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過了修復,重生後的龐貝古城能否逃過遊客的“摧殘”?

撐過了修復,重生後的龐貝古城能否逃過遊客的“摧殘”?

撐過了修復,重生後的龐貝古城能否逃過遊客的“摧殘”?
撐過了修復,重生後的龐貝古城能否逃過遊客的“摧殘”?

遊客參觀龐貝古城富足街(Via dell' Abbondanza)。今年,該遺址遊客數量有望突破歷史記錄。© Susan Wright /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在偷盜、歷史動盪、經費短缺與腐敗的夾擊下,

數百年來龐貝古城的發掘與修復工作一路坎坷。

直到2012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保護龐貝的計劃,

古城才算看到了“重生”的曙光。

但挑戰依然存在——

維護古城的高昂成本與不可控的遊客行為。

不妨想象以下場景:悠然靜坐於精明女商人茱莉亞·費利切(Julia Felix)寬敞的鄉間別墅裡。公元一世紀時,她就生活在這座古城。品一杯醇美紅酒,嚼幾顆新鮮無花果、杏子還有核桃。溫暖的海風撲面襲來,夾雜著柏樹和月桂葉的濃香,還有大街上垃圾和糞便的濁臭。附近一座能容納2萬人的露天劇場人聲鼎沸,竟蓋過了浴室的流水聲。

就在近期某個工作日的早晨,一支緩慢移動的遊客隊伍彎彎曲曲地穿過這座雅緻的別墅,欣賞其中的精美溼壁畫、如山洞般的別緻餐廳和大理石柱子。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突然爆發,龐貝及周圍城市遭遇“滅頂之災”,被埋於火山灰和岩石之下。兩千年後的今天,這裡上演了一段“昨日重現”。女主人茱莉亞·費利切再度“開門迎客”:經過全方位修繕後,她的別墅重新開放付費參觀。

翻新後的費利切府邸只是一個長期項目交出的其中一份成績單。該項目名為“偉大的龐貝古城修復工程”(The Great Pompeii Project),旨在拯救這座因多年的資金短缺、維護不善而危在旦夕的古文化遺址,工程預計於今年底結束。工程自開展以來,已成功保護多個瀕危建築、取得若干重大考古發現,並顯著提升遊客體驗。

但挑戰依然存在。不同於臨近的意大利現代都市龐培,龐貝遺址公園(Archaeological Park of Pompeii)今年接待的遊客人數將創歷史新高。除景點看守人員短缺外,這座佔地163英畝(約0.7平方公里)的文化遺址每日維護費用亦是不菲。一些觀察人士擔心龐貝古城可能會重陷“失修”困境。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及周圍城市被埋於火山灰和岩石之下。© Susan Wright /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每座古城都有一段痛苦的劫難史。自18世紀中期開始聯合挖掘以來,貪婪的偷盜者和私人組織洗劫了古城內的大量房屋、墳墓和公共建築。在早期的一些案例中,被犯罪組織控制的建築公司打著“修復”的旗號暴力開挖,大肆破壞珍貴文物。1943年,盟軍的炸彈無情襲擊了這座天然博物館,數棟房屋嚴重毀損。二戰後,意大利

政府為創造就業機會開展大規模挖掘。1980年,一場強烈地震令古城建築再度受創。因資金長期不足,挖掘工作一度終止,古城陷入失修危機。

2008年,意大利政府打響古城保衛戰,宣佈龐貝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並委任特別專員監督相關改進工作。但該名專員後來被指控腐敗、超支,甚至破壞部分遺址。2010年11月,著名的角鬥士營房(Schola Armaturarum)在連續暴雨後出現部分坍塌,該事件迅速登上歐洲內外負面新聞頭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隨即派遣專家小組前往現場進行評估。最終調查報告提示,還有“相當數目”的建築也處於危險之中。早在1997年,龐貝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負面消息最終換來資金流入。2012年3月,歐盟委員會通過一項撥款請求,希望能保住這座古城長期以來的“旅遊勝地”位置。加上意大利政府的撥款,龐貝古城共籌得總計1.05億歐元(約合1.16億美元)的修復資金。一個月後,“偉大的龐貝古城修復工程”正式啟動。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經過精心修繕的茱莉亞·費利切宅邸是修復工程的成果之一。該工程已持續數年,預計將在幾個月內結束。© Susan Wright /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工程的首要任務是保護那些挖掘出的部分。直到今天,仍有三分之一的遺址埋於地下。工作人員對石牆和建築物進行加固,對溼壁畫進行修復,同時安裝新的排水管道以分流雨水。他們還在整個古城安裝攝像頭,以監控每日成千上萬的遊客。

該工程也取得了若干考古發現:一個裝有護身符等小物件的藏寶箱、一匹佩戴銅製馬鞍的馬的遺骸、一行用炭筆寫就的塗鴉甚至揭示出這場著名大災難的日期。科學家們據此推斷,維蘇威火山應該是在10月24日爆發,而不是之前公認的8月24日。

通過此項工程,超過13萬平方英尺的古城得以修復並向公眾開放(或重新開放),這其中就包括茱莉亞·費利切的房產和另外三十幾棟建築。沿街主幹道上鋪設了人行道,方便坐輪椅或推嬰兒車的遊客參觀景區。海洋門(Porta Marina Gate)附近一座規模雖小但藏物豐富的博物館,古物陳列館(Antiquarium)也在關閉30多年後於2016年再次開放。

龐貝遺址公園考古學家弗朗切斯科·穆斯科利諾(Francesco Muscolino)坐在自己位於古城邊的辦公室裡說:“現在我們已解除緊急狀態。”他解釋說,公園在幾年前開始自治,可以留存所有門票收入(成人入園費為15歐元,約合人民幣118元)。而在之前,意大利經濟財政部會拿走全部收入,再從中撥出一部分給公園。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遊客參觀古羅馬時期的廣場,不遠處是維蘇威火山。一位專家稱,龐貝的目標是在旅遊創收和遺址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Susan Wright /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不是每個人都像穆斯科利諾博士那樣樂觀。文化遺產監管機構Osservatorio Patrimonio Culturale負責人、建築師安東尼奧·伊蘭多(Antonio Irlando)說,除門票收入外,政府還需提供財政援助。他說,保護龐貝是“意大利政府對每個意大利人、對全世界都要負起的責任”,“僅靠這幾年大量投入資金不足以拯救龐貝。”他強調,重點要放在持續、艱苦的長期維護上。

伊蘭多稱,景區看守人力不足,無法防範遊客的不當行為。他說:“不是每個人都能記住,這是一個挖掘出來的歷史遺址,而不是遊樂園。”

在佔地超過120個美式足球場的龐貝古城,管理遊客行為一直是個難題,更何況如今的遊客規模更勝以往。2009年,約210萬人到龐貝旅遊。2018年這一數字上漲到360多萬,增幅超過70%。而今年預計將再創新高:單單7月就有近45萬人參觀龐貝,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月參觀人次。

古城內遊客的不當行為一直屢禁不止,令人頭疼。古物陳列館專設一個小展臺,展示遊客歸還的文物。這些都是遊客“順手牽羊”拿走的,後因害怕受到詛咒而將其歸還。新安裝的攝像頭加強了監視力度,但景區過於龐大,許多地方仍照顧不到。

持證導遊格勞科·梅西納(Glauco Messina)說:“這是一個隱患。我其實挺慶幸還有三分之一的古城埋在地下,沒被挖掘出來。”他說自己曾看到遊客越過障礙、無視要求私自拿走紀念品、用手摸溼壁畫、在脆弱的石牆上放置三腳架。有的遊客還會開啟閃光燈,這會損壞文物表面的塗層。那些無證旅遊社和導遊對這些情況向來不管不問,因為他們缺乏專業知識和保護意識,經常私自組團。

梅西納說:“我們一次次譴責他們,但還是無濟於事。”有些無證導遊經常能招到大的散客團,所以儘管官方命令禁止,他們還是繼續在景區內攬活。梅西納,還有其他需通過嚴格考試才能獲得官方“Guida Turistica”導遊證的合法導遊,會提醒遊客遠離那些在公園外街道上搭訕他們的人。如需導遊服務,在海洋門和 Esedra廣場入口兩處可預訂持證導遊,海洋門還會提供官方語音嚮導服務。更多信息,可訪問:pompeiisites.org/en/visiting-info。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宗教儀式別墅(The Villa dei Misteri)以其精美且保存完好的羅馬壁畫而聞名。© Susan Wright /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前總幹事斯特凡諾·德卡羅(Stefano De Caro)稱,遊客數量增多是一個挑戰,但未必會對古城構成威脅。德卡羅博士在上世紀80年代曾負責龐貝的挖掘工作,現在是公園的顧問委員會成員。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他表示龐貝古城曾是成千上萬人的家園,有足夠的居住空間。但是,如果只允許遊客參觀其中幾個最著名的地點,那他們可能造成破壞。他補充說,目標是制定出合理的參觀方案,以更好地規範遊客行為。

德卡羅博士說:“如果遊客想去哪就去哪,那你得有足夠的看守。”他補充說,即使龐貝能從門票銷售中獲得不錯的收入,但也負擔不起這項高成本服務。目前,龐貝遺址公園約有160名在職看守,其中大多數都是意大利文化遺產、活動及旅遊部部長的僱員,僅有50多名是公園出錢聘用的。德卡羅博士提出兩個解決方法:一是引入由導遊帶領的主題遊覽,這有助於景區內的遊客分流。二是在人流較少的入口增加服務項目,以緩解海洋門和Esedra廣場入口處的擁擠現象。

但德卡羅博士也表示,規範遊客活動絕非易事。引入一套更規範的管理系統勢必招來運輸公司和旅行社的反對,更不用說遊客了。

來自佛羅里達州彭布羅克派恩斯市的雪莉·普萊斯曼(Sherry Pressman)在今年8月和丈夫一起參觀了龐貝古城。她覺得這趟古城之旅比她預想的好太多。她說:“古城確實令人驚歎,不過還需要更好的修復。”

如果沒有專業團隊的挖掘和修復,世人將無法目睹這座古城的輝煌過往,而沒有遊客,這座古城也將無以為繼。劍橋大學古典文學教授、著有一本獲獎書籍的瑪麗·貝爾德(Mary Beard)說,龐貝必須在吸引遊客和保護遺址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撰文:Paige McClanahan

攝影:Susan Wright

翻譯:熊貓譯社 朱路

撑过了修复,重生后的庞贝古城能否逃过游客的“摧残”?

copyright © 2019 NYTimes Travel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