是不可能的。有這樣的擔憂和觀點,是對原民辦教師、養老補助概念的模糊,更是對原民辦教師曾經的“巨大犧牲”和做出貢獻的不認可!

關於原民辦教師的概念

民辦教師,據《教育大辭典》載,是指“中國中小學不列入國家教員編制的教學人員”。也就是說,他們身份是農民,職業是教師,是國家或集體辦學的公辦學校的教師。具有農民和教師的雙重身份。他們是會教書的農民!

原民辦教師。這一定義的出現才是近兩三年的事。比如廣東省《關於向原民辦教師和原代課教師發放生活困難補助的工作方案》、甘肅省《關於對農村中小學代課人員發放養老補助的通知》【甘教廳(2010)15號】。事實上甘肅對“代課教師”養老補助的發放,只是界定了年限,“即2003年9月25日以前經縣級教育主管部門聘用”。由此可以看出甘肅省的“代課教師”就包括了廣東省所謂的“原民辦教師和原代課教師”。而原民辦教師特指還沒有實現身份轉變,因故未能轉為公辦教師的代課人員。還是以甘肅省為例,原民辦教師就是指1984年12月31日以前擔任農村中小學“臨時”代課人員的。



發放“養老補老補助”的對象。說是養老補助,並沒有隨著經濟發展速度和養老制度的完善建立一套增加機制,只是與30多年並頒佈實施的教齡津貼標準搭上關係,還執行的那時的標準;此補助的對象,各省界定年限不一樣。像廣東省是“1993年3月27日並曾在本省公辦中小學(含幼兒園、附屬學前班)教學崗位上連續任教滿一學年以上”。也就是說在各省限定年限外的是沒有資格領取的。領取養老補助的既有“原民辦教師”,又有被年限“界定”後的代課教師。



“原民辦教師”至今在崗與否?這裡有重要的一點,不管各省對領取“補助”,年限怎麼“界定”,都有本省所規定的“連續任教”的期限,也就是說都是離開了教學崗位的。甘教廳【2010】15號“摸底範圍:曾在農村中小學教師崗位上代課連續5年(含5年),離開教學崗位後再未被企事業單位錄用的代課人員”。領取養老補助的都是離開教學崗位,現在已經是農民了。

他們的離崗,說是“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其實,招聘時、任教最初,就沒有84年年底以前為“計劃內民辦教師”的說法。直到2003年9月“一刀切”清退時,才知道這個界定的年限不容更改。於是沒轉正的民辦教師及另招的補充教學力量都是代課教師,都在清退之列。他們都是離開教學崗位的教學人員。

(至於至今在崗的代課教師,是另外的話題。他們現在拿的是工資,與領取養老補助暫時還沒關係。暫不贅述)


由此看來,題主說的“原民辦教師”概念還是不清,也應該說還有原代課教師。他們雖已經領取養老補助,或者以後要領取,那是有關政策規定的,但是眼下他們離開了教學崗位,連“臨時”代課人員也不是,都是種地的農民了,怎麼去“跳槽”?

最後要說的是,“原民辦教師(含原代課教師)”發放養老補助,絕大多數省份只是每年教齡的10元,每月百十來塊,竟然也會有人“羨慕”,真的無法理解。沒有當初民辦教師的辛勤付出,農村失學率,尤其是女孩失學率會更高,也不會出現現在一代代農村經濟發展的領軍人物和新生代農民。

歷史應該記住他們。還望其他省也儘快落實相關政策,是中國農村教育的一代功臣“原民辦教師和原代課教師”安度晚年。



為生活而提神


完完全全只會吸引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跳到教師隊伍來,絕對不會從教師隊伍中跳出去!

並且發得越多越好,包括所有的退休教師都發!就是要讓優秀人才擠出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獻身教育事業,培養出尖端人才!

你這個問題問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