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還在上小學的我們,群體意識開始覺醒,樂於去交朋友,因為有了朋友代表著我們融入了集體。

可是交朋友並不順利,​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有時就被若有若無的被排擠在集體之外,經歷著比拳頭傷害更大的冷暴力。

韓國新人女導演​允佳恩就以細膩的鏡頭真實再現了我們經歷過的兒童世界,而該作品也打敗了同時期上映的《釜山行》,奪得第37屆韓國電影青龍獎。

《我們的世界》​,主要角色都是​青春期前的少女。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李善,一所小學裡的普通女學生。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電影一開始就是班級同學在玩躲避球選隊友,李善站在一旁期待被選中,可是始終沒人選她,她眼裡的期待慢慢變成了失落。

最後被勉強"塞"進隊伍裡之後,又被隊友誣陷迅速退出遊戲。

看著同學們玩耍,李善尷尬地站在一旁,不知是走是留。

這是不是我們小時候的經歷?不知道為什麼就被排擠到集體之外,自己在一旁手足無措​,儘管有時是同學們的無心,但對於自己還是不小的傷害。

而李善被孤立並不是同學們的無心。

寶拉​是班級裡的"孩子王",和另外兩個女生組成的小團體掌握著班級的話語權。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李善試圖融入這個小團體,卻​因為家庭並不富裕,或者其他莫名其妙的原因,始終不討寶拉喜歡,於是寶拉拉攏全班孤立李善。

情況在假期的前一天終於有了轉機。

新轉來的學生​智雅還不清楚班級情況,開朗樂觀的她在假期和李善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可是相處時間越長,瞭解越深,兩人開始產生間隙。

單親家庭的智雅看見李善和其母親親密相處產生了嫉妒心理,後又從寶拉那裡知道李善​被班級孤立,迅速站立隊伍一起孤立李善,甚至利用對方的"秘密"帶頭孤立她。

這對於李善來說又是一個打擊,她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被孤立。可是儘管如此她還是想要和智雅和好,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害怕孤獨的感覺,她們渴望融入集體。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可是不會說話的她總是讓兩人的關係再次惡化,也許這也是她被寶拉孤立的原因之一。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而智雅孤立李善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家庭原因,還因為在她轉學前的那所學校也被孤立,剛脫離這種境況的智雅絕不能讓自己再次被孤立,所以"出賣"李善​來融入寶拉的小團體。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無法再次和智雅成為朋友,一次無意李善幫助了寶拉,而寶拉對她的態度也有所好轉。

為了迅速融入寶拉小團體,李善也開始出賣智雅。

昔日無話不談的好友最終大打出手,可是兩人還是慘遭孤立。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李善的爸爸說孩子的世界哪裡有大人的世界複雜,只要專心學習就好了。

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尷尬

可是,孩子的世界複雜程度不亞於成人世界。

直來直去的孩子無法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原因也會莫名其妙。就像寶拉,擁有班級的話語權,不喜歡李善和智雅就輕而易舉的聯合其他人孤立了她們。

​李善和智雅為了不被孤立,努力的和擁有話語權的寶拉做朋友。

孩子無法忍受孤獨和不合群,別人擁有的我也要擁有,這就是我要合群的首要前提。

對此家長不理解,因為在大人們已經學會隱藏情緒,也能忍受孤獨。

遭受冷暴力,家長不能完全理解,只會導致被孤立的孩子更加鬱鬱寡歡,甚至不懂是非對錯地想要融入集體。

最後李善和智雅拳腳相向,讓她們的關係降到冰點,而被孤立的情況沒有一絲改變。

兩個被孤立的人最後只好抱團取暖。

在我們小的時候,也許被孤立的沒有那麼嚴重,但你不要以為沒有孤立,就像班級細化為一個個小團體。

當幾個人不被一個團體接納,他們就抱團取暖成為新的團體,再以此循環。

最後一定會有一個人不被任何團體接納,你現在能想起班級裡那個不被接納的人是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