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憶人•典故】解決澳門問題的“小平節奏”(上):“拖一下”的謀略

澳門歷來是中國領土,但自1553年起,被葡萄牙非法佔據達446年。不過,相較於鴉片戰爭後才被英國佔據的香港,收回澳門的主權和管治權卻不那麼複雜。因為香港問題是英國

政府先後通過三個不平等條約強迫清政府割讓和租借香港的土地造成的。澳門方面,雖然在鴉片戰爭後葡萄牙政府也曾向清政府提出一些不平等條約,使其管治權合法化,但其承認澳門的領土主權屬於中國,葡方只是“永駐管理”,這為中方提供了有利於收回澳門的前提。

1974年葡萄牙發生革命,之後宣佈實施非殖民地政策,承認澳門是中國領土而不是葡萄牙殖民地。1979年2月8日,中國和葡萄牙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同時就澳門問題雙方達成原則諒解,同意“澳門是中國領土,定將歸還中國。至於歸還的時間和細節,可在將來認為適當時候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

當時,鄧小平並沒有急於解決澳門問題,而是精細地把握著澳門迴歸進程的節奏,這是出於對實現祖國統一的全盤考慮。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單獨提出澳門問題,而是在論述臺灣、香港問題時同時談到。不單獨論述並非不關心,而是有整體的計劃。

【读史忆人•典故】解决澳门问题的“小平节奏”(上):“拖一下”的谋略

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正式簽署,鄧小平同葡萄牙總理席爾瓦舉杯祝賀

1987年,在《中葡聯合聲明》簽署前,鄧小平向葡萄牙總理卡瓦科·席爾瓦闡釋:“就澳門問題來說,解決的條件早已成熟,你們早就想把澳門還給我們。我們拖了一下,主要是當時對用什麼方式解決澳門問題還沒有考慮成熟。因為解決了澳門問題,香港、臺灣問題怎麼辦?”他還指出:“中國在不長的時間內解決了香港問題、澳門問題,為處理國際上有爭議的問題樹立了一個範例。”

“拖一下”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實現香港、澳門迴歸祖國的過程中,中央採用的是先難後易,首先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戰略。實踐證明,經過複雜鬥爭實現了香港問題的解決,同時也就為澳門迴歸提供了成功、生動的範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方案,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198

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後,鄧小平於10月3日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規模達200人的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其中包括澳門立法會議員、出口商會會長吳榮恪,他在活動快結束時請鄧小平談一下澳門的問題,鄧小平向眾人說明:“澳門問題的解決,想用香港的方式,我們以前不講,是不要因為澳門問題影響了其他。澳門問題的解決當然也是澳人治澳,‘一國兩制’。”這是鄧小平就解決澳門問題的原則和方式首次公開表態。

“拖一下”的另一個目的是保持澳門的穩定繁榮。鄧小平的上述表態迅速引起澳門居民的熱烈反響。儘管對“一國兩制”普遍接受,但當年很多澳門人還沒有在心理上真正準備好迎接回歸,尤其是澳門的地域和人口規模都比較小,澳門人長期被排除在政府管理之外,比較缺乏治澳的人才,確實存在一定的不安情緒。於是,鄧小平

時隔兩天再次發聲。

10月6日,鄧小平會見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萬祺時說:“澳門問題也將按照解決香港問題那樣的原則來進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五十年不變等等。澳門收回後,賭業可以繼續下去。”通過連續的兩次談話,鄧小平重申了我們一貫的立場,闡述了澳門問題解決的方式和時間,發揮了穩定澳門人心的作用。

【读史忆人•典故】解决澳门问题的“小平节奏”(上):“拖一下”的谋略

1984年10月6日,鄧小平會見馬萬祺

次年2月22日在廣州珠島賓館,鄧小平向馬萬祺等人詢問澳門的社會經濟情況。馬萬祺回答說:澳門目前社會比較安定,經濟也有較大的發展,1984年出口總值增長幅度較大。鄧小平連連稱好,他向澳門同胞致以節日問候,並對華裔工商界人士促進澳門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給予鼓勵。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