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偏不讓中國參加,中國科學家還是得獎了

戚發軔院士是我國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美国偏不让中国参加,中国科学家还是得奖了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瞭解到,在2019年國際宇航聯大會上,86歲的戚發軔院士獲得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戚發軔院士是我國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中國知名空間技術專家和衛星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他多年來為中國空間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國際宇航界與中國在航天領域合作打下了基礎。

這是繼“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王希季院士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第二次獲得IAF“名人堂”獎項。

此前,中方代表團集體缺席了10月21日開幕的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大會。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也從媒體上看到了有關消息。之後馬上向中國國家航天局進行了瞭解核實。的確,中方代表團集體缺席今年的國際宇航聯大會,原因就是美方沒有及時發放簽證。

美国偏不让中国参加,中国科学家还是得奖了

華春瑩說,今年7月,中方在會議召開前3個月就向美方提交了參加國際宇航聯大會的初步人員名單,中國國家航天局代表團於10月12日前往美國駐華使館面籤,但直到會議開始那一天,中方代表團團長仍然沒有獲得美國簽證,這導致中方代表團無法如期赴美參加今年宇航聯大會的開幕式、局長論壇等重要活動。對此,1000多名現場觀眾都感到不可思議,用手機提出“在這個會議上,我想念一個重要的航天局,中國國家航天局去哪裡了”,這個問題在會場大屏幕上被置頂,引起了國際社會廣泛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戚發軔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稱:當年我們“921”(工程)開始的時候,我、袁家軍到美國去是不給簽證的。袁家軍是國際宇航聯合會的副主席,在美國開會的時候,他要去參加會,等會開完了,才給他簽完證。

審核:周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