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謙:七個兒女的好爸爸

宋國謙:七個兒女的好爸爸

【宋國謙,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居民。榮獲第七屆山東省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提名獎。他有愛心,前後共撫養了六個孤兒;他遵守孝道,照顧年邁的母親、岳母。他先後被評為東營市十佳文明市民、東營市十大道德模範人物、山東好人等,宋國謙一家被評為全國“五好文明家庭”。】

他是居民口中的“老宋”;他是“七個兒女的爸”;他用愛心和耐心守護著一群缺愛的天使;他為了撫養孩子吃廉價菜,穿補丁衣;他為了讓老人享清福,將母親和岳母接來同住。

一視同仁,他成為“七個兒女的爸”

居住在東城安慧南區的居民都知道,宋國謙不僅是“大家的老宋”,還是“七個兒女的爸”。他前後共撫養了六個孤兒,加上自己的孩子一共七個。對這七個兒女,他都一視同仁,如今,兒女們都已經長大成人,兒孫滿堂的“老宋”臉上天天掛著笑容,從不跟人提撫養孩子的艱辛。

1986年,宋國謙當兵轉業回到東營,在標準件廠工作,後轉入市公安部門做民警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期,宋國謙的工資雖然不高,但夠一家三口生活的了。然而,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裡,宋國謙的哥哥和嫂子相繼去世,留下五個孩子,大的14歲,小的才7歲。宋國謙和妻子商量後,決定收養這五個孩子。“咱不能看著孩子受苦,寧肯大人累點,也別委屈了孩子。”

不久,宋國謙又在路邊撿了一個流浪的孩子,也就是家裡的“老七”。這個孩子因受不了雜耍班子老闆的打罵,逃了出來,在東營街頭流浪。宋國謙將她領回了家,起了個新名字,並把自己的入黨紀念日當做孩子的生日,辦理了收養手續。“我最見不得孩子吃苦,六個是養,七個也是養。我要讓她踏實,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融入我們這個大家庭。”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宋國謙回憶著,那些年,生活非常困難,每天都得精打細算。等到菜市場快關門了,才去買那些價格很低的菜,孩子的衣服也是一茬接一茬地穿,基本都打著補丁。“多虧了家裡親戚和戰友們的接濟,這個幫一把,那個幫一把,才堅持了過來。”

到了孩子們上學的年紀,花費就更多了。光靠宋國謙的工資,根本不夠維繫一大家子的生存。有人就建議宋國謙把老七送人,但他堅決不同意。“孩子已經沒有親生父母了,我不能再把她扔了,再苦再難,我也要撐起這個家。”

孝老愛親,他給孩子們樹好榜樣

“我的家庭有點大。家裡有年近百歲的岳母,我和老伴,還有7個兒女以及18個孫輩的孩子。多年以來,我沒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情,僅僅是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在家庭生活中盡力孝敬老人、照顧孩子,組織卻授予我很高的榮譽,讓我感到慚愧,也時時刻刻提醒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家人,使我們這個家庭所有成員更愛國、愛家、愛崗位。”宋國謙一直認為照顧孩子和老人是他應盡的義務。

母親和岳母長期跟宋國謙一家住在一起。從日常起居到鍛鍊身體,噓寒問暖、穿衣吃飯,宋國謙和妻子都精心照料。前年,宋國謙的母親在99歲生日前夕不幸去世。岳母繼續跟隨著宋國謙生活,如今岳母也年近百歲。他和老伴照顧老人的舉止被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孩子們從小都非常懂事,幫著做家務,力所能及地照顧老人都成了共識。

老驥伏櫪,他為社區貢獻餘力

孩子們長大了,宋國謙也老了。退休後的宋國謙迴歸社區,參與居委會工作,擔任了樓長,還擔任了全市“五老”志願者協會的副會長。他發起了社區四點半課堂,當起了小區裡的“和事佬”,每天夜裡義務巡邏小區,義務接送一些未成年孩子上學放學。

社區工作十分瑣碎,但是他每件事都盡心盡力去做,從不嫌麻煩。他經常告誡自己,要做到“上班管好前門,退休護好後院”。為了提升社區居民的共識,他編寫、印刷了很多便民服務資料,義務向社區住戶發放法律知識明白紙、物業服務明白紙、致居民的一封信等,得到了居民的認可,讓居民認識到了社區工作的重要性,現在他所在的安寧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

(本網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