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讓孩子“隨母姓”,是在對不起孩子,想清楚這3點在決定

不少90後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如今二胎政策的開放,自然也想要為自己的原生家庭著想,希望二胎寶寶的姓氏可以隨“母姓”,這樣也不至於“絕後”了。這樣便可以輕鬆解決男雙方家庭的衝突。

原來讓孩子“隨母姓”,是在對不起孩子,想清楚這3點在決定

後來二胎出生,孩子真的“隨母姓”了,才發現麻煩一個接著一個:

一、孩子孩子“隨母姓”,惹怒公婆,家庭矛盾不斷

孩子“隨母姓”惹怒公婆:“我的孫子憑啥跟你姓,彩禮又沒少給你”。雖然,一再跟公婆解釋,孩子只要是他們的親孫子,跟誰姓都一樣。但是,公婆還是不樂意,甚至揚言不認“隨母姓”的,還說將來財產不給這個孩子留一分。

為此,家庭矛盾不斷。隨母姓的孩子,每次去爺爺奶奶家裡,也都不被待見。

所以讓孩子隨母姓,也間接傷害了孩子,損害了孩子的利益。

原來讓孩子“隨母姓”,是在對不起孩子,想清楚這3點在決定

二、孩子“隨母姓”,誤以為是組合家庭,遭到同齡人的惡意攻擊,導致不自信

人們普遍認為,兩個孩子不同姓氏,大多是組合家庭。明明是同一個爹媽生的孩子,流淌著相同的血液,卻讓人誤以為不是親生的兄弟姐妹。隨著孩子長大,開始進入群體生活。因為孩子沒有隨爸爸姓,遭到了同齡人的惡意攻擊。

同齡人的言語傷害,孩子最開始只是感到氣憤,後來竟然真的相信了,讓孩子會覺得很丟臉。而且把這件事當成心裡的秘密,變得不再和爸媽親近,整天想著去找自己的親媽親爸。孩子開始不自信、想遠離人群。

原來讓孩子“隨母姓”,是在對不起孩子,想清楚這3點在決定

三、孩子“隨母姓”,造成孩子感情不和

兩個都是同一個爹媽生的,但是卻是不相同的姓氏,孩子之間難免會出現一定的隔閡。比如說,逢年過節,兩個孩子一起回婆婆家,婆婆家的親戚,自然會更偏心跟自己相同姓氏的孩子,另一個孩子會作何感想?

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在外人和自己的壓力下,會不注意的疏遠自己的哥哥或是姐姐。結果造成明明是親兄弟,親姐妹最後卻感覺不是親的。

原來讓孩子“隨母姓”,是在對不起孩子,想清楚這3點在決定

隨母姓也好,隨父姓也好。孩子的姓氏要家庭商量著來,相互理解,不能絕對的要求孩子要“隨母姓”,更不能因此導致孩子們之間心存芥蒂,造成對家人的不滿、孩子們感情的不和。

家長一定要遵從孩子自己的意願,保護孩子的內心,畢竟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如果讓孩子隨母姓,你能接受嗎?歡迎評論並轉發。

------------------

學無止境,有關備孕、懷孕、育兒知識,晨媽在這裡隨時聆聽、並解決各位家長的問題。關注晨媽說科學育兒沒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