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於都」 於都縣羅江鄉上溪排——丁盛故里

站在於都縣羅江鄉上溪村的小溪口大橋上向東望去,前面是不息的百里小溪,後面是靜靜流淌的貢江。

在上面大拐彎的右邊,那片綠樹掩映的山岡名叫上溪排,從那裡走出了一位敢於亮劍的開國少將ー一丁盛。遠遠望去,那片綠充滿迷

彩!


「方誌于都」 于都縣羅江鄉上溪排——丁盛故里


雖然在小溪江邊,但上溪排是在一片凸起的山岡上,非常缺水,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村子。這使得上溪排的每一個人都更需要一種不屈的抗爭精神。不過,屋後那片參天的古樟告訴我們,數百年前,丁姓的道公子孫就已在這裡紮下了根。

走進丁盛故居,一種凝重而蒼涼的氣息撲面而來。牆上掛著五塊“圖說丁盛”,藉此,我們可以領略一員共和國悍將不凡的風采。

1930年,17歲的丁盛參加了紅軍。在隊伍裡,他聰明、好學、果敢,深得上下左右的讚賞。


「方誌于都」 于都縣羅江鄉上溪排——丁盛故里


1931年,18歲的他在紅四軍第十ー師師部擔任打旗兵。在一次戰鬥中,團長英勇犧牲,“丁旗官"依然高舉紅旗衝鋒陷陣,直至勝

利,“丁大膽”的綽號從此傳開。

1935年2月,長征中攻取婁山關時,擔任紅三軍團十二團二營四連指導員的他衝在最前,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丁大膽"的名聲一時響徹三軍。

1940年8月,他率晉察冀軍區教導二旅一團參加“百團大戰”,被日本鬼子稱為"守路釘"。


「方誌于都」 于都縣羅江鄉上溪排——丁盛故里


1949年10月,他率領的135師因聯絡中斷孤軍冒進,陷入"白諸葛"的"鋼七軍"4個師的重圍之中,他審時度勢,中心開花,“腰斬七軍",配合四野主力漂亮贏得了衡寶戰役。從此,他又獲"大膽將軍"的稱號。解放戰爭中,保衛四平、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都有他的身影。

1950年,入院深造,並深受劉帥的賞識。

1952年,共和國的虎狼之師54軍誕生,他是首任軍長。他統領54軍十二年,屢領重任,屢建奇功。1953年,率部入朝,參加金城戰役;1958年,奉調甘肅,平定回民騷亂;1959年,組成"丁指",完成西藏戡亂;1962年,狠揍印度,奪得“瓦弄大捷”。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授熠熠生輝的三大勳章。

1968年2月,調任廣州軍區,之後,連任廣州、南京兩大軍區司令員。


「方誌于都」 于都縣羅江鄉上溪排——丁盛故里


上溪排腳下的紅壤是普通的,但丁盛卻是這樣的傳奇。1999年9月25日,他靜靜地走了。他走了,但是人民不會忘記他,曾一度熱播的《亮劍》中有幾位重情重義、有勇有謀的鐵血將領,其中丁偉的原型就是“守路釘”丁盛和“巴頓將軍"鍾偉。

他走了,村子後面那棵于都境內最大的香樟樹也不會忘記他,永遠不會,因為丁盛和香樟一樣,屬於這片紅色的山岡,屬於這個可愛的祖國。


「方誌于都」 于都縣羅江鄉上溪排——丁盛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