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德國人從新疆掠走400多箱文物


100多年前,德國人從新疆掠走400多箱文物

現址位於柏林達萊姆區的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隸屬於柏林國立博物館, 是德國境內歷史最久、藏品最豐富的非歐美藝術博物館之一。雖然與美、英、法、日大型博物館相比, 其館藏中國文物有所差距, 但德國和柏林獨特的歷史使它的中國文物收藏之路具有別樣特色。

100多年前,德國人從新疆掠走400多箱文物

新石器時代紡錘形陶罐

其館內現藏品主要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共計1萬2千件,其中中國文物有2000多件,基本涵蓋中華文化的各個時期。而在這座博物館的大樓內還有一座民俗博物館,這裡收藏的很多中國文物是19世紀歐洲列強對中國文化資源掠奪的產物,帶有明顯的殖民主義痕跡。


100多年前,德國人從新疆掠走400多箱文物

克孜爾洞窟全景, 1906-1907年拍攝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亞和中國西北地區是各國探險家光顧的熱點,他們打著“文化考察”的旗號成立了各種名目的探險隊,測量隊和考察隊,紛紛來到中國西北地區收集中國文物,非法挖掘古文化遺址,造成了中國文物的大量流失。從190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館派人在中國西北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挖掘。

其實,在向遠東派出探險隊之前, 柏林民俗學博物館已經有過向域外文明派遣考古隊的先例, 即1898年由羅伯特·科德威 (Robert Koldewey) 率領的兩河流域考古隊, 帶回了震驚世界的古巴比倫城發掘成果, 現藏於柏林佩加蒙博物館。

德國考察隊第一次於1902年8月11日離開柏林,11月下旬到達吐魯番正式開始考察,1903年4月結束。本次考察由民俗博物館印度收藏庫的保管員阿爾伯特·格倫威德爾 (Albert Grünwedel) 帶隊, 他本人是佛教美術學者和畫家, 一直致力於追尋歐洲古典藝術和波斯藝術對印度藝術的影響以及犍陀羅藝術對中亞及東亞佛像的媒介作用。第一次探險的資金主要來自帝國大財閥克虜伯的資助。這次的考察重點是高昌故城和周邊地區。1903年3月考察結束, 格倫威德爾等經俄國回到柏林, 他們帶回46箱文物。探險隊的豐碩收穫在德國引起極大轟動, 並直接引起普魯士皇帝的關注, 接下來的三次探險的資金都得到政府的支持, 使後續的探險隊馬上就組織了起來。


100多年前,德國人從新疆掠走400多箱文物

5世紀中期克孜爾壁畫局部

1904年出發的第二次探險由阿爾伯特·馮·勒柯克 (Albert von Le Coqs) 帶隊, 他原本是商人, 後追求興趣愛好放棄經商, “半路出家”進入柏林民俗博物館工作。這次的路線是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庫車-喀什, 歷時1年, 獲得文物103箱。

1905年12月至1907年5月的第三次探險再次由格倫威德爾帶隊, 重點為庫車和焉耆, 獲得文物118箱。

最後一次探險由勒柯克帶隊, 1913年出發, 次年初返回德國, 勒柯克的重點是庫車的千佛洞, 帶回156箱文物。


100多年前,德國人從新疆掠走400多箱文物

9世紀維吾爾族供養人壁畫

如果說第一次探險的格倫威德爾還比較剋制和理性, 帶回的文物大多數是寫本和“急需搶救的、不影響前後聯繫的壁畫”。後續的探險隊特別是勒柯克帶領的探險隊對新疆文物的掠奪就是喪心病狂了,

考察隊隊員竟用狐尾鋸把已存在千年之久的28幅大型壁畫全部鋸下。德國人第三次搞到的文物數量最為驚人,他們把被認為是中亞藝術頂峰的克孜爾壁畫全部切割下來運往柏林,數達128箱。據統計,德國考察隊幾年間在吐魯番、庫車一帶共運走古物400箱。

但收藏這些文物的博物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毀滅性的轟炸,幾百幅壁畫損失了一半以上,柏孜克里克的20餘幅壁畫全部化為灰燼,近300尊塑像毀壞了一半。回頭看勒柯克曾經強調的“搶救”, 這是多麼諷刺和苦澀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