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視頻停不下來,“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管用嗎?

近日,國家網信辦現已統籌指導六間房、花椒直播等24家網絡直播平臺,搜狐視頻、百度視頻等9家網絡視頻平臺統一上線“青少年模式”。截至目前,國內共有53家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網絡防沉迷工作基本覆蓋國內主要網絡直播和視頻平臺。

目前這53家上線“青少年模式”的網絡平臺實現了統一運行模式、統一功能標準,在該模式下關閉站內搜索、彈幕評論、內容分享、私信聊天、拍攝發佈、充值打賞等功能,僅推薦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確保“青少年模式”下的內容池更健康更有益。

根據要求,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內置於短視頻應用中,用戶每日首次啟動應用時,系統將進行彈窗提示,引導用戶選擇青少年模式。在選擇青少年模式後,用戶使用時段受限、服務功能受限、在線時長受限,且只能訪問青少年專屬內容。

刷短視頻停不下來,“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管用嗎?

近年來直播、短視頻平臺發展迅猛,以碎片化傳播為形式,融合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時尚潮流等內容的短視頻非常受歡迎。從內容上看,其中不乏積極、健康、陽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誇、低俗、違背公序良俗的作品,這些內容極易吸引觀眾的眼球。就收看形式而言,現在的短視頻平臺都具有個性化推薦功能,通過分析用戶的瀏覽數據,為用戶推送符合其興趣愛好的內容,看得越多推送得也越多,讓人慾罷不能。

新奇的內容、便捷的傳播方式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群體的關注。據共青團中央、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以及騰訊公司聯合發佈的《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顯示:20%的青少年表示“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每天看幾次”的青少年比例接近10%。

青少年是網絡原住民,數據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3.7%,明顯高於同期全國人口的互聯網普及率。青少年不僅容易沉迷於網絡,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容易公開自己的真實性別、年齡、照片、手機號等。對互聯網企業涉未成年人領域實行統一規範管理,是對青少年安全“觸網”的一項基礎性保障,不能有任何鬆懈和閃失。

青少年處於成長髮育期,良莠不齊的短視頻內容會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一些偏激、極端的短視頻內容,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長時間使用還會對青少年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青少年模式”主動採取必要的功能限制,有利於維護青少年安全使用網絡的良好氛圍,值得期待。

但是,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內置於短視頻APP中,用戶每日首次打開APP時,系統以彈窗形式提示用戶設置青少年模式。同時,是否進入青少年模式由用戶自主選擇,並不進行強制。在沒有家長監護的情況下,孩子完全可以選擇不進入青少年模式,隨意瀏覽。另外,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戶如退出登錄,以遊客身份進入,也可以正常瀏覽所有視頻,無須選擇啟用哪種模式。將APP卸載後重新安裝,也可以恢復正常模式使用,APP也不再出現彈窗提示是否進入青少年模式。

為了彌補系統缺陷,短視頻平臺安裝的防沉迷系統將試點通過地理位置判定、用戶行為分析等技術手段篩選甄別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用戶,並自動切換到青少年模式。

由於青少年模式目前並不具備強制性,是否選擇這一模式,完全由用戶自主選擇。但是我們之所以推出青少年模式,正是因為許多青少年自控力、辨別力差,需要以強制性的手段,控制青少年登錄網絡的時間、時長和訪問的內容。對於沉迷於網絡不能自拔的青少年來說,讓他們主動選擇青少年模式,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這一模式不具備強制性,也就喪失了推出的意義。

完全杜絕孩子接觸網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最主要的是調動青少年自身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家長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以及和諧的親子關係,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在學生的生活、成長中給予積極的幫助和疏導。

有教育專家認為,許多青少年之所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空間中,是因為生活空間狹小,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如今,在青少年普遍學業繁重的狀況下,學校、家庭、社會應在促進青少年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留給青少年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放下課本、離開書桌,親近大自然、走入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擺脫對網絡虛擬空間的依賴與依戀。這或許才是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的根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