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500米長的垣牆遺痕,有近千年的祀神活動歷史

  金牙堡位於淳化縣西南五十餘里的涇河北岸,這裡山水相輝,峭壁陡絕,風景秀麗,氣候清爽,美如仙境,是淳化的“大佛寺”、“樓觀臺”。

淳化500米長的垣牆遺痕,有近千年的祀神活動歷史
 

 金牙堡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四周殘留垣牆遺痕。北端有山門遺蹟。山門原叫“一天門”,門外為走馬嶺。

淳化500米長的垣牆遺痕,有近千年的祀神活動歷史

1984年金牙山出土宋金時期的木質地藏菩薩、羅漢和泥質布袋和尚肖像,有近千年的祀神活動歷史。金牙堡屹立在涇水之中巍然不動,構成了令人神往的獨特風光,曾使許多詩人留下了不朽的詩章。

淳化500米長的垣牆遺痕,有近千年的祀神活動歷史

滿清宣統年間老貢生白文彥讚美金牙堡的詞篇曰:“奇哉,縣城之西,五十餘里,涇水中孤立一金牙堡。四面陡絕高千仞,左右群山齊佛手,北有一線走馬嶺,南面朝賀對五峰,涇水覆娠繞西東。妙哉,仙山有僧,寺建崖頂,白浪濤山滾滾一巨龍,奇草怪石漫山中,草木林中藏虎豹,清潭常有蛟龍影,晨鐘聲響河兩岸,暮鼓常伴誦經聲。”奇妙的宜人景色,從來就是遊人嚮往的地方,古往今來,絡繹不絕。

淳化500米長的垣牆遺痕,有近千年的祀神活動歷史

這 裡還流傳著“走馬嶺”的一段奠故。相傳在清朝有一京城兵部待郎查看淳化防務,提出要到金牙堡一遊。縣太爺和這位官員邊走邊嘆:“人說蜀道難於上青天,誰知金牙堡道路更艱難,天生一條線,路無一尺寬,坐轎無法走,並肩怎能行?”縣太爺忙問:“大人,你說這條羊腸小道該叫什麼名字?”答曰:“你我騎馬走過,就叫‘走觀嶺’”。人們從那以後就把下山的這段路叫走馬嶺。“走馬嶺”也成了金牙堡的一個遊覽名勝。

淳化500米長的垣牆遺痕,有近千年的祀神活動歷史

  地址:淳化縣西南五十餘里的涇河北岸、官莊鎮席家原到涇河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