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區長說:生豬穩產保供要處理好防控、環保、調運、禁限養、白黑豬.....等“十對關係”

四川某區長說:生豬穩產保供要處理好防控、環保、調運、禁限養、白黑豬.....等“十對關係”

一、處理好防控與恢復的關係。任何一談非洲豬瘟防控就不抓生產恢復,或一談生產恢復就忽視非洲豬瘟防控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錯誤的。要正確認識非洲豬瘟防控攻堅戰、持久戰,絕不能有厭戰情緒、絲毫懈怠。要正確處理防控與恢復的關係,既抓非洲豬瘟防控,又抓生產恢復,鼓勵補欄增養,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把非洲豬瘟防控作為穩產保供的先決條件,持續加強各項措施的落實,嚴把每道“關口”,守牢每道“防線”。

二、處理好生豬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一談“保供給”就不顧環境利益,或一談環保督察就搞“無豬鄉村”的做法都是不對的。要堅持“保供給”和“保環境”兩手抓,通過落實農業農村部“禁、限、轉、治”四條措施,有效處理好生豬生產恢復、肉品保供、環境保護、生態友好的關係。要把糞汙綜合利用擺在生豬產業發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增強科技支撐,強化監督管理,做大做強生豬糞汙綜合利用產業,努力實現生豬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

三、處理好禁、限養區與適養區的關係。“禁養區”=“無豬區”、“限養區”=“少豬區”、“適養區”=“任意養豬區”、“豬糞還田”=“向田土排汙”等,這些都屬於概念認知誤讀。要以法律概念規範“禁養區”養殖行為,“禁養區”要禁止規模化養殖。“限養區”不是對養殖數量的限制,而是對汙染物排放總量的限制。“限養區”與“適養區”的區別在於排放標準不同,“適養區”的排放標準要低一些。糞肥還田利用和向環境排汙有本質區別。

四、處理好新圈舍與老圈舍的關係。當前生豬發展,要充分利用“乾淨”的老圈舍發展養殖,及時抓好填槽補欄,據調查,近幾年閒置的老圈舍數量較多,稍加整治,可迅速實現可觀的產能。新建圈舍對近期生豬穩產保供支撐作用較小,但又關乎未來發展,要重點支持兩種類型的新圈舍建設,一是支持仔豬擴繁場建設,提高仔豬供應量;二是支持大型企業新建規模化育肥場,大型企業既有能力把畜禽糞汙治理做好,又有能力擴大養殖規模。

五、處理好規模戶和小農戶的關係。

要正確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養豬和扶持小農戶養豬的關係。適度規模養豬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小農戶養豬跟現代養殖有機銜接後,同樣可以穩產保供。要高度重視小農戶發展,加快制定扶持小農戶發展的政策,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引導小農戶開展合作(聯合)養豬。要逐步將小農戶升級為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牧場,提升小農戶科學養殖的綜合能力。

六、處理好自繁自養和代養的關係。生豬生產恢復要大力推廣“自繁自養”和“生豬代養”兩種模式。但兩者各有優劣,就綜合而言,“生豬代養”模式或將成為生豬生產恢復的主流模式。該模式以“七統一”(統一圈舍設計、統一提供優質豬苗、統一提供綠色飼料、統一飼養標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物防疫和統一銷售)方式運作,既具有技術保障、規模放大、風險可抗、品質可控、收益持續等優勢,又可規避養殖戶“三無一穩”(無資金、無撲殺、無滯銷,收入不穩定)風險,可實現企業、養殖戶、疫病防控“多贏”。

七、處理好“白豬”與“黑豬”的關係。

生豬生產恢復要重點發展瘦肉型白豬(DLY系列),積極發展優質黑豬(烏金豬、川藏黑豬),實行“兩條腿”走路。瘦肉型白豬具有生長速度快、生長週期短、飼料消耗少、瘦肉率高、保供見效快等優點,應被大力推廣。優質黑豬具有抗病耐粗飼、繁殖力高、肌內脂肪含量高、雪花肉豐富等特點,是生豬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點方向,未來發展優質黑豬產業市場前景廣闊,要積極推進生豬產業逐步邁向中高端市場。

八、處理好自給與外調的關係。像昭化這樣的生豬主產區、調出區,必須迅速穩定和恢復生豬生產,保證豬肉自給率100%。同時提早謀劃生豬外調基地建設,儘快與主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合作關係,積極組織豬肉外調,實現契約化、常態化保障,為全省、全國生豬穩產保供作貢獻。

九、處理好生豬和其他畜禽產品的關係。千方百計抓好生豬復養保能、增產擴能,認真落實“保五量”(規模圈舍量、規模養殖戶量、母豬存量、仔豬存量、肥豬存量)責任。要充分利用山林、草地、水域等資源,大力發展土雞、肉牛羊、生態漁業等其他畜禽“替代”產業,千方百計保障市場肉類食品供給,多渠道滿足市場消費。

十、處理好農戶主體與政府引導的關係。發展生豬產業,農戶是主體。要打通政策制約瓶頸,充分用好“養殖場用地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養殖場附屬設施用地取消15畝上限規定,修建圈舍用地為設施農業用地”等利好政策。落實好生豬產業金融保險政策,加大規模養殖場貸款貼息力度,降低擔保貸款門檻。保險機構要進一步擴大能繁母豬、育肥豬政策性保險覆蓋面,穩步提高能繁母豬、育肥豬政策性保險保額,優化保險理賠手續,做到應保盡保、及時足額理賠。加強畜牧隊伍建設,鄉鎮畜牧人員必須歸崗歸位,全力做好鄉鎮畜牧產業發展,抓實生豬恢復生產。嚴格獎勵制度,開展發展生豬產業競賽活動,對產業發展較好的鄉村、養殖大戶進行獎勵,激發發展生豬產業活力。(作者系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委副書記、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