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仿製走向創新,恆瑞、豪森等的創新路徑有何差異?

同仿製藥的開發相比,創新藥的研究門檻高、投入大、耗時長,這讓多數藥企望而卻步,而將目光投向了“短平快”的仿製藥上。這就造成了我國有4000多家藥廠,而其中大多是研發仿製藥的(小部分是仿製藥加創新藥),至於創新藥研發公司卻只有200多家,這與美國的藥企情況(生產商200多家,研發公司20000多家)截然相反。在2019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上,先聲藥業董事長任晉生表示,

十年內我國藥廠將減少到1000家甚至更少,這個速度取決於政策,做仿製藥的只需要100-200家就足夠了

受“4+7”帶量採購的影響,未來仿製藥的長期價格會快速下降。那麼可以預測到,未來普通仿製藥將進入微利時代。面臨生存的壓力,企業不得不去尋求新的發展之路,而轉戰創新藥成為行業共識。

縱觀我國醫藥創新企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恆瑞醫藥、豪森藥業、正大天晴、齊魯製藥等都是靠仿製藥起家的。鑑於此,筆者對這類企業做了統計整理。下面列出的這8家企業,他們都是由仿製藥或原料藥起家,通過自主研發或併購的方式,最後轉型升級成為了醫藥創新企業:

从仿制走向创新,恒瑞、豪森等的创新路径有何差异?

雖說這8家企業同樣都是從做仿製藥/原料藥發展到醫藥創新企業的,但是其發展各具特色。

對於“醫創一哥”恆瑞來說,仿製藥是他的“開山功臣”,就是因為前期仿製藥的大規模收益,才為恆瑞近年來的大舉進軍創新藥研發鋪下墊腳石。而且直到現在,仿製藥的營收貢獻也是很大的。據恆瑞公司公告,2019年上半年其創新藥營收佔比為20%(20億)。當然隨著創新藥的陸續上市,這一塊的佔比會慢慢被新藥的營收所替代。目前恆瑞已經有5款新藥上市,另外還有一款氟唑帕利膠囊的上市申請在近日獲藥審中心承辦,有望成為恆瑞下一個重磅創新藥。

豪森藥業、正大天晴、齊魯製藥與恆瑞類似,也屬於由仿到創、仿創結合的典型案例。而與他們以研發和專注為主的特點不同,復星藥業雖然也是仿創結合,但卻屬於以併購和多元為特色的綜合性發展企業。

另外,科倫是以大輸液起家,後續才大力投入仿製藥和創新藥研發;康弘則一直的臨床價值導向就是創新,只是經歷了中成藥創新、首仿化藥、生物創新藥而已;而石藥則是從原料藥向創新藥過渡的。並不屬於仿製藥起家的醫藥創新企業。

在研發投入方面,據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恆瑞是這幾家企業中除了中國生物製藥(正大天晴母企業)外研發投入最多的,半年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10億元,其次是石藥與復星。藥企的研發費用投入雖然不是衡量其研發實力/創新潛力的唯一指標,但卻仍是影響研發實力/創新潛力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認,恆瑞有如此強大的研發實力,也和其在此大量投入有一定關係。

从仿制走向创新,恒瑞、豪森等的创新路径有何差异?

注:正大天晴為中國生物製藥的下屬企業之一,數據來源於公司公告

雖然創新藥是未來發展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條路就好走。仿製藥賽道人滿為患,同樣的,創新藥賽道也是擁擠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於明德指出,中國醫藥行業藥品研發過多趨同,過多的趨同研發會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這一點值得被關注。很好理解,未來整個創新藥行業的入局者越來越多,那必然就會出現多個企業在同一個賽道上跑的事情,產品出現同質化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