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少年的你》自带一种伴随呼吸的痛,这痛来得真实,是因为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或多或少被这种“痛”威胁、侵蚀。校园暴力,一种永生难忘、备受折磨的狠。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电影《少年的你》中受害者令人心痛,施暴者、拯救者同样印象深刻。其中,魏莱和郑易如同一个物体的正反面,从不同视角揭示霸凌行为中施暴者和拯救者的心路历程。

魏莱:注定没有“未来”

莱,藜草也,是一种饥饿时充饥救命的野菜。叫“莱”的女孩在电影没有行善救命,反而给予同学重创,自己也如同野菜一般,无声无息的死在长长的台阶下。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这个女孩子,美丽、漂亮,纯真却也恶毒。

或许胡小蝶也不是魏莱的第一个受害者,所以在逼死胡小蝶、接受警方询问时,魏莱才能表现得那么淡然自若,看起来是那么无辜,可当警方提到胡小蝶妈妈要来学校时,一直淡定的她开始面露凶狠“她死了也好,能给她妈留下一大笔钱,不然她得工作多久才能赚到那么一大笔钱?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整个询问过程从容木讷到激进凶狠,转折点就在于调查人员提到了胡小蝶的妈妈,魏莱如此恶毒的将人命与金钱划等号,诋毁胡小蝶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说自己?

多次落榜复读,魏莱饱受来自父母高压的爱,尽管她喘不上气,但明白她的父母“关爱”她、“保护”她,所以在外做错事有恃无恐,内里却因达不到父母要求的心虚焦虑。

她没办法怪自己,也没办法埋怨父母,就只能将压力和怒气转移到同样高压备考的同学身上,用霸凌的方式,摧残着别人也毁坏着自己。

原生家庭的扭曲造就魏莱“没来由的恶”。妈妈的过分保护,明明是自己孩子在欺辱他人,魏妈妈却将炮筒对准受害者,一句“现在孩子心理素质怎么那么差”给自己孩子开脱,也让受害者再受二次伤害。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魏莱爸爸威严、唯分数论。因为一次落榜,就用长时间冷战惩罚本就失落无助的孩子,这个本该在孩子受伤给予保护的角色却首先背叛,成为首席施暴者。

而这一次的惩罚也让魏莱感受到无尽恐惧,所以在欺负陈念、剃头发、拍裸照被路人发现后,被害怕父母失望的恐惧直冲灵魂的魏莱

从嚣张变得卑微,从施暴者快速转换身份,她跪地求饶,请求陈念原谅,甚至能让陈念给自己拍照,自留把柄,只希望息事宁人。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可她太天真,魏莱的天真不仅表现在恶上,也表现在看待恶行上。她不懂霸凌给别人造成多大伤害,不懂这种伤害可能伴随一生,更不懂不是所有道歉都会得到原谅。所以,当陈念拒绝和解时,她又能振振有词的追上来刺激陈念,喋喋不休激发陈念的愤怒,被失手推下高台的那一刻,对于魏莱,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魏莱谐音“未来”,可最终定格在20岁,注定没有未来。

郑易:对得起“正义”

在我看来,郑易是全员皆有恶中唯一一朵莲花,可因为稀有,所以更加脆弱无力。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郑易,正直善良,对“正义”有种与生俱来的偏执。

以公正为信条的他,认为世间所有的事都能干脆的一掰两半,唯独碰上校园暴力,这个小警察才发现,执法者的一己之力有多无力。

家长的包庇失格、学校的视而不见、旁观者的冷漠无视、社会的大而化小,让明白霸凌后果的执法者无从下手,只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尽可能安抚受伤的心。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他送陈念回家,笨拙的悉心劝慰:“长大就像跳水,什么都别想,闭上眼睛往河里跳就行了。

他想保护陈念,却无能为力,连陈念妈妈都不管,天下之大,陈念和小北相互依靠的,只有对方而已。

魏莱死后,作为警察的敏感告诉他背后另有隐情,他一直希望自己是陈念可以信赖的“大人”,然而自己却成为让她认罪的审讯者。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但这没办法,因为正义。

为了查明白魏莱的死,郑易将陈念和小北分开提审,想不到两个孩子都抵御住强大的心理攻势。郑易明知道真相不是这样,却无法打开突破口,痛苦到不能自已:你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相信我好不好?!

郑易对魏莱事件的执著大部分观众并不了解,就如陈念在得知刘北山死刑判决后的崩溃一般,郑易为啥不能放过两个苦命的孩子?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因为他知道,如果小北因陈念而死、而坐牢,陈念的一生也就毁了。为了维护两个孩子最后的纯真,他愿意承担执著正义后带来的痛苦。

对人性看得极透彻,所以更明白小北陈念相互保护的美好,郑易用自己的方式对得起“正义”。

小李想说的话:

有人说《少年的你》带着一股“会呼吸的痛”,除了演员演技到位,服化道用心之外,剧本对人物的刻画也是大功一件,放下抄袭风波不讲,但从配角魏莱和郑易身上,我们就能看的霸凌事件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据相关心理咨询机构调查显示,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学生矛盾”并非主要因素,反而是学生争夺地位占了很大比例。

机构对这555名加拿大中学生的研究发现,霸凌者通常不受同学欢迎,可与此同时,霸凌者们也常常在学生中表现的更有吸引力和领导能力,拥有的资产也更多。

《少年的你》:魏莱没有“未来”,郑易对得起“正义”

换句话说,在校园中,大家知道欺负人不对,且不喜欢。但霸凌者的“魅力”无法抵挡,不仅秀了一波肌肉与力量,享受了支配带来的快感,还可能带来异性的倾慕,这甜头,尝过上瘾啊。

国内外因为校园霸凌造成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学生们的恶行让成年人瞠目结舌,这么多血的事实,我们该认识到,校园暴力可不是小孩子们一时兴起的坏心眼,而是人性至恶的爆发。

面对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家长学校还要轻视淡漠、大事化小吗?千万别让《少年的你》在现实重演,别让我们的孩子没有“未来”。

作者介绍:小李,90后HR材料狗,爱好心理学,要来一碗深度娱乐浓汤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