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擬設立“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協會和糾紛化解平臺

10月30日,記者從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獲悉,廣州市擬爭取今年內完成廣州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供應鏈金融協會的設立工作,協助核心企業打造“廣州供應鏈金融服務基地”。

目前,廣州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已組織成立了籌建團隊,開展市場調研並對接相關銀行機構、金融科技公司以及日用化工、交通物流、商貿市場等行業的核心企業、龍頭企業,為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模式、研究制定供應鏈金融產品標準等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下一步,廣州市將以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等產業為發展供應鏈金融的突破口,作為廣州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行業,針對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動態庫存質押等不同業務場景提供解決方案;比選開展供應鏈金融試點條件較為成熟的核心企業授予首批“廣州供應鏈金融服務基地”稱號;發動各類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共同成立廣州供應鏈金融協會,在信息採集、數據接口、單據標準、數據模型等方面研究制定行業標準,整合各方數據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多措並舉,確保政策落地開花、發揮作用。

在風險防控方面,針對供應鏈金融糾紛具有線上化、金額小、主體分散等特點,廣州市正在研究搭建廣州供應鏈金融糾紛在線多元化解平臺,積極對接廣州互聯網法院及廣州仲裁院,一站式解決證據的效力問題,利用互聯網法院在線糾紛“類案批量智審系統”,對供應鏈金融糾紛實現全程在線快速、批量、智能辦理。覆蓋存證調證、催告、和解、調解、申請立案、立案審查、送達、證據交換、庭審、宣判、執行等全部訴訟環節,確保我市供應鏈金融穩定健康發展。

此前,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於9月20日印發實施《廣州市關於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研究設立廣州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供應鏈金融協會、開展供應鏈金融資產交易、開展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等。

在綠色金融方面,廣州已聯合香港品質保證局、澳門銀行公會聯合制定大灣區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業務和林業碳匯業務標準,推進大灣區綠色金融標準對接。

今年三季度,廣州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619.53億元,同比增長7.8%,佔同期GDP的比重為9.1%,拉動GDP0.7個百分點。全市實現金融業稅收342.4億元,同比增長2.6%,佔總稅收比重為7.96%。

截至9月末,廣州市本外幣存貸款餘額達10.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居北上廣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也高於廣東全省平均水平(12.0%)。全市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率0.90%,比去年同期下降0.04個百分點。廣州地區銀行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44%,比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

截至目前,廣州累計境內外上市公司174家(其中5家過會),今年新增14家,新三板掛牌公司493家,今年新增7家。我市共有8家企業完成科創板申報,多家企業正在積極籌備申報工作。

地方金融總體呈現規範穩健發展態勢。截至9月末,廣州全市小額貸款公司109家(其中互聯網小貸41家,居全國第2位),今年新增3家,註冊資本260億元,貸款餘額231億元;融資擔保機構33家,今年新增1家,其中政策性擔保機構6家,再擔保公司1家。目前,融資租賃註冊企業2527家,納稅金額4.17億元,其中,納入廣東省地方金融數據快報系統監測的329家企業註冊資本超850億元,融資租賃資產總額超1000億。全市商業保理企業共790家,其中,納入廣東省地方金融數據快報系統監測的197家企業發放保理融資款本金222.55億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