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碩導和博導第一屆學生,是怎樣與眾不同的體驗?

鮑清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小西碩博是同一導師,並非導師第一個碩士生,但卻是導師的第一個博士生。

研二時,碩博連讀需英語考試,尷尬的是英語沒過學校線。記得那一年,我的導師職稱從副教授晉升為教授。不過想要博士招生的話,還得經過每年一次的博士生導師遴選。

之後,我參加的學校組織的博士生招生統考,順利通過初試、複試。但是,導師當時博導還沒遴選為博導,我是跟的同專業另外一個導師。博士入學一年後,通過學校研究生審核,將學校研究生系統內的導師變更回之前碩導。

和我經歷類似的博士生不少,比如課題組內年輕導師協助帶頭人指導博士開展科研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導師的署名、簽字是“大牛”外,全程均由年輕導師指導完成。常見的結果是相處融洽,如朋友般;或者因論文署名之爭,鬧得不愉快。

小西讀博時和導師算是關係比較好的,如今更是鄰居,住在一個小區。作為導師第一個博士生,最大的體驗是導師也在摸索著博士生如何培養。

那時候,我的導師就一個人+3個碩士生,還沒有搭建好良好的團隊。和不少人感覺類似,在小團隊讀研或讀博,最大的感受是:導師管的事情太細,比如“什麼都管,一點自由沒有”。

舉個簡單的經歷:開展研究,導師會全程參與討論,如實驗方案設計、具體操作、測試、數據分析或論文撰寫,都會“一起完成”。記得當時,非常羨慕的是其他導師的學生,導師給個題目,自己全程一個人折騰,想做什麼實驗、買什麼藥品都是自己來。

鑑於導師學生不算多,想偷懶也比較難,“抓住”我們彙報研究進展的頻率特別高。但是,同樣人員少的好處,全程參與導師課題申報、中期檢查、結題等,這類培養對我日後自己做科研的幫助非常大。

我覺得做點自己課題之外的事情不是部分人認為的“壓榨”。個人感覺在完成自己課題研究的前提下,有機會多參與導師的課題項目,對博士生的發展非常有幫助。畢竟博士畢業之後,就會遇到“青年基金”申報等。

其實,在我自己工作後,更加明白“我這樣有導師全程指導”是多麼幸福。之前,很多研究生都有投訴自己的導師,三年碩士、幾年博士沒有太多的指導,都得自己完成,什麼都沒學到。運氣差得,學制內還沒法完成畢業要求,被迫延期。

課題研究中還有個較深的感觸是:導師第一個博士生沒有師兄、師姐可以溝通,遠不如其他博士同學進入狀態快。自己作為“大師兄”,還得反過來指導小師妹、師弟,幫助她們更好地進入狀態。這也是我畢業後,很很多同門關係很好的原因。

而且,導師的第一個博士生,享受不到部分大課題組“傳承”的數據或小論文。當時,我是自己慢慢摸索,尤其是開題比較難。當然,也就第一年獎學金評定吃虧些,第二年小論文出來後也就沒這樣的感覺啦。

另外,導師的第一個博士生也有不少優勢。比如,有機會博士階段參加各類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展示自己課題組研究成果,也結識了不少其他高校的博士生。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很多人依然保持聯繫,曾給予我很多的支持和幫助。

在助研津貼上,作為導師的第一個博士生,其實導師給我的待遇是專業內博士生中較高的,同理我自己做的事情也多些。未婚的我,可以投入很大的時間在實驗中,畢竟晚上除了學習室,也沒有其他地方活動。

說白了,導師對於第一個博士生、碩士生的指導,很容易把我不好“力度”,用力過猛。比如,學生能扛住,必定是同批學生中出類拔萃的。若是不習慣類似培養模式,易產生逆反和抗拒心理。和導師有矛盾、缺乏溝通,大概率會導致延期。

在自己指導學生後,一樣有類似的感覺,更能體會到我導師之前的心情。比如說,看到個不錯的學術會議通知,我也會將自己的第一個學生送出去,希望她們可以更出色。

同樣,我也經常在學生身上看到我當年的那種抗拒,畢竟老盯著少量幾個學生,太多的關注也會讓她們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最後,我想說在選擇導師時,自己有主動權的話,個人建議碩士生選擇青年教師,第一個碩士生都沒問題。博士的話,還是儘量選擇一些“大牛”,如學術、行政帽子。你會怎麼選擇呢?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美杜莎91a


我個人認為啊!碩士生導師帶的第一屆學生比博士生導師帶的第一屆學生好帶、省心!為什麼那?我個人認為啊,雖然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的級別不一樣!但是很多碩士生,是剛接觸畢業的大學畢業生啊!所以這部分學生把“考研(碩士)”看得很重!基本上是很配合“碩導”的!作為“碩導”的第一屆學生啊!我個人認為雙方是“麻桿打狼”兩頭害怕!學生害怕新任“碩導”把自己“帶”不過去,自己也格外的努力!而新任的“碩導”也怕第一次帶的學生“過”的少,所以非常的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學生和導師能勁往一處使!所以“考研(碩士)”過的比例相對大點!!好像是大家認為“博導”不好帶學生!尤其帶是第一屆學生,“考博”的都是一路過關斬將衝殺過來的!認為自己有一定的閱歷和經驗!所以作為“博導”的第一屆學生,學生首先會認為自己有點“倒黴”!我這一路過關斬將的衝殺過來,我容易嗎!這到最關鍵的時候,怎麼給我配了一個“新人”領路!我是有能力的人,不能讓這個“初為”“博導”的領路人把我當成“試驗品”吧!所以心裡有牴觸!這樣“考博”的人和“初為博導”的“導師”相處不會和諧!所以“考博”“過”的比例小啊!這是我個人認為作為“碩導”和“博導”第一屆學生的區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新鄉上門家教易先生


作為第一屆碩導和博導,我認為因該好帶一點,導師們第一屆會比較重視各方面教育,引導學生們正確理解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對碩博導們的學習規劃也有很高要求,因此碩博導們也會努力學習,配合導師老師完成自已學業,提高自已的價值觀,為理想奮鬥。



小夥你好


作為導師的開門大弟子,我覺得好,也不好。但是就我個人的案例,總的來說,還是好多過於不好的。

不好的方面是,導師也在學著如何指導學生。她指導第一個學生的路子,大多應該是從她自己導師指導的模式學來的,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摸索。而她的成長模式,不代表適合我。既然是學習的過程,必然不是筆直的,彎路是必不可少的。也許這些彎路,學弟學妹們也許不會遇到,但是作為第一個學生,總是要被試驗一下。

好的方面是,對我來說,遇到的導師,是個有責任心,有同理心,有是非心的人。所以她會真心為了我好,哪怕有的時候方法不一定得當。

而我也是第一次讀博士,也是第一次和博士導師相處,這麼想來,她也是我的開門大師傅呀。大家都有個磨合的過程。哪怕不是第一個學生,也是case by case,需要磨合的。

因此在所有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考慮,作為老師的第一個學生,我覺得還是利大於弊的。


SVIP趙銑鉎


作為碩導和博導的第一屆學生,是怎樣與眾不同的體驗?



東北人在吉隆坡


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都是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某個方面接近或達到國內或國外先進水平,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著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課程。導師的工作不在於“教”而在於“導”!我覺得無論作為碩導還是博導,他們的職責是為了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所以作為他們的學生更多的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主要途徑,進行創造性學習,把讀書、思考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學術品位和研究水平。


小平愛上仙兒


能幹到博導,至少得有在國內外知名學術領域大小有幾百篇論文了,我覺得對於博導來說,他的學生根本就不用怎麼管 能讀到博士的人 對於老師的概念估計就是快到考試或者結業的時候有點用吧 但是生死還是老師手裡


Budlha


受重視且忙亂。重視自不必說了,第一屆學生,導師肯定會非常重視,學習盯得比較近,小論文也會催著你去寫,也會幫你修改,但同時也是由於第一次帶學生,經驗方面可能會有所欠缺,不像那些經驗豐富的導師,會把要做的事情按時間節點安排好,同時你畢業答辯的時候也可能由於導師比較年輕而受到額外的“照顧”。


冬雲的小時光


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眼睛一下子溼潤了。從未進過高等學府,怎知碩導與博導第一屆學生那種與眾不同的體驗?回答不岀來,辜負了您的邀請,心中很是慚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