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教師的家庭,自己的孩子高中都不願意上,成績特別差,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小紅人教育先生


儘管老師的孩子大多數培養的都不錯,但也有一些成績很差,很不好的。

我們學校原來的教導主任,孩子初中複習兩年,最後連高中也沒考上。用她的話就是,我對孩子基本不抱任何希望了,以後只要不惹事我就謝天謝地了。目前孩子在一個職業學校上學。

回顧這個孩子的成長史,家長在教育方面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常常享受特殊待遇。

這個孩子上學時,這位老師已經是教導主任了。孩子也知道自己媽媽是個官,所以對班級很多事情都不參與,老師也不好批評。比如,打掃衛生,從來不參加;課間操,想不上就不上;調位置,不想坐哪個位就不坐。老師礙於情面也不好批評,孩子也極不懂事。

這位教到主任對孩子的事也不是不知道,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怎麼管教。時間長了,孩子就越發沒有規矩。

第二:家長一邊嬌慣,一邊打罵。

這位老師很嬌慣自己的孩子,從不參加值日就可看出。但後來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她開始認真管教,可孩子已經不怎麼聽她了。說一句犟一句,有時晚上作業都寫不完,書也背不會。她有時氣急了,打罵孩子也很厲害,但越打罵孩子逆反心理越強,等孩子再大點,徹底管不了了。成績拉下的太多,也補不上了。

大多數老師的孩子因為自身是老師的原因,孩子佔據了太多的優勢,同事們在教學上也會特別照顧,如果自己稍加管教,成績都不會太差。

但也有個別老師,太嬌慣孩子,反而會助長孩子一些不良習氣,讓孩子自認為與其他孩子不同,久而久之,壞習慣越來越多。

總之,每位孩子之所以有問題,一定是父母在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就算是老師也不例外。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業,對於老師也一樣,希望每位老師都要認真反省,尤其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是否犯了大多數家長同樣的毛病,嬌慣、護短、毫無原則。

平等對於每一位孩子,也是老師最基本的素質,教師子女也不例外。謹記!謹記!


人生如夢LLH


一般說,絕大多數教師家庭的孩子讀書都是努力的,成才率也挺高。生活在書香環境下,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再有父母鞭策,多數孩子都表現很好。但是,也有例外,個別孩子讀不完高中,甚至初中都讀不到頭。

平時我們講,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三位一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毀了一個孩子。我的一個同事,滿課時還兼任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回到家就不想多說話,孩子問個問題也沒有足夠的耐心,時間一長,孩子也就不願多跟他交流。那孩子就去找幾個玩得好的,慢慢就抽菸喝酒,沒心思讀書了。老師也不見得都能把家庭教育搞好。至於社會負面影響就不必贅言了。

過去有“先生子女蠢如豬”的罵人話,當老師的在教好別人的孩子的同時也要花些功夫在娃娃身上,努力讓他成才併為社會服務,不然連自己都說服不了!


五穀堂108837131


父親當年有位同事,公認的優秀教師。可是他的兒子初中畢業再也不願意讀書,現在人到中年,不僅散混,而且提起自己的父親總是充滿恨意。

老公有個同學是教師,他的孩子倒是上了高中,不過高二的時候,天天逃課,父子之間幾乎反目成仇。

有對復旦大學教授夫婦,一兒一女,女兒是幼師,兒子也很普通,夫妻倆一直以自己的兒女為辱。

為何他們能夠教育好學生,卻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

我認為是這些身為教師的父母,忽視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緣故,是家庭教育方面出現了問題。

1、有的教師習慣將自己工作中的權威帶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引起孩子排斥、反感他們的教育方式。

在家中,孩子更需要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更需要享受父母關愛、家庭溫暖?父母將威嚴帶回家中,他們的嚴厲只能讓孩子感覺到冷漠,卻感覺不到任何溫暖。

親子的疏離肯定帶來孩子的反抗。

2、有的教師會將工作習慣帶回家,導致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有的老師喜歡說教,有的老師要求嚴格,甚至有的老師要求自己的子女集所有孩子美德與一身,孩子怎不在壓力下放棄自我?

3、有的教師辛辛苦苦一天,沒有精力關注自己的孩子。

有的老師辛苦一天以後,回到家中,根本不想與孩子進行任何溝通交流。他們不瞭解孩子心理需求,只關心考試成績,孩子很難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成績自然不好。

4、有的教師在單位面對熊孩子竭力控制情緒,回到家中精神放鬆,把所有的壞情緒都發洩到自己孩子身上。

情緒化的父母是很難養出優秀孩子的。

記得我以前每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關在臥室,待個十來分鐘再走出房間面對女兒,就是為了調整自己的情緒。

5、有的教師眼中只有工作,從不考慮自己的孩子也需要他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陪伴。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從沒參與過我們姊妹幾個的成長,記憶中他永遠都是加班、出差、批改作業、和老師討論教育問題。

正是因為自己的這段記憶,我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不是迫不得已,我儘量不將工作帶回家,不讓工作侵佔屬於我們的親子時光。

在女兒三歲的時候,我就反覆告訴她:你是媽媽的作品。如果媽媽教育好你,別人會更相信我是好老師;如果我教育不好你,別人肯定會想“她連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不一定是好老師”。

媽咪老師認為: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教師不算成功的教育者,畢竟自己的兒女才是自己一輩子的作品。


媽咪老師


教師的孩子成績差,這應該是老師最大的痛。我認為問題主要出現在這幾方面:

一、社會對老師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教師師只是一個職業而已,教師的孩子不一定就比別人的孩子優秀。教師在上學時也不是班上最優秀的學生,教師的孩子也只是很普通的一名學生,很多人認老師可以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事實上老師的孩子在學校裡倍受關注,如有什麼特別的關照還會受到家長的投訴。我校一教師給自己孩子當班主任時,為了避嫌採用了座位輪換制,而不敢將自己的孩安排在最好位置。

二、父母雖為老師,但老師工作忙時常顧不上孩子。

教師(尤其是高中老師)早出晚歸根本顧不上自了的孩子。正如一首打油詩所說:“我走娃未醒,我歸娃已睡。為師已無憾,為父心有愧。”老師每天兩頭不見亮,從早忙到晚,週末學校還要補課很少陪伴孩子,好不容易陪伴孩子,但又苦又累也再也沒有耐心為孩子輔導功課了,更不要說陪孩子出去旅遊開拓眼界了。



三、不能很好的轉化角色。

本來老師應該是:在學校是老師,在家裡是父母。但很多老師回家後不能很快的轉化角色,將學校裡的不愉快帶回家庭,使孩子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溫暖。

四、教師見多了優秀的學生,處處會拿孩子和別人比,讓孩子不堪重負,反而走向了極端。

老師教過很多的學生,見過無數的優秀的學生,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不辱沒自己的面子,所以對自己的孩子要求更加嚴格。別的孩子考80分,老師就覺得還可以大加讚賞,但自己的孩子考90分還嫌低,要求達到100分,這種嚴格的要求有時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愛他,產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幹,從而走向極端。


五、並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能為孩子輔導。

教師不可能各科都懂,隨著孩子的長大就無法為孩子輔導了,有些體育、音樂老師更是如此。老師孩子進輔導班的也不在少數。

六、教師由於自身默守成規,生活規律,社交面窄,使孩子也缺乏創造性。

老師每天生活單調從家裡到學校,從學校到家裡,接觸的人主要是學生,做事默守成規,瞻前顧後,不善變通,也缺乏創新,認為只有升學才是唯一出路,不敢鼓勵孩子創業,這些弱點都會影響到孩子。

總之,並不是所有教師的子女學習都好,她們和其他孩子一樣,並不會有多少優越感。


教育黃金眼


這個問題,其實本貓就有見過一個當教師的媽媽,可是他自己孩子一眼看去就是那種被退學的樣式。很大程度上講,孩子優秀不優秀,並不能用成績單方面來評價。會學習的,在初中、高中都是自帶光環,連缺點都能被掩蓋。事實上,從大學畢業後走出社會,社交技能,個人品質,行為習慣、掙錢能力、顏值、健康程度等等方面都會被考慮作為用人標準、結婚標準。學習成績它並不能代表一切,好不啦?至於教師的孩子,有可能她在教育別人家的孩子時,自己的孩子是被奶奶或者別的家長帶大的,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並不一定就是教師的親手傳授。就算教師親手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我相信,每個當媽的都會對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不太一樣。並不是說不能將別人孩子當自己的孩子,而是,面對親生的,總會有點緊張和更多的期盼。


小夜貓miao


看到這個話題,作為教師,我有很深的感觸。身邊很多同事的孩子,學習成績並不理想,大學只是上了一個三本院校甚至是專科學校。我也曾細細思量,為什麼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自家孩子的學習卻讓人大失所望?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工作忙碌,壓力大,尤其是初高中老師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別人家”孩子身上。

教師的工作遠遠不是眾人眼裡看到的,每天只上兩節課,寫一本教案,批改作業。對於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來說,要想方設法的提高學生的成績,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老師在課外一定會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課例的選擇,課件製作,習題的選擇,課外習題的選擇與印刷,找學困生的談話等。如果承擔班主任工作,額外的工作量更大。

因此,在學校裡,老師消耗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耐心,回到家裡,面對自家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甚至兩頭見不到孩子。即使見到孩子,也存在缺乏耐心的現象。

2、教師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而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教師把時間和精力給了學生,忽視了對自家孩子的教育與陪伴。當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問題時,再想去糾正,就有了一定的難度。正如題主所說的這樣,父母都是優秀教師,卻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父母的人生中也有難以修復地遺憾。

3、教師也是普通人,也存在“教不了”自家孩子的現象。

一方面,教師對自家孩子期望值太高,愛之深,責之切。正因為如此,往往教不好。另一方面,孩子在父母面前,也會使小性子,也不願意聽父母的。古人有易子而教,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此,對於教師來說,除了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也要給自家孩子多一些關心與陪伴。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錯過了,可能難以彌補!


清揚教育說


教師培養不好自己的孩子,這和其他職業的人培養不好自己的孩子一樣正常,但教師身份往往會引起關注。為什麼呢?



一、教師職業的特性讓人誤以為教師一定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大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無數的溢美之詞加在教師身上。“老師,我孩子只聽老師的話,你幫我管管他”、“老師,我孩子的學習成績怎麼才能提高”、“老師,我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不管學生有什麼問題,都去找老師,好像老師是萬能的一樣。

其實,教師並不特殊,僅僅是一份職業。除了專業知識,稍稍多學了一點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而已。老師所能教的,僅僅是所在學段的學科知識,即使同學段的其他學科知識都沒法教。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與其他職業的家長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可能教出學霸,也可能教出學渣。

二、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更容易教出學渣。

1、沒時間陪孩子成長。

教師面對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的壓力,每天壓力山大,往往沒時間多陪孩子。而孩子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引導的,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很難有好的學習習慣。



2、沒耐心管教孩子。

經常聽家長說“你就把他當自己的孩子,嚴格管教。”而老師想的是“象我的孩子,我早兩巴掌打上去了。”老師對學生是耐心、耐心、再耐心,面對自己的孩子,往往是一點耐心都沒有。輔導作業,沒有的事。孩子好不容易問個問題,一看題目,往往無名火起“你怎麼這麼笨啦?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孩子不敢再問父母問題。

兒子曾經問我:”我是不是你生的?”我非常驚訝他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原來,他眼中的我,對誰都耐心和善,唯有對他,象後媽。後來跟同事談起,發現這在教師中是普遍現象。

3、沒有精力管教孩子。

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時間陪伴,錯失了最佳的教育時間。發現問題,想要糾正時,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與耐心,而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很難有耐心,再說教學需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老師往往沒精力管教孩子。

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犯一般家庭常犯的錯誤,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以上就是教師也會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原因。

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滿意?請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



一塔湖圖不糊塗


教師家庭的子女不願讀書的現實讓教師很尷尬,這種情況太多了,尤其是一心作優秀教師的家庭。優秀教師容易對子女期望過高,教師職業本身被社會視為一定會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別人的子女都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更好了,這種無形的壓力會使教師脫離育人的客觀規律,強化對子女學習成績的要求,而易忽視其心理的健康。失敗的教師大部分子女小學成績非常優秀,進入初高中問題就接連不斷。原因主要在這。至於說忙於教學,忽視了子女,這種老師的奉獻不值得提倡。還有就是一些理科老師知識一流,情感交流不入流,以知識壓制情感,導致子女叛逆。


駑馬奮蹄


  1. 分清自己的角色。在學生面前,你是老師;在孩子面前,你是父母;
  2. 尊重孩子,不過多幹涉孩子的日常生活。任何人都不喜歡被人強迫幹事情。
  3. 從小指導孩子時,多給孩子幾個選項,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情。培養孩子獨立性。
  4. 與孩子相處時,讓孩子感覺到你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努力的人。孩子學習時,你也要在旁邊學習或處理自己的業務。
  5. 在孩子面前,不露聲色地示弱,給孩子指導你的機會。

孫老頭123456789


優秀教師,對學生肯定非常嚴格,

那對自己的孩子肯定很嚴格,

對孩子學習的要求會更高,

強壓之下必有反抗。

角色不同,管教方法肯定也不同,

在學生面前是老師,

在孩子面前就是家長,

用對待學生的方法對待孩子,

孩子喜歡學習也就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