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外資,又一波利好來了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從深化對外開放等4個方面著力,提出20條穩外資政策措施,涉及50多項具體舉措……10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將於近期印發。

“這是近三年來國務院印發的專門針對外資的第四個國務院文件,充分顯示了中國政府對於吸引外資的高度重視。”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國新辦2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

乾貨滿滿: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前不久世界銀行發佈的報告中,中國營商環境在全世界的排名提升了15位,由46位提升到31位。今年1-9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008億美元,同比增長2.9%,利用外資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王受文告訴記者,在《意見》的醞釀起草過程中,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全國31個省份進行了調研,向500多家外資企業發放調查問卷,廣泛聽取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的意見,還專門組織力量研究了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投資報告,對他們提出來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意見》結合利用外資的新形勢,以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投資信心為出發點,以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為重點,以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外商投資環境為著力點,以穩定外資規模、優化外資結構為目標,聚焦當前外商投資企業關切,指導各地方各部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升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水平。“《意見》將很快印發,其中包括四方面20條,涉及50多項具體措施,回應了外資企業提出的一些具體問題。”王受文說。

“中國吸收外資過去更多依靠的是優惠政策,現在更多依靠完善營商環境。”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葉威指出,《意見》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將提高新開放領域准入環節的透明度,提高規範性文件制定的透明度,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透明度。

知識產權保護:“嚴”“大”“快”“同”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要求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和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完善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持續推進知識產權糾紛仲裁調解工作,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糾紛多樣化解決機制等具體舉措。”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

致力於統籌推進知識產權的“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各項工作,我國正在加快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

“嚴保護”——在立法方面,積極推動建立健全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成本;在執法方面,充分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的優勢,完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準,提高打擊強度和執法效果。

“大保護”——積極完善聯動機制,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建設,讓在知識產權領域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快保護”——壓縮知識產權審查授權週期,持續提高商標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

“同保護”——積極加大涉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調力度,完善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設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同時建立健全與外資企業的溝通對話機制,對於各種所有制、各種性質的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完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建設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系,進一步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也更好地服務於利用外資的各項工作。”張志成強調。

(本報記者 張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