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簡答彙總(一)

小學教師資格證重點簡答彙總(一)

​​1.教育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

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龜速內木法解手)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目的、課程設置與教育內容、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

學校結構、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

教育對生產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經濟功能)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

2.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進行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

2.請簡述社會政治經濟制度與教育的關係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作用(正經領導有權利決定教育性質)

1.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決定著教育的性質、決定和制約著教育的領導權、決定受教育的權利和程度、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

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 教育培養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

2. 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

3.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

3.請簡述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慕容方向)

1. 文化影響著教育的價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確立、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4.請簡述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的體現

1.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2.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

3.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不完全一致

5.請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現

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不同方面在同一年齡階段發展的不平衡性。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告訴我們,人的不同素質都有其發展的關鍵期和最佳期。

關鍵期是指個體的行為和能力的發展有一個最佳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減弱或沒有影響。在關鍵期內施加教育影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6.請簡述遺傳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遺傳是指人們從父母先代繼承下來的解剖生理特點。

1. 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生物前提或物質前提

2. 遺傳素質的成熟過程制約著人的發展過程及其階段

3. 遺傳素質的差異是造成個體間個別差異的原因之一

4. 遺傳具有可塑性

7.請簡述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教育學中所說的環境一般指社會環境,它包括被人改造過的自然、個體間的社會關係及社會意識形態等,對人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1. 環境對人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

2. 人對環境的反應是能動的

8.請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1. 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

2. 學校教育有專門的教師指導學生

3. 學校教育能控制協調影響學生髮展的各種因素

9.一個國家學制建立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1)首先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

(2)受社會制度的制約,反映一個國家教育方針的要求

(3)還要考慮到人口狀況

(4)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徵

(5)要吸取原有學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參照外國學制的經驗.

10.請簡述現代學制發展的基本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並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日益多樣化

5,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11.請簡述我國當前學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1.加強基礎教育,落實義務教育

2.調整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3.穩步發展高等教育,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

4.重視成人教育,發展終身教育

12.請簡述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

1.特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要求

2.個體的身心發展需求

3.教育目的的理論影響

13.請簡述德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

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在五育中的作用為靈魂與統帥。

14.請簡述體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當中的作用

掌握健康和運動的知識,形成運動技能和衛生習慣,發展他們的體力和運動能力,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體質。在五育中起到基礎的作用。

15.簡述美育對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意義?

美育對德育、智育、體育都有積極的影響。美育用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人們的生活、理想和鬥爭,使他們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的政泊品質、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謎康地成長。美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認識歷史,同時可以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調劑他們的生活,提高學習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齊清潔,美化環境,也有利於健康,有助於體育的開展。

16.請簡述教科書如何使用?

(1)尊重教科書、整體把握教科書。

(2)重點設計教科書。

(3)充分利用教科書。

(4)及時引進新知識。

(5)適當補充鄉土材料。

(6)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好教科書。

17.請簡述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背景

建構主義思潮

多元智能理論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請簡述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核心理念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內涵包含以下三點:

學生是發展的人

基本理念

關注學生髮展

強調教師成長

重視以學定教

18.簡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1)信息技術教育;(2)研究性學習;(3)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4)勞動與技術教育。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實施,每週實施3課時

19.請簡述新課程改革對課程結構的調整

新課改明確要求課程設置必須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對課程結構做了如下調整:

1.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

2.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為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課程標準應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開設必修課的同時,設置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開設技術

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

3.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4.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20.請簡述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評價內容

仍然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書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2)評價標準

仍然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

(3)評價方法

仍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仍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

(4)評價主體

被評價者仍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5)評價重心

仍過於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21.請簡述新課改後教師教師角色的轉變)

首先,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其次,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再次,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

最後,教師應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22.請簡述新課改後,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首先,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民主、互動、教學相長.

其次,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啟發.教師的教,本質在於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再次,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最後,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23.請簡述現代教學觀

(1)教學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

(2)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3)教學過程重於教學結果;

(4)教學更關注人而不只是科學.

24.請簡述新型師生關係

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

25.請簡述如何樹立教師威信

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養;

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技能;

要對學生嚴格要求與關懷愛護

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要發揚教育民主

26.請簡述福勒布朗教師發展的三階段理論

①關注生存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

“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幹得不錯?”等。因而可能會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如何與學生搞好個人關係上,想方設法控制學生,而不是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獲得學習上的進步。

②關注情境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教師,關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以及班級大小、時間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如“內容是否充分得當?”“如何呈現教學信息?”

“如何掌握教學時間?”等。傳統教學評價集中關注這一階段,一般來說,老教師比新教師更關注此階段。

③關注學生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教師,將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

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適當的教學,促進學生髮展。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27.請簡述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 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 開展微博教學

3. 進行專門訓練

4. 反思教學經驗

28.請簡述教師的能力素養

1. 分析指導學生

2. 設計教學教法,指導使用教材

3. 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

4. 課堂管理能力

5. 使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

6. 處理突發狀況

7. 教學反思

8. 教育教學研究

29.請簡述教師的知識素養

專業知識(本體性知識)、教育理論知識(條件性知識)、政治理論知識、科學文化知識

30.請簡述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基本理念(除去學生為本、終身學習)

(一)師德為先

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依法執教.

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為重

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小學生,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